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張小平跟隨先生一同前往德國,
在那生活的6年裏,
她被歐洲的自然環境深深吸引,
參觀花園、上園藝課、在植物學校打工,
成了她的日常。
「我酷愛花,能擁有一個私家花園,
是我後半輩子的一個理想。」
2002年,她回國任化學老師,
在安徽合肥找到一處房子,
房子加院子面積有一畝,
整個花園就占了400m²,
房子還沒裝修,她就開始設計花園,
如今16年過去,
花園生機勃勃、美如仙境。
她給自己的院子取名莫奈花園,
一是為了向大師致敬,
二來也是希望自己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琢磨園藝。
自述 張小平 編輯 石鳴
我家住在合肥植物園邊上,我們住在這裏16年了,之所以搬到這裏來,就是因為我喜歡養花。
1992年,我愛人去德國學藝術,我過去陪讀,前後在德國呆了6年。我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到處去參觀那裏的園林,特別是私家花園、還去當地的植物學校打過工。
從那時起,擁有一個私家花園,成了我後半輩子的一個理想。
2002年我們買下現在這個別墅,房子帶花園占地面積一畝,花園有400多平,夠大,可以供我種花,還沒有開始裝修,我就先開始設計花園。我不要任何人幫我設計,所有的草圖、植物配置,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花園分為南北兩大塊,房子的大門朝北,進來之後首先是一個迎賓區,左邊是盆花區,有一棵大樹。
北花園中,是一個獨立的月季園。中間是一大塊草坪,沒有種滿,留白,給花園一個底色,也是可以休息的地方。
順著圍墻從北往南,有七十米長。這堵圍墻是開發商建好的,我不能動。如何改造它,曾經是我最大的煩惱,我沿著這堵墻做了一個英式花園的混合花境。
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花徑一共有四層。最上層是喬木,可以適當遮陰,便於下面的植物的生長。中間一層是灌木,下面是宿根花卉。
最前面的一層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現在這裏形成了整堵綠墻,混合花徑的植物經過精心配置後,每一年都能開出不同的花。
沿著墻走,做了一個小水景,之後就進入了南花園。南花園跟客廳窗戶是連在一起的,冬天可以直接從客廳裏走進陽光房,早餐、下午茶,都在陽光房裏吃。
因為喜歡花,所以造園的時候,我有自己的標準,首先要好看,一年四季都要有亮點。現在我的這個花園,可以說每天都有花在開,即使是最冷的冬天也不例外。
我喜歡淺顏色的花,不喜歡大紅大黃的,所以花園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色,一年四季開花的顏色都比較淺。
冬季有臘梅、紅梅、綠梅、梅花開完之後,是玉蘭花,噴雪花、梾木,法國香水、茶花。
冬天的時候,大部份活動都只能在室內進行。我喜歡手工,這個時候就來編藤編,編出各種大大小小的花器,把花盆放在這些藤編花器裏,能把花襯托得更加好看。我還自己織圍巾、織毯子,春天在花園裏午睡的時候就可以蓋了。
春天是最開心的時候,冬去春來,萬物復蘇,這在植物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宿根花卉也開始了,大片的冰菊、二月蘭,到四五月份,各種薔薇、月季盛開。人的眼睛和身體,經過一個冬天的禁錮,這個時候其實對光線、對空氣也都特別敏感,花兒一波一波地開起來的時候,會覺得特別開心,這個季節是最享受的。
在月季這個領域,紅色是避不開的,我就會把紅色的花放在稍微暗一點的地方,旁邊配上多一點的白色的花。
夏天有百合、百子蓮、繡球。
夏天溫度升高,基本就是處於一種休整狀態,花園裏的景致還在維持,但是只以澆水為主,不進行太多的勞作,不然的話反而會傷害花園。
繡球花開完了是大面積的射幹、藍雪花、白雪花、松果菊、美國薄荷,中間還會有鳶尾。
秋天花園裏有果,柿子樹、石榴樹都結果了。還有無花果、蘋果。
