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那些古代疫情背後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2022-07-07健康

一、以詩驅瘧

古往今來,瘧疾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都能捕捉到身影,除了用醫學手段之外,「以詩驅瘧」也成為了一種新的「藥物」,疫情賦予了文學別樣的文學功能。

這種做法最早出現在【太平禦覽】中所收錄唐人尹誌操的【老氏聖記】中,「道士舒道雲病瘧比年,吳猛授以【三皇詩】,使諷之,頓愈。」,意思就是吳猛曾經為身患瘧疾的舒道講授【三皇詩】說明了事物的道理,舒雲聽後茅塞頓開,他的瘧疾就好了。他們二人都是東晉的道士,由此說明自從東晉時期就有了用文驅瘧的範例。

宋·李昉【太平禦覽】

最引人註目的還屬眾所周知的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但大家只了解他是詩聖,一生憂國憂民,晚年窮困潦倒,一生坎坷。而唐末神話誌怪小說集【樹萱錄】載:杜甫曾經為鄭虔染瘧疾的妻子自己寫的驅瘧詩。他先誦「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沒有治愈;然後他又誦「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還是未治愈;然後又誦「虬須似太宗,色映塞外春」,如果這也無法治愈,那麽即使是扁鵲在世也無能為力。

其中「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一句出自杜甫的【戲作花卿歌】,其中描寫了唐武將花敬定斬殺叛軍段子璋、崔光遠的勇猛善戰形象,但是這樣的描寫讀之不免令人汗毛豎起、毛骨悚然。因此古人認為,瘧疾鬼怪聞之,亦膽戰心驚。因此,這句詩成為了以詩驅瘧的真正源頭,後世多引鑒於此處,進一步發展了以詩驅瘧的行為。

與物理的藥物治療不同,以詩驅瘧是一種透過借助文學來滿足自我精神寄托的行為,在當時醫術不發達且盛行迷信活動的時代,這些附庸風雅的行為在現代人看來也再正常不過。 不可置否,藥物也有局限,更何況是詩!但無論這種方法對治瘧疾到底有無實際功效,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文人「頑強的鬥瘧精神」, 促進了古代詩歌的繁榮,繼承、發展並突破了詩歌的傳統功能,在中國古代詩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北宋出現了接種疫苗

兩宋是中國所有歷史時期最重視防疫工作的。兒童從小被教育「下必浣水」,「煎水」可以消滅病源,糞便會傳播疾病等等。即使是監獄,政府也規定每五天就要打掃一次,甚至連犯人的枷鎖都要沖洗幹凈。

兩宋前後還設立了各種職能的醫療機構,如養濟院、將理院和安濟坊等等。除此之外,江浙一帶也盛行開放私人醫館,其代表是蘇軾創辦的安樂坊,疫情嚴重的時候也會隔離和救治一些患者。

當時皇帝對民間的疫情也超越以往。宋仁宗在京師大疫時,不惜將留給自己的名貴藥材分發給百姓。兩宋期間還大量編撰和印刷醫學書籍。1057年,朝廷設立了校正醫書局,集中當代名醫世家的力量,對歷代醫學著作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再版,這在當時全世界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而疫苗的出現也就在此期間應運而生。

參考文獻:

  • 王家龍【以詩驅瘧的流行】
  • 陳福【古人如何對付疫情】
  • 【文史博覽】
  • 【文史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