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為什麽女生來月經時情緒都會很不穩定?

2016-01-16健康

關於經期的情緒問題,必然要提到PMS(經前期症候群),但今天想聊的,不僅僅關於PMS,回答可能有點長,涉及一些與PMS相關的研究與實驗,希望你耐心讀完哦。

首先,如你所描述的, 月經前後、期間產生的一些情緒,確實在影響著一些女性的日常生活,尤其對於程度比較嚴重的人來說,這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

月經前一周,就開始出現失眠、情緒低落、註意力不集中、易怒等問題,嚴重會影響工作生活;

因為擔心被影響,提前就產生焦慮情緒,不敢把重要的面試、社交等安排在這個階段,怕自己發揮不穩定;

情緒來臨會產生一種「我好像退化了」「我怎麽總是調整不好狀態」的無力感,讓這個階段更加難熬。

但除此之外,需要認識到, 和月經有關的情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學界對此一直存在爭議。 除了PMS(經前期症候群)、PMDD(經前焦慮癥)也是用來描述這些與月經有關的心理癥狀的名詞之一。 但PMS(經前期症候群)至今沒有確切的生物學解釋和治愈方法,類似」PMS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議也一直存在。

而生理期的情緒問題,又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身上,這些癥狀的發生也是隨機的,每一次發生的程度和癥狀也不同。

(分享PMS應對經驗的貼文獲得了大量共鳴)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女性的「月經焦慮」呢?來看看以下幾個問題。

01 經前期症候群(PMS)是真實存在的嗎?

易疲勞,易怒,失眠,焦慮,抑郁,情緒爆發,註意力難以集中,對光或聲音的敏感度提高——

據流行病學調查, 多達75%的女性 在經前或者期間會出現這些情緒癥狀。

這些癥狀被統一納入 經前期症候群PMS (Premenstrual syndrome) 。這個名詞由一位叫凱塔琳娜·多爾頓 (Katharina Dalton) 的英國醫生在1953年提出,她認為這些癥狀是因為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波動。這也是大多數人對PMS的理解, 認為情緒的爆發都是激素變化的鍋。

但其實, 目前還沒有研究能夠證實經前障礙和激素水平之間的相關性 (Figueira and Dias ,2012)。PMS仍然缺乏一個嚴謹的生物學解釋。

另外,PMS的癥狀有很大的個體差異。2014年發表在【婦女與健康】的一項研究調研了30個不同經濟水平、種族和教育背景的女性,發現經期的情緒癥狀缺少一種能被總結的普遍性:

我現在沒有(PMS),但我以前有過。

我的PMS是隨機的,非週期性的。

也正是因為原因不明,癥狀復雜, 有人懷疑PMS是一種文化病癥,即,這些癥狀的產生並不是來自生物因素,而是社會文化—— 社會怎麽看待「月經」,怎麽理解」女性氣質「,這才是導致PMS的原因。

在上面提到的研究中,30位女性除了填寫「月經困擾問卷」(MDQ,Moos,1991),還接受了性別角色量表(Bem,1978)的測量,來評估個體行為和性別刻板印象的一致性程度。結果發現, 那些試圖實作理想化女性角色(溫柔、安靜、井井有條)的女性往往會把自己的情緒歸因於」經前期症候群「,從生物學的因素解釋自己的痛苦。

她們會認為自己經前出現的急躁、健忘、混亂、抑郁,都是不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女性氣質的。為了尋求心理安慰,她們更傾向於把這些問題歸因於經期症候群:這不是真正的我,我只是生病了。

關於「PMS是否存在」的爭論中,有一個觀點是: 承認女性在月經前後的情緒困擾,但不要將它病理化 (Tamara Kayali Browne,2014)。

也就是說,這些癥狀出現時,女性需要做的,或許是 重視和解決自己的不適,而不是給自己貼上「疾病」的標簽。

02 「月經」這件事本身,會讓很多女性感到焦慮

無論PMS是否能作為一個嚴肅的疾病成立,月經對女性情緒的影響都是實際存在的。

有研究表明,對月經這件事的期望本身,會影響女性的行為和自我評價。

在一個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192名普林斯頓大學本科女生,讓她們填寫「月經困擾問卷」。跟之前的研究不同的是,她們在填寫問卷之前被要求進入特定的假設: 一組被告知「你的月經會在2天之內開始」,一組被告知「你的月經在7天之內不會開始」 。結果發現, 認為自己處於經前或經期的女性,她們經前癥狀的發生率更高。

她們還調查了這些女生關於月經的態度,比如:

是否會讓你比平時更加衰弱、疲勞?

