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美食

缽缽雞和棒棒雞有什麽區別?菜名的起源是?

2016-10-06美食

如果你問起一個普通人, 缽缽雞跟棒棒雞有什麽區別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 沒有區別 。不都來自四川嗎?不都是用紅油泡著各種成串的食材嗎?我經常去吃。」

▲如今商場裏能買到的棒棒雞和缽缽雞© pinlue.com

可如果你再去問一個四川人或者喜歡研究吃的人的話,他們又會回答:「 區別大著哩 !你會把串串香跟火鍋混為一談嗎?」

那麽缽缽雞跟棒棒雞到底有什麽區別呢?缽缽是什麽意思?棒棒又是什麽意思呢?

▲棒棒雞是不是因為這個雞肉特別棒?© m.sohu.com

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遍了全網的資料,又請教了幾位老師傅,直到後來才發現: 大家的看法都對,又都不對。缽缽雞跟棒棒雞,其實有著一段雙生姐妹花的故事。

在四川,缽缽雞跟棒棒雞完全不一樣。

對缽缽雞來說,最重要的特征是「缽缽」。

「缽缽」,四川話裏 瓦罐 的意思,指的就是那些裝著紅油的瓦罐:每家每戶自己調制的紅油調料,倒入用雞骨熬制的湯底,最後再澆上用油泡過的芝麻,一鍋紅油缽缽就完成了。

▲缽缽雞主要是那鍋紅油缽缽© dy.163.com

在現代版本的缽缽雞中, 紅油缽缽是靈魂 :雞湯為紅油賦予了骨架,加上芝麻的外衣,吃起來其實並不辣,反而呈現出一種有層次感的香濃。

有了這個缽缽,食材反而不重要了,五花八門,什麽都可以放進去。

包括有:

雞系列的雞肉塊、雞腳、雞皮、雞肫、雞肝、雞冠、雞腸、掌中寶等;

串串食材系列的毛肚、鴨腸、黃喉、郡肝、鴨舌、香腸、豬天堂等;

素菜系列的筍子、豆幹、魔芋、豆皮、藕片、萵筍、黃花菜、西藍花等。

▲雞冠、郡肝、雞爪、雞肝、雞肫、黃瓜......

這些食材都將被全部煮熟並且分解好,用竹簽串住,擺成琳瑯滿目的一冰櫃,你想吃什麽,就去冰櫃自取,泡進店家特制的「缽缽」裏就行。這些食材幾乎沒有味道,重要的是口感,吃的時候就拿起竹簽,裹挾著紅油、雞湯和芝麻送入口中。

▲將剛剛的串串全部泡入紅油中

那一口口如爆炸般的美味,幾乎都是都是鍋底賦予的。

所以,很多人管缽缽雞叫另外一個名字: 冷串串

與缽缽雞不同的是,對棒棒雞來說,最重要的特征是雞。

而棒棒,就是過去大家在河邊洗衣服時用來敲衣服的洗衣棒。

▲棒棒雞主要是吃雞肉© m.sohu.com

在樂山的西北角,距離150公裏之外的雅安市滎經縣,到處可以看到寫著「X雞肉」的各種店招牌,而它們,都在售賣同一種食品: 滎經棒棒雞

7-9斤的大公雞,周身黃皮,扔在近1米直徑的木頭砧板上,先分解雞肉,然後兩人聯合操作, 一人手持寬厚的大菜刀剁雞,一人手持一根棒棒,「噠噠噠噠」地敲擊刀背 ,一片片雞肉連著骨頭被切得又薄又大,你可以選擇吃半只或者1/4只,也可以選擇吃1整只。

▲兩倍速雙人合力操作的棒棒雞

所以啊,「棒棒雞」的得名原因,不是因為這個雞肉特別棒,而是因為這個雞的制作過程當中,真的要用上棒棒!

