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原神】璃月沈玉谷地區有哪些值得了解的文化典故?

2024-03-06遊戲

1 浮錦-星漢淡無色,玉錦倚空浮

仙人 浮錦 ,是我們在沈玉谷一位見到的仙人,也是引導我們來沈玉谷請求幫助的委托人。

這位仙人性格活潑開朗,對人類懷抱善意。她的真身,也是大家熟悉的鯉魚。

[1] "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 ?"

在春秋時期,鯉魚就已經成為了人們追捧的美味佳肴。

[2] " 孔子年十九,娶於宋之並官氏之女,一歲而生伯魚,伯魚之生,魯昭公使人遺之鯉魚。夫子榮君之賜,因以名其子也。 "

國君魯昭公把鯉魚作為禮物送給孔子賀其得子,而孔子又名其子為"孔鯉",鯉魚的美味也使得它們成為送禮的珍貴禮品

[3]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 彭之術,浮遊冀州 涿郡之間二百余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於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

直到西漢劉向的【列仙傳•琴高】,記載了仙人琴高乘坐鯉魚離去。同樣也是在【列仙傳•子英】中,也記載了子英乘坐鯉魚升天成仙。

隨著鯉魚和神仙聯系起來,世人開始賦予它更多的神性,人們將鯉魚稱之為「赤暉公」。在唐代,官方下令嚴禁捕殺食用鯉魚,此後,乘坐鯉魚也成為得道成仙的標誌之一了。原本口腹中的珍饈美味,乘仙風魚躍而起。鯉魚成為信徒們敬仰的聖物,道教徒輕易食之,便犯了道教的大忌,必將遭禍。

到了唐代,因為老子(李聃)與唐王室同姓,「李」亦諧「鯉」。帝王們開始提高門第,神化李姓,尊崇道教。唐高祖於武德八年釋出詔令,規定了先道、次儒、後釋的次序,道教就取得了三教之首的地位。鯉魚的地位又得到進一步提高

[4] 凡捕得鯉魚必須放生,街市有販賣鯉魚者"杖六十

唐代統治者也開始下達禁令禁止捕殺食用鯉魚,唐玄宗曾於開元三年二月和開元十九年正月兩次下令"禁斷天下采捕鯉魚"。後來唐高宗還規定: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必須佩帶"魚符",用以辨尊卑、明貴賤,並用作上朝或應皇帝的召見或引見進宮的憑證,"魚符"就做成鯉魚之形。

【青蓮縣誌】也有記載有李白乃金鯉轉生的事跡,李白之母攜回金鯉烹食後就懷孕生下李白。

湘劇【追魚記】、京劇【碧波仙子】中、越劇【追魚】就記載鯉魚精碧波仙子與書生張珍的情緣故事,故事內容講述:

書生張珍與丞相金寵之女牡丹指腹為婚,不幸親亡家敗。金寵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婿,命張珍在碧波潭畔草廬攻讀,讀書聲感動了鯉魚精,變作牡丹小姐與之相會。一日張珍遇真牡丹,被誣為賊,逐出金府。鯉魚精與張珍同返故鄉,中途又被相府捉回,於是真假牡丹難分。金寵先請包公斷案,鯉魚精使龜精變作假包公,造成真假包公不能明斷。金寵又請張天師捉妖,在鯉魚精敗於天兵之際,幸得觀音相救,但她不願成仙,脫去魚鱗,甘落紅塵與張珍結合。

這個故事也寄托了人們對鯉魚的美好想象。碧波潭畔,清幽月下,一尾魚影自潭中月色躍起,仙女踏著水中月碎成的萬片銀登場。

宛然一笑,已是萬千碧波

在沈玉谷的歷史中,仙人浮錦負責的是玉文化。在過去,浮錦負責主持儀式,向湖中投入玉瓏平穩地脈。

2.靈淵-鑿池得清泉,泉清乃見天

猊獸 靈淵 ,是悠古的群山之主,作為一位優雅而高傲的靈獸,她只棲息於仙力縈繞的深山中。

自古以來,這種仙獸便被認為是福運的象征,其隱居山林、遠離世俗紛擾的特質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贊賞。在沈玉谷當地的古老傳說中,猊獸的首領名為「山主」,其地位往往被認為與仙人等同。

另有說法認為,如今伏行山林的玄文獸亦是這些仙獸的後嗣,只是因仙緣淺薄,難以繼承如此高貴的血脈,從而退化為兇暴的野獸。這種說法與另一種關於玄文獸起源的說法相違背,但盡管如此,關於猊獸為數不多的記載中,其出現往往伴隨著大量的玄文獸作為隨從。