是否會帶來麻煩?

積極的影響占了大多數嗎?

周期是否可預測?

是否會否定月經對生理和情緒的影響?

結果發現, 那些認為對月經持有更多消極態度的女性(比如認為月經會讓自己更疲勞),比不相信這一點的女性有更多的PMS癥狀 。這在行為改變和負面情緒方面尤為突出。如果一位女性認為月經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她可能會在考試前更焦慮,或者避免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這跟社會對月經賦予的文化意義有關,在很多文化中,月經代表的含義都是負面的:它意味著生理上的不穩定、混亂、出血和失控,比如我們會把來月經說成「壞事了」「倒黴」,甚至會因為來月經不被允許出現在嚴肅的場合。

從這個角度來說, PMS的焦慮不僅包含客觀的癥狀,也確實和女性看待它的方式有關 。對PMS的恐懼會讓原本的焦慮加重,而這是可以透過改變認知、自我調節改善的。

03 是月經的鍋,還是生活本身出了問題?

對處於生理期的女性來說,搞明白自己的情緒究竟是因為月經,還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有研究者指出, 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為什麽女性每個月都會爆發一次情緒,而是她為什麽會在4周中壓抑3周 :在PMS進入公眾視野的很長時間,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的情緒表達是被抑制的,每個月只有這麽一次,這樣的表達是被允許和預期的(Kendall 1991)。

然而,盡管表達情感的機會增加了,當這些表達被歸因為經前症候群, 這種情感的合理性總是得不到嚴肅的對待。 一些女性的伴侶稱「經前期症候群」的存在允許他們否認對月經前出現的問題負有任何責任(Mooney -Somers,Perz,and Ussher,2008)。

僅僅憑一個經前期症候群概括女性的情緒是不夠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Stout 和 Steege (1985)在一項針對100名尋求經前綜合正評估的女性研究中發現,42%人報告了嚴重的婚姻痛苦。其他研究人員發現,和單身女性相比,已婚女性的經前癥候群更普遍、更嚴重。非結構化訪談的數據現實,這些女性」在月經前情緒爆發時提出的問題,往往涉及一些夫妻雙方在除月經之外的任何期間都無法有效解決的婚姻問題(Stout & Steege ,1985)。

這說明, 在一些情況下,月經不是導致情緒的原因,它只是增加了女性對不適的敏感性,讓本身存在的問題放大了。

在一些針對北美和印第安人的研究中,有相當數量的婦女說,她們經歷了經期的積極方面(Alagna ,Hamilton,1986)。 有參與者說,每個月都重新出現的問題是有意義的:

多年來我一直壓抑著一些事情……我總是說:哦,這是經前期症候群。這是廢話。你需要看著它,然後說:「好吧,如果我在這個月的這個時間對這個特定的問題有什麽感覺,那這一定有什麽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 可以把經期的情緒當作一種提醒,借這個機會,看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平時不曾註意到的問題 ,去發現和理解它,這也是一個自我探索的契機。

那麽男性朋友們,如果你身邊的女性正在向你表達「生理期的情緒」,不要因為她處在生理期就忽視了情緒背後的需求: 你需要的做是理解她的不適,認真思考情緒背後的問題。

可以和她一起思考一下: 最近有好好照顧自己嗎?有什麽一直在影響她,但你和她自己都沒留心的問題?

(圖源:英劇【正常人(Normal People)】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如果經期情緒已經對你女朋友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建議她及時去醫院詢問醫生建議哦。

我們是簡單心理咨詢預約平台,擁有近1000位海內外心理咨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咨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6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素心理咨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咨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咨詢預約平台體驗哦,戳這裏「http://jdxinli.cn/wuli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