我愛人喜歡吃柿子,有了自己的花園之後,在園子的前、中、後三個地方,分別種了一棵柿子樹,結的柿子吃不完,結果吸引了成群的小鳥來享用。還有無花果樹,每年也結好多果子。
秋天是最忙的季節,一方面要清理花園,把夏天過後產生的殘枝敗葉都清理掉。同時,還要為來年作準備,要播種,埋好球根,準備堆肥,準備修剪。
我要在這個時候預先想好明年春天想要一個什麽景象,然後種子播下去,經過幾個月的培育,到了春天,花園才會有你想要的樣子。因為種花都是跟著四季的節奏走。
合肥這個地方的氣候是蠻奇怪的,位於江淮之間,討厭的地方在於冬天和北方一樣冷,夏天和南方一樣熱。好處是,冷和熱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總體來說還蠻適合做家庭園藝的,對於我一個園丁來說,只要努力一點,南北方的花都能種。
我把花園取名叫「莫奈花園」,因為莫奈不僅是藝術大師,也是園藝大師。而在我家,先生酷愛藝術,我酷愛園藝,藝術+園藝,向大師致敬。
我從小就喜歡在野外,1972年下放農村,到田裏勞動,我沒有唉聲嘆氣,種小麥、種山芋、種玉米,天天都在擺弄泥土和種子。
我基本每天都泡在花園裏,連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一年四季穿得最多的不是裙子,而是工裝,膠靴加襪子,戴手套。
花園所有的活兒都是我一個人幹。 三四天就要割一次草,平時,所有的喬木、宿根花卉都要修剪、通風、梳枝梳葉。
雜草要清除,拔啊,鋤啊,挖啊,反正就是不斷地與之作鬥爭。
前兩天大暴雨,打掉了兩千多朵花,光是殘花,我就撿了整整三大桶。
我有一棵養了35年的月季,叫伊莉莎伯。
最初是1980年,我把它養在門口,後來我要去德國,就把它托付給我的公公婆婆,我把月季種在他們大院裏離洗菜不遠的地方,別人洗菜洗肉的水倒在上面,自然就生長了。
買了這個花園以後,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棵月季移進花園。
哥哥的私家花園
我這麽喜歡伺弄花花草草,可能也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我的爺爺、外婆,我的媽媽,都喜歡養花。
我哥哥也有自己的私家花園,三棵樹莊園,大小是我的好幾倍。
姐姐的陽台小花園
我的姐姐在香港,沒有條件搞我們這麽大的花園,但還是想辦法在家裏種花,癡迷她的那一方小花園。
張小平大家庭 正中為李約瑟
我的爺爺是中國四大中藥世家之一,叫張恒春,生意主要做在江南地區。我外公家是做西藥的,在南京很有名。
我外公的姐姐,魯桂珍博士,是李約瑟的第二任夫人,李約瑟是研究中國科技史的第一人。他們一直生活在一起,但直到80多歲才結婚,說起來也是傳奇。
張小平父母的結婚照
所以我的媽媽實際上是貴族小姐出身,1930年代考進金陵大學,學植物學。
和先生在德國波登湖邊 1992年
輪到我考大學的時候,沒有機會上園藝專業,只好學了化學,這可能是我這一生最遺憾的事。這麽多年以來,園藝的東西,主要就靠自己點點滴滴的積累和實踐。每天都在學習,發現問題趕快翻書,上網,解決問題。
我園子裏還有一棵四照花。現在看起來是一棵大樹了,當初我買回來的時候,是才只有筷子那麽粗的小枝條。
它就像一棵菜一樣,一直長一直長,七八年也不開花。我都著急了,去問專家,專家說,你等著,它長到第九年就開花了。果然,到第九年,突然一下子就滿樹的花。
這個花現在也算是網紅植物了,大家都喜歡,但是買不到,現在已經是我園子裏五月份最漂亮的風景。
所以說,花園這個東西就是需要時間。植物是隨著時間而生長的,有自己的規律,急不來,玩花園要有耐心,急功近利的心態是不行的。
玩花園的人還喜歡玩花園裏的裝飾品。大量的陶器,陶房子、陶鎖、陶鑰匙,都是我自己弄好樣子,請窯工幫我燒的。
我也會去外面撿東西,撿到合適的,拿回來改造改造,一進大門口的那個裝置就是。
我的花園裏面沒有搞什麽高大上的硬裝,我的理念是,花園並不是擺設,它是我自己享受和勞作的地方。
我的花園裏到處都是椅子,勞動累了,隨處都可以坐下休息,欣賞風景。我的花園就是我的家的一個延伸,花園生活就是我的主要生活。
部份圖片提供:張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