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通貨膨脹」的豆瓣評分,不看也罷

2024-09-25娛樂

開分9.2,今年最高分國產片,來了(【裏斯本丸沈沒】)

豆瓣9.1,今年最治愈的電影出現了(【機器人之夢】)

豆瓣9.1分,今年最佳女性電影來了(【泳者之心】)

豆瓣9.0,今年最爆泰國片,戳痛東亞家庭(【姥姥的外孫】)

豆瓣8.6,今年評分第一華語片,後勁真猛(【年少日記】)

豆瓣開分8.6,今年華語女性電影最佳(【出走的決心】)

自媒體盛行以來,豆瓣就一直是標題常客。「豆瓣評分XX」是電影宣傳的吸睛關鍵詞。上面這些,就是近四個月以來新上映電影的相關文章標題節選。

當國產劇8分劇連年看漲的時候,院線電影已經在9分區裏卷了。

當然,我並沒有要質疑這些高分電影的質素。事實上,這些作品我每一部都看過,確實都是足以列入年度TOP的水準。

但高頻次出現「9分神作」,還是讓我忍不住產生疑問。 好歸好,這分會不會高得有點誇張?

往年,院線電影能上豆瓣9分的情況極其罕見。除了一些小眾紀錄片、舞台劇或演唱會影像版,「9分神作」鳳毛麟角。豆瓣TOP250中,超9分的電影不到七十部。

而機制相似、同樣基於大眾評分的IMDb,TOP250超過9分的電影一共只有七部。像【機器人之夢】【泳者之心】【姥姥的外孫】這三部外片,在IMDb上的評分介於7.8-8.2,但引進國內後集體飆升到了9分檔。

豆瓣的「通貨膨脹」存在一些人為操作,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2021年底出現過【風起洛陽】「超前點評」事件,粉絲們湧入豆瓣圖書打分的「養號攻略」也曾被曝光。豆瓣評分的「通貨膨脹」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但註水也有限度。一個6分電影,再怎麽操作也不可能上9分。所以我更好奇的是,中國院線頻頻出現「9分神作」,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力量在推動?什麽樣的電影更容易在豆瓣上「封神」?以及在今天的市場裏,豆瓣還將繼續充當什麽樣的角色?

01

豆瓣經歷過一個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

如果對標國外的評分系統,豆瓣成立之初接近的其實是Metacritic(簡稱MTC),是以專業評論為主體的評論網站。打分的主要是專業媒體、資深影迷,評分相對客觀、專業。

隨著註冊使用者增多、普通觀眾打分參與度提高,豆瓣才開始像IMDb。

豆瓣創始人阿北曾說,「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這個主旨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

其實關於歷年的冷門佳片、頒獎季作品,豆瓣依然有著較公正的打分。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近十年來的奧斯卡得獎作品,除了動畫片,幾乎找不到豆瓣超過9分的電影。上一次是諾蘭的【星際穿越】(2014年),再往前是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

至於金獅、金熊、金棕櫚歐洲三大獎,出現9分片那就是「奇跡」。

但反觀院線電影,今年短短幾月就能產生四部「9分神作」。

縱向來看,這肯定是種異常。這也是為什麽我雖然喜歡這些電影,但又覺得分有些過高。

但橫向對比,也可以覺得正常,因為對比同期電影來說,他們確實是「9分水準」。

尤其是當整個座標系都出現「通貨膨脹」的時候,高分段自然也會相應上浮來保證差距。

而這也說明了,大眾電影評分其實並不直接代表電影的好壞。或者說, 左右電影評分的,不只是內容和質素本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核心要素,觀眾與他們的情緒。

所以豆瓣真正的市場價值,不是單純的質素評價體系,而是大眾情緒風向標。

02

如此來看,這些能在內地市場拿下高分的「神作」,在本身確實質素過硬之外,也踩中了某些情緒與話題。

拿最高分的【裏斯本丸沈沒】來說。紀錄片因為真實的力量本身更能觸動人心,另外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契合了當下的民族情緒,對二戰日軍暴行進行了揭露。

豆瓣上另一部能獲得如此高口碑和國民討論度的國產紀錄片,是【三十二:中國幸存「慰安婦」生存現狀】,後來院線上映的衍生片【二十二】也得到了8.7的高分。

隨著口碑不斷發酵,【裏斯本丸沈沒】的票房預測也從最初的600多萬飆升至3000萬,甚至有望突破4000萬。口碑(評分+評價)轉化為實際票房。

另一個重要情緒點是女性話題。

【泳者之心】【姥姥的外孫】【出走的決心】,三個國家的電影並列來看,正好涉及到青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年齡層的女性主角,而且主題都與女性的獨立、覺醒有關。

【姥姥的外孫】雖然是泰國電影,但描述的還是華裔家庭。

這其中又以【出走的決心】表現最好,對中國家庭中女性困境的呈現,引發了眾多共鳴。

但女性話題也容易引發情緒化的爭吵。上映前期,【出走的決心】因為對男性角色做了負面刻畫也曾被質疑話題大於內容。

但這些質疑站不住腳,影片對中國家庭女性困境的真實呈現獲得了廣泛共鳴,靠質素扛住了爭議。討論聲音也成功帶動了票房,日票房成績也後來居上,已經超過了王俊凱主演的【野孩子】,預測票房三日連漲。

對真正的高分段優秀影片來說,硬實力、高質素是口口相傳、為愛發電的關鍵。哪怕評分存在虛高,能把觀眾吸引進電影院,也算好事。

03

雖然豆瓣每年都被質疑公信力,但放眼四周,國內目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評分參考系統。

英美地區的MTC、IMDb、爛番茄,日韓也都有多個評分網站可做對比。相比之下,內地選擇單一。貓眼、淘票票自己出品,又自己評分,難免讓人懷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B站的自制更是一律9.9分起。

於是矮子裏拔高個,豆瓣君仍然是「最優選擇」。

而且雖然潛在的「暗箱操作」和明面上的「情緒風向」都在幹擾豆瓣評分,但對觀眾來說其實影響不大。

超過8.5的高分片,不管有沒有虛高,質素基本不會太差。如果上9分,能不能封神不一定,但情緒價值一定可以給滿。

不及格低分片,還是有避雷作用。

暑期檔新片【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豆瓣開分4.0,導演胡玫發長文痛斥,覺得自己遭遇了有預謀有組織的低分抹黑。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吸引來更大面積的批評,豆瓣評分掉到了3.4。

豆瓣評分是4.2還是2.4,基本沒差。

真正有迷惑性的,是6-7.5分段的影片。 豆瓣評分集體通貨膨脹後,可能存在爛片刷成及格,及格刷成良好的情況。也可能出現輿論失控而被打低分的情況。

這也是片方最緊張的區域,有時候能不能上7分可能會決定影片的生死。

這時候我的建議就是,別管豆瓣和口碑了,就沖自己喜歡的題材、導演、演員或者僅僅是一張海報也可以。看電影嘛,還是多點未知比較有意思。

【文/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