這時候將雞肉擺好,然後再一層層倒入混合了紅油辣子、雞湯、川鹽、醬油、白糖、花椒面、芝麻等的特制調料,最後撒上花生,一份棒棒雞就完成了。

▲擺放整齊的棒棒雞肉

與缽缽雞相比,棒棒雞的雞選用的是7斤以上的 大雞 ,口感有韌勁,但帶著濃厚的雞味;

紅油則更為霸道,辣味更加明顯;

▲一層層澆紅油的棒棒雞© m.dianping.com

食材以雞肉為主,也可以選擇一份雞雜,但這些雞雜基本就是雞肉的副產品,不會單獨用竹簽串起,而是直接一把直接撒入紅油中,雞肫、雞心、雞肝、甚至雞白子(雞的睪丸)都可以買到。

▲棒棒雞的雞雜,明顯更大

那濃郁的雞味,被紅油襯托地更加兇猛,尤其是那口雞白子,完全就是爆漿的口感。

▲爆漿雞子

所以概括來說,缽缽雞就像串串香;而棒棒雞,更像口水雞。

「這樣看來,缽缽雞跟棒棒雞完全是兩樣東西,那雙生姐妹花又是什麽意思呢?」

這就要我們來探究一下 這兩者的起源 了:

眉山市青神縣漢陽鎮,過去叫「漢陽壩」,曾經屬於樂山。這裏過去是成都到樂山、宜賓、瀘州,甚至重慶以及出川的水路上的一個必經之路,所以自古是個富庶熱鬧的地方,南來北往,聚集商賈。

▲昔日的漢陽壩水碼頭,非常熱鬧© meipian.com

另一方面,因為這裏的地形是江邊的沙洲,所以盛產糧食和花生,連地裏的小蟲都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把原生的雞餵的一個個膘肥體壯,肉香而鮮,非常好吃,馳名四川。

流動量大、雞肉有名、人也相對富裕 。三個條件結合,於是在100多年前,漢陽本地就誕生了一種類似於紅油雞塊的小吃:

▲紅油雞肉© btime.com

一些小販們將土雞肉斬塊,放入缽缽中裏拌上紅油,然後沿街按塊售賣,每吃掉一塊雞肉店主就用一枚小銅錢計數,最後再結賬。

因為要在紅油中加入花椒面,所以這道菜誕生之初的名字,叫「 椒麻雞 」。

▲如今椒麻雞的蹤影,還可以在雅安的天全縣找到© m.dianping.com

同時,一整只雞不便宜,一個人也吃不了這麽多,所以經常會遇到南來北往的商人們幾人分食一鍋的情況。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每塊雞肉的價格都是一樣的,大家肯定都挑肉多的吃,最後一鍋都剩下肉少的雞塊,就賣不掉了。

聰明的店家想到了一個辦法: 先將雞肉分解成大塊,然後用棒棒將雞肉周身敲打一遍,最後再用菜刀去剁塊,這樣就能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過去大家吃的都是土雞,部份雞肉如雞腿處難免肉緊;

二是肉被敲松敲平整後,分解成大小一致的比較方便。

▲1985年日本紀錄片【中國之食文化】中拍攝的棒棒雞

再後來,就有一些店家以裝雞的「 缽缽 」將這種小吃命名為「缽缽雞」;

另外有一些店家則以敲擊雞肉的「 棒棒 」將這種小吃命名為「棒棒雞」。

我們都知道四川人喜歡用「疊詞」嘛,這兩個名字都簡單好記,就此流傳開來。

▲如今雅安樂山兩地的各大棒棒雞缽缽雞名店© m.dianping.com

接著,隨著成都到樂山的公路修成,包括連年戰亂,漢陽水碼頭沒落,不少廚師就從漢陽出發,帶著手藝來到樂山、來到成都、來到雅安、甚至來到重慶......這道菜於上世紀初葉在川渝大地生根發芽。

如果我們翻找菜譜就會發現,無論是重慶人還是成都人,最早都將棒棒雞稱為「嘉州棒棒雞」,嘉州,就是樂山的舊稱,漢陽鎮,過去也屬於樂山。

所以,在誕生的那一瞬間,甚至是未來的幾十年時間裏,缽缽雞跟棒棒雞,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或者說,如同一對雙生姐妹花。

那後來又是什麽原因讓缽缽雞跟棒棒雞漸行漸遠的呢?