如今,沈玉谷家喻戶曉的「舞獸戲」,便是模仿傳說中猊獸的動作與神態進行的表演。然而,真正見到過猊獸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只能透過想象來描述這種生靈的模樣。數千年的流變與藝術加工後,「獸首」最終也固定成了現今的樣式。

狻猊 (suān ní),又寫作狻麑,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錄的一種獸類。最初指獅子,後來又傳為龍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常出現在佛教法座、銅鏡、香爐和脊獸上。

[5] 名獸使足走千裏,狻猊、野馬走五百裏。」晉郭璞註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

[6] 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註:「即獅子也,出西域。

關於狻猊的記錄最早見於【爾雅】和【穆天子傳】。古籍記載的狻猊是一種腳力超凡的走獸,描述狻猊長得像虦貓(老虎),以虎、豹作為食物。

[7] 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8] 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

東漢時期,西域(印度、波斯)進貢獅子後,只用作古意的別稱 狻猊 ,開始被認為形容的就是獅子。隋唐時期,」師子「變成」獅子「。有學者也認為 狻猊 是外語的音譯,華推測其音譯自某種印度語言中某個發音類似於 suangi 的詞。

在中國大量的問些中, 狻猊 基本都是指向獅子的古稱,除了龍生九子的說法中將其屬於龍族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獅子。

狻猊也經常被用作佛或菩薩的坐騎、護法獸。傳說狻猊喜煙好坐,佛主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

狻猊被視為瑞獸,正因它護法獸的身份。狻猊被視為趨吉避兇的瑞獸後,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它被廣泛運用於建築裝飾、民俗佳節以及銅鏡紋飾當中。

在龍生九子的說法裏,第五子——狻猊特立獨行。狻猊雖然外形和獅子相近,孔武有力,但它的性子卻與外貌相反,它喜靜,性格恬淡寡欲。

不過【原神】中的 靈淵 雖然也喜靜,不像兩位老友那般熱衷人類的熱鬧,可還是會偶爾與朋友一同玩耍,醉酒比美。

狻猊作為裝飾,出現在香爐上的腳部。而在劇情裏,靈淵也是使用霧氣籠罩沈玉谷,修改環境。現如今置於沈玉谷各處的【玉璜鼎】,也許就是靈淵的痕跡吧。

3.藥君-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雖然本次劇情中我們未能遇見全部三位仙人,但我們其實很早之前就與藥君 長生 熟悉了。

這位體型最小的仙人,是三位仙人中最早蘇醒的。

白朮一門的師祖為了求取仙藥醫治病人,遇見了垂危的藥君。在簽訂契約後,藥師獲得了醫治絕癥的手段,藥君也以長生之名在藥師手中,代代相傳。

白蛇的白色不是天生的,而是患白化病後的情況,因此白蛇較為少見。

雖然因為外表與稀少,白蛇也被稱為靈蛇。不過在中國,白蛇其實也不好過。

因為著名的漢高祖劉邦,就是在豐西芒碭山澤斬蛇,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大業。所以典籍也多以此事舉例,贊嘆劉邦斬妖蛇的壯舉。(白蛇:你清高)

在唐朝時,就有蛇化為人形與人發生關系的傳奇。唐人傳奇【白蛇記】中就講述了一個白蛇與人三天風流的故事。但是這位有幸與白蛇娘娘快活的隴西鹽鐵使李遜的義子李黃在快活完以後,就頭重臥床不起,後來全身化為水,只剩頭顱。

這時的白蛇還是妖精,在故事中化身美女誘惑男人,用於警醒年輕男子不可貪戀女色,行為輕浮。

白蛇形象的好轉,也是白蛇與藥師聯系在一起的故事,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白娘子。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近年來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等作品問世。

在早期的口頭相傳中,白蛇傳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版本與細節,但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明末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而現在故事中的小青在早期的版本也不是大家熟悉的青蛇,而是青魚。

白娘娘盜取仙草,也將白蛇的形象與治病救人的藥君聯系在一起。雖然白娘娘將仙草用於起死回生、治病救人,但終究來路不正還是招來了天兵。

所以在提瓦特上,藥君長生的秘術雖然能夠醫治不治之癥,卻也需以治療者壽數作為交換。

千百年之後,仙人的時代已然沈寂。但那些伴隨著仙人的美好祝願與文化底蘊,卻伴隨著山水流轉,融入了這片土地之中。

參考

  1. ^ 【詩經.陳風衡門】
  2. ^ 【家語】
  3. ^ 【列仙傳•琴高】西漢.劉向
  4. ^ 【酉陽雜俎鱗介】
  5. ^ 【穆天子傳】
  6. ^ 【爾雅】
  7. ^ 【漢書·西域傳上】
  8. ^ 顏師古註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