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為什麽真三國無雙系列長期讓孫堅做吳國君主,而不是孫權?

2016-08-14遊戲

先說結論, 孫堅在2-5代確實獲得過君主的待遇,但劇情上強調孫堅君主身份的只有3代,實際地位並不及曹操和劉備。並且隨著轉正武將的變多,孫權的劇情地位越來越重要,現在的無雙已經很少強調孫堅是早期君主這回事。

實際上光榮在對待用誰來代表吳國這件事上一直很頭疼,長期都是用的特殊化處理,孫堅、孫策、孫權都有成為勢力代表的時候。而提到真三系列就不得不提三國誌系列,作為光榮的發家遊戲,三國誌系列的很多設定都影響到了後來的真三系列,最典型的就要數藍綠紅的三原色設計,孫家君主的處理上也受了三國誌系列的影響。

三國誌系列最早讓孫堅成為吳國勢力代表人物的作品應該是三國誌4威力加強版,這一作裏增加了假想劇本「大地荒蕪,三雄並立」(大陸荒廃し、三雄、ここに立つ),整張地圖上只有曹操、劉備、孫堅三個單城勢力,其余都是空城。之所以會把孫堅設定成君主大概是因為該劇本的起始年份是190年5月,這是三國誌系列最早出現假想劇本,當時還沒有無視年齡的設定,而且前幾代都沒有黃巾劇本,所以這差不多是遊戲裏登場武將最齊的時候了。

然而等到1998年的三國誌6威力加強版裏,戰術模式的吳國劇本卻叫做「孫策篇」,更為詭異的是雖然劇本掛著孫策的名字,但用他打完第一關人就沒了,後面幾關的主角都換成了孫權。與之相似的是「司馬懿篇」,也是從壽春攻圍戰開始就換了主角。這大約說明當時無論孫策還是司馬懿,用來充當看板都不過是因為他們是最初關卡的主角,光榮對孫家和司馬家選取君主的邏輯大約是孫堅>孫策>孫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如果同時在世,以優先級靠前者為君主。

大概是覺得主角第一關就去世的設定比較有槽點,到了2002年的三國誌8威力加強版裏,魏和蜀的短劇本還是以曹操和劉備作為主角,吳國的主角卻變成了「孫家」,並不是三父子中任意一人。

隨後的三國誌9威力加強版裏,制作者幹脆把魏蜀吳的稱呼都換成了「X家」,魏國是曹家,蜀國是劉家,吳國是孫家,這樣也不會顯得在給孫權搞特殊化。然而這個劇本其實從頭到尾都和孫堅孫策沒關系,但讓他倆登上了劇本封面,這也是所有劇本中獨一無二的設計。

此外,從PS2版的三國誌8開始出現了英雄集結這個亂鬥劇本,並且成為後來每一代的標配,時不時還會出現英雄亂舞、信長轉生、英雄十三傑這些變異版的亂鬥劇本,而這些劇本當中只要孫家作為整體出場,君主必然是孫堅。只是系列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劇本的片頭介紹裏對其他勢力只介紹君主一人,而輪到孫家時就會變成父子三人一同介紹,只有九代是個例外(九代介紹的大都是名臣,吳國選取的是周瑜和陸遜)。

會做出如此特殊的處理,也表明了光榮很頭疼讓誰來做吳國君主的問題,最後還是沿用六代的「孫堅>孫策>孫權」公式,讓孫堅當了君主。與之類似的是,這些劇本裏司馬家選取的君主也是司馬懿,而非西晉的實際開創者們。

不過這種情況在最新的14代裏出現了一些例外,比方說姓氏霸亂劇本裏,孫家的君主是孫策,而銀英的聯動劇本裏永遠之夢境裏,孫吳分成了兩個勢力,孫堅帶領孫家,孫權帶領吳國。這大概說明了,在光榮的心中孫家父子三人都有成為孫家君主的資格。

