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心理學學術界是怎樣看待 MBTI 的?

2012-02-29職場

看到問題邀請,在心裏權衡了一下,覺得自己應該比較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身邊有較多的朋友在院校從事套用心理學的研究和授課,所以 對學術角度的看法和最新訊息有一定了解

第二,我本人系統接受過九型人格、MBTI、生涯發展技術等相關培訓,並獲得了相關權威機構的專業認證,同時我本身也是一名專業個人成長教練,為美國蓋洛普公司全球優勢教練,為數百人次提供過咨詢和輔導,所以 在實戰和套用方面有一定發言權

下面我分別從 心理學界對MBTI的爭議和評價 ,以及 MBTI實際套用和個人成長角度 談一談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學術界對MBTI的一些看法

學術界對MBTI有一下爭議和看法:

第一,MBTI提出者師出無名:

因MBTI的提出者和創造者Isabel Myers和她的母親Katherine Briggs 並非正統心理學出身,不是心理學家,也沒有高學位,而屬於心理學愛好者,所以對MBTI的批評和質疑較多。

其實這個批評和質疑不是近幾年的事情,早在1943年,在Myers出版【天生不同】一書著作時,就已經有了,作者還專門在書籍中有所提及。

多說一句,在日常咨詢輔導過程中好多來訪者讓我推薦MBTI相關類別的書籍,這裏提一下 【天生不同】 就是一本了解MBTI方面不錯的書籍,書籍可讀性挺強,較適合入門了解和學習。

第二,榮格的研究理論有些武斷:

Myers娘倆兒在心理學屆沒啥名氣,屬於心裏愛好者類別,但在這裏要說句公道話,愛好者有時候也不含糊,尤其是發自肺腑的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

這娘倆兒做了不少努力,Myers為此還曾系統接受過統計學相關的學習,並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其他機構做過聯合研究,以完善MBTI指標。

第一本【MBTI操作手冊】在1962年出版的時候還受到了不少權威機構及人士的支持,包括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一些知名大學的社會學、心理學教授等等。

但因為MBTI本源是基於榮格理論的(榮格老爺子也寫過一本書,叫做【心理類別】,榮格的代表作,有興趣也可以讀讀,我個人很喜歡),後代心理學家指出,榮格的理論的嚴謹性也有待考證,有些武斷,有不少是透過個案來證實理論數據的,而非透過系統性統計數據。

第三,信效度問題:

啥叫「信效度」,簡單點舉個例子來說,你測完兩次之後發現測評的結果可能不一樣,例如一次是INFP,一次是ISTP,這即是重測信效度較低。

這是被主流心理學界攻擊比較多的點,他們認為MBTI的問卷設計比較模糊,只有兩個選項,不符合測量統計學設定,一刀切,不夠精準,而這些都會導致問卷測評不穩定,即造成測評結果的信度和效度較低。

相比MBTI,主流心理學界對「大五人格」更為推崇,認為大五人格的研究意義遠大於MBTI(也附上相關書籍一本)

二、長期使用者的看法和建議

哎,我果然是老實人一個,為了切題,客觀公正的說了半天心理學界對MBTI的看法,下面終於要放飛自我了。

一輛車效能好不好,數據如何,研發測評者說了算。但一輛車好不好開,應該怎麽開,還是可以多聽聽老司機的。

這不是辯論賽,我對工具的使用也沒有執念,作為一名在個人成長領域,長期進行大量咨詢和教練的咨詢師,我從個人成長和發展角度談談工具的理解和使用。

------

開門見山,先投擲我的觀點,然後再進行解釋。

1.從個人成長和發展角度,對於MBTI,我推薦了解和使用。

2.從個人成長和發展角度,我不建議你只了解和使用MBTI這一種工具。

3.以終為始,用以致學,不要用一種工具定義自己和別人,也不要被一種工具限制住。

------

同誌們,咱們先說說九型人格、大五人格、MBTI等等這些你們都聽過的測評工具的本質上是什麽, 其本質都是一種心理模型。

啥叫模型,模型是用來幹啥的?

