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抑郁焦慮休學了一年多,但還是極度厭學恐懼學校怎麽辦?

2022-09-11健康

謝謝邀請!據題主所描述的情況,造成休學以及壓力大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關系緊張。學業壓力以及學校的制度帶來的焦慮感是家庭關系緊張帶來的次生結果。但題主描述的並不詳細,題主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如何,成長經歷等細節並沒有敘述,所以無法給特別具體的建議。我這裏粗略說一下我遇到類似的個案是如何處理的。

9月20日 更新

在很多人看來,抑郁焦慮是一件很糟糕的事。這是「非對即錯」的二元視角,可是世界上有很多事並不能光用好壞對錯來判斷。跳出時間緯度來看,一個人的經歷可能像一部記錄片,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遇上不同的困難,由於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結局也會隨之不同。所以 不管他人告訴你,抑郁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改變不了你抑郁的現狀,而讓趨勢向你想要的方向發展的決策權始終在你的手裏,接下來怎麽辦才是關鍵。

抑郁的人往往有強烈的自由意誌要執行,但又沒有足夠的力量穿越他人自由意誌的阻礙。而這期間就是一個自我療愈與內在力量積累的過程。心理咨詢起到是往往是一個情緒緩沖、宣泄的輔助作用,真正讓自己重新擁有力量的只有自己。 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來看問題,那樣解決問題的力量就落不到自己手裏。

我產後抑郁了一年半,這段時間充滿無助與怨念,當時我最討厭別人跟我說,出去走一走,你就是在家裏待太久了。也討厭別人跟我說,可以去運動一下或隨便找一個工作,讓自己不那麽無聊。不理解又自以為是的建議讓我非常難受。

我沒有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而是用冥想與情緒清理的方式,花了兩年讓自己滿血復活。現在我回想起來,仍感謝那一段痛苦的經歷,如果沒有痛苦作為糾偏系統,我就無法改變束縛自己的某些信條,重新審視人生意義。

9月14日 更新

1. 抑郁焦慮不是矯情

有些人不能理解為什麽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抑郁焦慮,覺得孩子沒吃過苦,建議他們進入社會多面對現實就會好一些。所以我想借這個問題多說幾句,這些孩子表現抑郁與焦慮並不是矯情,而是他們的自我已經被壓縮到了逼仄的空間裏,無法呼吸了。

造成自我被壓縮的孩子往往是情感較為細膩敏感,能捕捉到周圍人的情緒感受細微變化的人。就像小嬰兒皮膚敏感就容易紅屁股,起疹子,而成年人的皮膚相對不那麽敏感就能抵抗得住外界的刺激。所以這時建議這些孩子多去外面走走,或者承受社會現實的毒打,無疑是不切實際的。

2. 為什麽我強調情緒釋放?

抑郁焦慮,恐懼社交其實只是一種表象,在這表象背後,是一個人對於世界認知的不確定感,自我無處安放的不安。說白了就是他的存在感、掌控感、價值感都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內在是虛弱無力的。而存在感、掌控感、價值感是需要在成長初期,與撫育者的互動中產生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初期就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鏡子與視窗。所以父母的回應、反饋、夫妻關系、家庭環境對孩子的人生底色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果孩子在童年時受到家庭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冷暴力)或 由於父母關系緊張,被迫選邊,承接某一方的情緒;抑或於父母精神共生,被父母道德綁架,都可能會有存在情緒難以釋放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既不能好好做自己,也不願完全聽命於他人,精神上是極度痛苦的。所以有些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會選擇自殘來釋放情緒。

3. 解開印痕鏈條,提升價值感是關鍵

印痕就是人在受傷或受挫時沒能釋放的情緒以聲音、場景、指令、氣味、感受等糅合的資訊記錄在身體裏。這種資訊積累會讓當事人以扭曲的視角裏看待過去的痛苦。

比如,當一個人在看到自己養的白白胖胖的蠶身上上爬滿了螞蟻,蠶痛苦地扭動,自己也感覺很痛苦,甚至惡心。這時他聞到炒空心菜的味道。從此,他每每聞到炒空心菜的味道就反胃。他以為自己突然不喜歡吃空心菜了,但更深層的原因是他感覺痛苦惡心。