而雖然英雄集結裏孫家君主是孫堅,但孫堅在遊戲中的待遇一直是三人裏最差的,11代設計出了3D模型、壯年頭像和戰法暴擊圖,孫策用的是專屬模型和暴擊圖,孫權沒有專屬暴擊圖,孫堅兩個都沒有,孫權孫策都有壯年頭像而孫堅沒有。13代裏孫堅孫策都是大眾臉模型,只有孫權是專屬模型,直到14代威力加強版終於把孫策變回了專屬模型,而孫堅還是大眾臉。12代出現專屬戰法設計後,孫權擁有全軍防護這樣的頂級專屬戰法,而孫堅孫策用的都是通用戰法,14代裏孫權擁有專屬個性,而孫堅孫策只有通用個性。

此外,在歷代三國誌遊戲的封面當中,孫權和曹操劉備都是刷屏次數最多的人物之一,而孫堅疑似只在早期封面裏出現過(畫得比較抽象認不出來),孫策更是出現次數幾乎為零。

大致上來說,孫堅因為死得早,主要負責在假想劇本中代表吳國,實際待遇是三人中最差的,孫權待遇最高,各方面基本可以對標曹操劉備,孫策則介於二者之間。但正是因為吳國的設計太過特別,三父子必須組合起來才能有曹操劉備的全套待遇,因而吳國待遇最好的反而是周瑜,各方面都是對標諸葛亮司馬懿給的,實用性也是吳國武將裏最強的。

另外,在真三國無雙和三國誌原班人馬制作的三國誌戰記系列中(呂玲綺最早就出現在這遊戲裏),吳國的君主則又變成了孫策。只不過這遊戲的孫策各種換著花樣領便當,必須至少二周目才能有機會存活,然後還出現了孫策把國家交給孫權治理,自己和周瑜一起遠征羅馬帝國的神奇劇情(曹操的假想劇情裏還有郭嘉自爆燒周瑜)。

說回無雙這邊,最早的格鬥版三國無雙裏其實一個孫家人都沒有,初代真三國無雙轉正了孫堅孫權孫尚香,但片頭動畫裏最出風頭的是周瑜,選人界面裏吳國排第一的也是周瑜。初代真三裏並沒有特別突出君主的特殊地位,勢力中所有人的關卡數量都是五關,每一戰也是固定的。吳勢力的五場戰役分別是黃巾之亂、虎牢關之戰、赤壁之戰、合肥之戰、夷陵之戰,前兩場由孫堅帶隊(總大將分別是何進袁紹),後三場的總大將則是孫權。

這一代曹操和劉備的使用條件分別是通關魏勢力和蜀勢力的所有武將,而孫堅和孫權的出現條件都是通關吳勢力的所有武將,也就是這一代應該是把孫堅和孫權都算作是吳國的君主。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代的五丈原之戰,魏軍和蜀軍的總大將分別是曹操和劉備,這一設定後來反復在系列出現,而孫堅並沒有得到相同的延命待遇,表明他的定位並不及曹操和劉備。

關於這一點,系列制作人鈴木亮浩去年接受采訪時提到是因為當時武將數量不多(主要是後期武將少),為了不至於讓後面的關卡拿不出人撐場子,所以才會強行給武將們增加壽命。在6代大量增加後期武將之前,出場武將最多的4代在五丈原之戰這個時間點,魏國存活的無雙武將只有司馬懿一人,搞出這種設計也是無可奈何。個人認為這也是無雙系列至今不肯出滅吳之戰的重要原因,畢竟吳國當時一個無雙武將都沒有了。

真正出現變化的是真三國無雙2,這一代轉正了孫策,同時魏蜀吳每個武將故事模式都是七關,而曹操、劉備、孫堅三人則是十關,每個武將的關卡分配基本是按照個人事跡來的,例如孫權的第一關是赤壁之戰而不像一代一樣是黃巾之亂。但很顯然,這一代的故事模式實在太長了,沒有一個武將能夠分得滿,所以絕大部份武將都會和一代一樣提前出場並延後退場,有的武將還會虛構一些討伐山賊討伐海賊解救村落的關卡,吳國打南蠻的傳統也是從這一代開始的。