說籠統點,就是時代變遷;說細了,又是一段歷史。

現代版本缽缽雞的雛形,源自於上個世紀80年代——

樂山缽缽雞,最早也僅僅是路邊小攤售賣的紅油雞塊,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火鍋串串的遍地開花之後,缽缽雞的食材選擇, 開始從單純的雞肉和雞雜,轉向了五花八門。

▲大把竹簽

與此同時,因為樂山也是麻辣燙的發源地,所以缽缽雞的售賣方式,也轉向了用 竹簽 將所有食材串起,自助挑選的方式。

再後來,樂山成為了「四川人的快樂星球」,每天都要接待大批來吃喝玩樂的遊客。

▲樂山的各種美食需要單獨書寫

因為顧客口味的改變,以及需求量越來越大,缽缽雞的雞肉,開始從大土雞,轉向了小公雞:雞肉不再是重點,缽缽中的那鍋紅油也越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直到最近二十年,缽缽雞的現代形態才完整定型,一個主攻「缽缽」,一個主攻「雞」,缽缽雞跟棒棒雞從此變成了兩樣東西。

這時候再讓我們把目光放到雅安滎經,這裏地處中原漢文化與藏羌彜文化碰撞的「邊陲」,卻就像海外華人能保存許多中國文化傳統一樣,把 最傳統的棒棒雞保留了下來

▲雅安的各種美食也值得單獨書寫

在這裏,棒棒雞仍然要用跑山土雞、仍然要用棒棒、仍然要用紅油一層層浸透雞肉......而就在滎經不遠處的雅安天全,現在還流行著「椒麻雞」——做法就跟一百多年前漢陽壩的椒麻雞一模一樣。

▲滎經跑山雞,相對個頭大,肉質緊,雞味重

雙生姐妹花,一頭正在迎面向現代化轉型,一頭還藏在西南,堅守著傳統待字閨中。

於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發生了:

上世紀90年代,四川有戶普通家庭姓廖,兄弟三人年輕時無意間經過滎經嘗到了當地棒棒雞,當下驚為天人——這個從前傳遍全四川的小吃,當時已經非常少見,而且找遍四川,也找不到這麽傳統的棒棒雞了。

三人便在此拜師學藝,並於1993年在成都鄉農寺街農貿市場的一輛小推車,開始售賣棒棒雞,這個就是後來的 廖記棒棒雞 。甫一推出,就火爆成都,經過二十幾年的開枝散葉,不但成就了一段財富故事,而且現在在全國各地,我們都能看到廖記棒棒雞、棒棒雞傳奇等各大連鎖品牌。

再到了後來, 為了迎合市場,增加豐富度 ,這些開進商場街邊的棒棒雞品牌,除了售賣雞肉之外,也增加了各種食材串成的小串,吃的時候,用一個一次性紙杯,倒入紅油,裏面插著小串,而作為主體的那一份棒棒雞肉,反而吃的人很少了。

▲如今的廖記棒棒雞,雞肉已經不再是主角© 9717.org

幾十年過後,棒棒雞又開始變得像缽缽雞了。

棒棒雞跟缽缽雞,因為城鎮興盛而誕生;

因為水路沒落而開枝散葉;

後來又因為各地的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演化出不同的形態;

如今因為城鎮化、市場化和連鎖化而又變得相似,關系如同一對雙生姐妹花一樣剪不斷理還亂。

這一道菜的故事,其實是人的流轉和奮鬥故事;

這一道菜的百年歷史背後,其實是我們中國人的百年生活史。

本文圖片部份來自網絡

作者 - 刀刀

編輯 - 刀刀

攝影 - 刀刀

設計 - 飽主任

本文正選於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futaojiufenbao),關註公眾號第一時間欣賞更多美食~

點選閱讀更多美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