再比如,有個孩子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想領養的小貓被一個男人活活摔死,他內心是恐懼、心疼跟絕望的。這孩子長大以後卻表現得十分不喜歡小動物,甚至害怕小動物。因為在他內心深處有著對那條逝去的生命的深深的愧疚感,害怕自己再傷害其它的生命。

你看,這些觸及深處的情感如果沒有經過多次的情緒釋放跟深入的自我覺察,很難被挖掘出來。所以,我十分建議題主或者有類似經歷的人可以嘗試著自己清理情緒。

提升自我價值感是在情緒釋放清理之後發生的,當情緒可以自由釋放,自我就不會被壓縮,內在的力量就會慢慢增強。人的內在就像面粉袋,自己不斷往裏頭填充面粉,這袋面粉裝實了,任你拳打腳踢,都很難讓它再凹陷進去。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題主一些思路,加油!

9月12日的回答:

在我接手的幾個個案中, 孩子無法正常上學的時間點,通常與父母關系出現問題的時間點發生重合。 哪怕有些孩子並不知道父母之間具體發生什麽,但父母的相處模式,以及談話中傳遞出來的情緒感受或氛圍已經足以讓孩子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壓力與抑郁。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孩子是天然無條件愛父母的,在他們的潛意識裏,甚至會透過犧牲自己來維系自己父母,保存這家庭完整,哪怕表意識上,他們看上去很厭煩父母的爭吵,巴不得他們分開。所以,我一般會從幾個方面入手:

1. 跟父母溝通

讓他們明白,不能再向孩子施加壓力,逼孩子去上學,更不能綁架孩子,以此作為離不離婚的籌碼。同時找到父母之間溝通的癥結,協助他們重新回到理性對話的狀態。而對於題主來說,需要分別單獨跟父母溝通自己目前的情緒承受能力較低,請父母私下談判或處理他們之間的問題。

2. 跟孩子建立溝通渠道

確保孩子有個傾訴渠道,以免孩子情緒壓抑到極限,同時協助孩子表達自己未能表達的情緒與意願。

對於題主來說,目前所能做的是:

1) 學會建立自己的界限

告訴自己:父母之間的問題只能由他們自己處理,自己作為孩子不能替他們處理。

2)提高情緒承受力

除了像題主一樣,遮蔽父母的爭吵,將自己關在小屋外這樣的物理隔絕外,還要 學會宣泄自己的情緒,提高自己的情緒承受能力。 打遊戲能夠轉移註意力,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正念中的身體掃描方法、零極限、瑜伽的腹式呼吸法都可以嘗試。具體操作可以看以下連結:

如何對潛意識中一直阻礙自己成長發展的關鍵進行心理療愈?

3) 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在家庭關系緊張的環境中,人的自我價值感往往沒有錨定的基點,因為父母本身不具有給予孩子價值感提升的能力。所以孩子需要重新建立自己價值錨定的基點,自己給自己肯定,而不是透過外界肯定來獲得自我價值認知。

有些孩子認為只要我努力讀書,或完成某項艱巨的任務,我父母的關系就會因此改善,這是一種自戀。父母之間的問題從來就跟孩子本身無關,從來都是父母自己的決定。哪怕父母離婚了,某一方說,這都是孩子造成的,那也是父母自己推卸責任的說法,與孩子無關。所以 孩子無需背負這個問題,對父母負責。孩子一定要記住:這一切與你無關,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

4)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自己定目標,自我負責。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不管你現在多大,題主目前所遭遇的,其實只是比同齡人更早地看到父母沒有能力再為你的人生負責,要比同齡人更早學習自己定目標,自己負責。每天對自己念幾遍「我是獨立意識」,體會獨立的意義。

用更多的精力來思考自己人生走向。如果你在打一場人生遊戲,你現在只是剛在選擇完角色的階段,接下來怎麽打才能升級轉職,只能你邊打邊摸索。

5)相信自己可以挺過去

要相信 「相信的力量」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有無限潛能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態會改變,你的意誌力也會隨之增強,而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這過程中得到提高。

在我接手的個案中,挺過來的孩子都會感慨當初自己的遭遇就是自己蛻變的一個機遇。他們提升價值感以後,看問題的視角也發生了很大的不同。

這些具體操作起來還會有很多問題,先從學會清理宣泄自己的情緒做起,當你開始實踐,有問題可以私信留言。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