而且系列在四代之前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定是一些過場事件裏的武將是可以替換的,玩家操控的人是誰,事件裏出現的就是誰,比方說玩家在自由模式裏可以用司馬懿挑釁司馬懿,用關羽偷襲關羽。二代甚至連過場之外的台詞都是可以替換的,還可以替換總大將人物,例如孫堅的故事模式裏赤壁之戰的總大將是他自己,原本該由孫權說的台詞也會變成孫堅來說。

關二爺吐槽打自己

這種設定為關卡中的武將替換起到了十分便利的作用,原本二代就沒有多少事件和台詞,還可以直接替換,那孫堅當總大將和孫權當總大將壓根沒多少區別。實際上孫堅在二代只出現在黃巾之亂、虎牢關之戰、劉表奇襲戰這三關,而且如果選擇孫堅以外的武將去打劉表奇襲戰的話,還會觸發孫堅戰死的事件,總大將會變成孫策(選孫堅就不會觸發)。只有玩家選擇孫堅去玩時,吳國中後期關卡的總大將才會變成孫堅,這一點曹操和劉備也是一樣的,只要玩家不選他們,那麽五丈原之戰的總大將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

但2代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就是玩家在通關君主之後,再去故事模式裏選擇該勢力的武將時,後期關卡的總大將人選會被替換。比如打通了孫堅傳再去玩甘寧傳,那後面什麽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的總大將通通都是孫堅,但如果玩的是自由模式,這些關卡的總大將又會變回孫權。

而這個設計又不止是針對曹操劉備孫堅,實際上如果玩家在孫堅傳之前先打通了孫策傳,那麽吳國後期關卡的總大將會變成孫策,直到玩家打通孫堅傳之後才會對孫策進行覆蓋,也就是君主優先級又是按照孫堅>孫策>孫權。

3代終於改掉了2代這種脫掉褲子放屁的傳記形式,而是選擇了更加合適的國傳。畢竟每個勢力的關卡總數也就十二三個,一個人選七關,那就等於同一勢力任意兩個人之間的關卡都是大量重復的,而且還會造成一些劇情bug。比方說馬超在2代的第一二關是長阪之戰和赤壁之戰,第三關又跑回涼州軍去打潼關之戰,還有前面提到的劉表奇襲戰觸發事件後孫策會成為總大將,然而孫策本人的傳記裏卻沒有這一關,因為開場事件裏孫堅說這是孫策的第一場仗,而孫策傳的第一關卻是虎牢關之戰,和台詞壓根對不上。

3代的進行模式是選擇一個勢力之後,可以在每一關開始前隨時替換自己所選角色,而且會隨著章節進行不斷解鎖新的角色。因為這一代的出場角色只增不減,所以曹操劉備孫堅都成了常駐主帥,五丈原之戰的預設總大將就是曹操和劉備,換皮換得比2代還徹底。拜這套機制所賜,吳國君主毫無疑問就是孫堅了。

另外,在遊戲通關一遍後,因為勢力裏的所有武將都變得可選,為了防止在故事模式裏出現「自己打自己」的情況,那些從敵人變成朋友的武將也會受到替換,例如魏傳虎牢關之戰的張遼會變成董旻,蜀傳成都之戰變成超鬥氣大眾臉龐德來單挑玩家(原本是馬超),吳傳夏口之戰的甘寧直接消失不見(淩操撿回條命)。這種替換還算好的,更誇張的是通關一遍後再去玩故事模式會發現除了某些固定人物之外,每一關出現的無雙武將都是隨機的,黃巾之亂劉備帶的不一定是關羽張飛,有可能是黃忠姜維(自由模式會恢復正常)。

既然連出場人物都可以隨便替換了,在劇情上搞點什麽移花接木也是小事情了。於是你就會發現吳傳第三章雖然標題叫作小霸王,劇情動畫也是孫策周瑜準備一同奪下江東,但劇情介紹裏孫策是協助孫堅平定江東,而且開戰後我方總大將依然是孫堅。還有在合肥之戰裏因為總大將成了孫堅,於是孫權飛躍小師橋變成了孫堅飛躍小師橋,讓人不得不感嘆孫堅真是好爸爸,連丟人的事也幫兒子幹了。

不過這一代吳國有個很特殊的設計是當吳國成為最終boss時,最後一關建業之戰的孫家成員只要不是總大將就會無限復活,玩家必須按照孫堅→孫策→孫權→孫尚香的順序依次擊破,這四個人會依次繼承總大將身份,如此才能過關。大概在光榮的理念當中,孫吳並不像曹魏和蜀漢一樣有唯一的代表人物,孫吳的代表人物就是孫家成員這個整體。

3代這套搞法基本上是把前幾代因為劇情設計原因搞的換皮模式發揮到了極致,除了劇情大體輪廓還是我們熟悉的三國,角色事跡完全可以互相張冠李戴,更像是在一個平行時空下把三國武將聚集在一起用排列組合的方式搞出的一場聯歡,而孫堅的君主身份就是這場聯合的產物,作為君主的孫堅其實是一個人集合了父子三人的事跡。

鈴木說這種搞法是因為當年武將太少,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因為無雙系列的角色從一開始就太多,使得設計者只能透過找最大公因數的方式來設計關卡,並淡化劇情成分,而武將延命、通用事件、山賊關卡、角色互換都是這種設計的副產物。如果無雙系列最初只有十來個角色,是絕不至於搞出這套東西來的。

這種做法在4代終於被停止,因為這一代的關卡數量多達34個,而且個人故事的關卡數量得到縮減,因而每個人終於有了相對獨立的個人劇情(雖然多數都很敷衍就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鈴木亮浩當時沒有參與4代的開發,他後來去做初代無雙大蛇時還是保留著制作組的舊思想,許多過場事件的出場人物都會根據玩家的使用角色發生改變,例如吳傳大阪城之戰的最後有一段孫堅犧牲自己掩護孫策等人逃跑的劇情,這裏和孫策一起逃跑的人會隨玩家的選擇而改變,孫堅甚至可以掩護遠呂智逃跑。但後來的無雙大蛇Z就把這些設定給改了,孫堅的掩護物件只能是孫策和森蘭丸。

孫堅掩護濃姬

4代雖然取消了事件和出場關卡身份互換,但還是在許多設定上延續了用孫堅來代表吳國的做法。比方說這一代絕大多數武將的故事模式關卡數量是五個,他勢力是四個,關羽夏侯惇典韋孫策是六個,而曹操劉備孫堅左慈是八個,曹劉孫的故事模式裏後期關卡的總大將依然是自己。當然,這一代就算打通他們的故事也不會替換總大將了。另外,在猛將傳的道術書爭奪戰裏,太上老君制造來考驗爭奪者的幻影武將分別是曹操、劉備、孫堅、呂布,就算孫策孫權這時候還是幾歲大的小屁孩,但跑來爭奪道術書的龐統按年齡也是小屁孩......

4代雖然繼續給了孫堅君主待遇,但這只是延續了系列一直以來的傳統,並沒有什麽特別必要。倒不如說因為真三系列開始註重起了劇情表現,使得孫堅身上的這一設計變得越發尷尬,只是4代還不太明顯,這一趨勢越往後越顯露。

5代是半成品,關卡被刪了一堆,導致許多武將都湊不出故事模式來了,於是這代一半多的武將都沒有故事模式,不過這樣一來反而消除了一些在故事方面同質化的問題,變相提升了劇情質素。這一代孫堅依然在明面上保留了君主待遇,雖然所有武將的關卡都是六個,但曹操、劉備、孫堅三人的使用條件都是本勢力通關三個無雙武將。不過這也是必然的,因為這一代的孫策和孫權壓根沒有無雙模式......

不過這一代發生了一個不起眼的變化,那就是呂布傳的最終關卡虎牢關之戰裏,和張角董卓袁紹等人結盟對抗呂布的不是曹操劉備孫堅,而是曹操劉備孫權。此外,他們三人還在戰前的劇情動畫裏擺出了武器並舉的造型,而這一造型後來被6代的結局動畫復刻,成為系列經典畫面。同時,曹操劉備和3代一樣在共通路線裏一直活到了五丈原,而孫堅卻只在自己的劇情裏當著吳國君主,後期關卡選擇其他任意角色時吳國君主都會變成孫權(周瑜除外)。

這似乎意識著制作人開始有意打破從前用孫堅代表吳國的做法,想要慢慢把吳國的主角替換為孫權。而次年發售的無雙大蛇 魔王再臨中,雖然吳國的主帥依然是孫堅,但在戰國三英傑對戰三國三君主的大阪城之戰和樊城之戰中,代表三國方面出場的君主都是曹操劉備孫權。

等到6代時制作組終於決定還原三國本來的故事,這一代終於看不到曹操劉備在五丈原對決的場面了,孫權的戲份也完全蓋過了孫堅和孫策,整個吳國的主線都是在描繪孫家的羈絆和孫權個人的成長,結局台詞裏也認可了孫權吳國建立者的地位。在比6代晚一年發售的真三國無雙NEXT堪稱孫堅待遇最慘的一作,遊戲裏孫堅只出現在魏蜀的劇情當中,吳國劇情的開場動畫就是孫堅之死......

雖然從6代開始孫權基本頂替了孫堅,不過在某些地方還是可以發現系列的一些遺留特色,比如6代編年史模式的三國無雙戰裏,擔當吳軍主帥的還是孫堅,7代的dlc關卡真三國無雙戰也是如此。不過這有可能是設計者故意為之,因為這兩關裏晉軍主帥也依然是司馬懿,也就是孫堅在吳國的待遇等同於司馬懿在晉國。此外在五丈原大激戰和合肥大激戰等四方勢力都出現的dlc關卡裏,四個勢力的君主是在特定幾個武將當中隨機決定的,孫家父子和司馬家父子都是候選人。

司馬家也和孫家面臨著類似的問題,6代晉勢力的主角是司馬昭,而7代在if路線中統一天下的是司馬師,但一些架空關卡裏當老大的又是司馬懿。實際上司馬懿和孫堅一樣,直到去世都還是前朝的臣子,還沒有開始建國的動作,真正的奠基者又英年早逝,兩個兒子都有資格當君主,但偏偏是關系最遠的老父親經常在亂鬥關卡裏當君主,這個問題怎麽想都很頭疼。

順便說下三個人裏經常被忽略的孫策,除了偶爾在部份dlc關卡裏當吳國君主,孫策上一次成為共通路線的吳國君主還是14年前的無雙大蛇初代。至於非共通路線,5代孫策幾乎每次都要在許昌攻略戰的劇情動畫裏領便當,唯獨在周瑜的劇情中活了下來,最後的結局是孫策把國家交給孫權治理,又帶著周瑜一起私奔了(為什麽我要說又),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孫策再次成為君主。

總的來說,孫堅在真三國無雙系列中一度成為吳國君主 一方面是由於孫吳建國的故事本身頗為曲折,無法單獨用某一位主角來講清,另一方面則是系列早期經常使用各種移花接木的手段更換武將,令孫堅無縫替換掉了兩個兒子的劇情

實際上正是因為種種問題所在,導致很少有以孫家為主視角的文藝作品出現,連三國演義中也把吳國當成背景板。光榮公司在三國誌以及真三國無雙等系列中給予吳國和魏蜀相當的內容體量已是頗為難得之事,至於在君主問題上舉棋不定也是這一問題難以處理的體現。至少在如今的真三國無雙遊戲裏,吳國君主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孫堅到孫權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