模型是對復雜事物的一種解釋,人透過模型可以更好的了解復雜事物。

人,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事物,而心理模型能帶給你一個視角,讓你了解認識你自己。

好比一個地圖,讓你知道你周圍的地形地貌大致是什麽樣子,但如果一個人把地圖當作了真實世界,那就有點過了。

就我來看,MBTI這類工具的啟蒙作用大於其實際套用作用。山本耀司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挺有道理:

MBTI作為一種人格工具,使人在心裏面對自己、對別人碰撞比較後,產生了一個基礎建模,這就已經可以了,它的使命已經完成了。透過這個建模讓你知道自己的一些相關特質,讓你發現別人的一些相關特點,足以。

換句話說, 透過MBTI理論,你能夠收獲以下兩點就已經足夠了:

1.與自己和解:原來我是這樣子、原來我在這方面可能有獨到的天賦;

2.與他人和解:原來他是這樣子的、原來人與人大不相同,他那樣做並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天性使然。

----

但如果你非較真,例如我在咨詢過程中的很多來訪者都有和我提到:

「老師,我就是想透過MBTI多了解我自己一下,我覺得MBTI還不夠透徹,有些地方還有很模糊,那怎麽辦?」

小平爺爺告訴我們,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話一定要聽進去。大多數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過度執迷於工具。手裏有把錘子,看啥都是釘子。

想用一種工具解釋世間萬物,想用MBTI透析全部人格,你覺得可能不?

如果可能的話,老子就不用在【道德經】第一章末尾處感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了。

我每周在咨詢過程中都會接觸大量的MBTI興趣愛好者,我對他們都給過這樣的建議: 別只局限於一種測評工具,如果有可能多去了解一些。

如果你眼中只有一種工具,那在你眼裏這種工具就是天,但如果你眼中有幾種工具,你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觸:每種工具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制約性。

盲人模型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只采用一種工具去了解自我,無異於盲人摸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各種不同工具的配合,會提供更全面的視角,讓你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更多可能性。

這也是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如此推薦 跨學科學習和多元模型 的原因,它們會讓你更清晰的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你一定要看看,不可多得的好書)

最後再談一個更重要的話題,MBTI信效度和職業選擇的問題,給大家一個我在真實咨詢過程中和來訪者的對話情景:

「老師,MBTI我測了兩次,一次是INFP,一次是ISTP,您說哪個比較準確?」

「嗯,這兩個測評結果,你更喜歡哪個?」

「老師,我更喜歡INFP,但第二次測評結果卻是ISTP……」

「你更喜歡INFP的什麽呢?」

「我更喜歡INFP的……,但我第二次測評結果是ISTP,我現在不知道我是哪個了,您覺得我應該是哪個?」

「既然你更喜歡INFP,那你就是INFP」

--

各位,我為什麽會這麽回復來訪者,請您仔細思考一下。

相信有不少人會說,「你這給的答案也太武斷了……」、「收人錢財替人消災,你這不負責任……」、「你告訴別人是INFP了,那別人就按照INFP方向來去找合適的職業去了,萬一人家不是,那不就耽誤事了嘛!」。

同誌們,你是哪個型號真的很重要嗎?一個測評就能把人給限制住嗎?一個測評工具就能清晰的告訴你應該從事什麽職業,後期應該找什麽樣的工作嗎?

我是天津人,喜歡聽相聲,郭德綱相聲裏面有這麽一句話:「 你想靠著聽段相聲就解決組織問題,那我看你是想瞎了心了 !」

永遠記住我這句話, 人是極為復雜的生物,不要用一個測評工具限制住你自己,它應該給你提供的是一個了解自己的視角,而不是把你自己框死。

為什麽我會問來訪者你更喜歡哪個型號,並且問她喜歡的原因呢,因為人具有一種特性:自己創造自己。

哲學家康德在【人類實用學】裏面對「人是什麽?」有這樣一個作答:

人具有一種自己創造自己的特性。

當你真心認同自己的某一特性,並開始欣賞它的時候,哪怕這一特性並不真實存在,你也會把它創造出來。

存在即合理,承認即存在。

這是造物者的對人類創造的偉大和奇妙之處。

---

最後說說職業規劃的事,職業規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是說測測MBTI、九型人格啥的就可以告訴自己或別人該做啥職業了,如果你或者別人在采用這種方式幫你規劃的人生,那太盲目、太武斷了,也太不把職業生涯規劃當回事了。

我做了這麽多職業方面的輔導和咨詢,到現在仍心存敬畏, 職業規劃本質上是一個對來訪者意願、能力、資源進行系統性盤點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咨詢師和來訪者一同進行的,好比一駕馬車,來訪者是趕馬車的人,因為這是他的人生,咨詢師則是坐在副駕駛位那個人,伴隨著來訪者探索和行動,使來訪者探索更有效率,行動更有結果,其中會涉及到很多折中、取舍,但也只有這樣才可能發現當下的最優解。

指望測個MBTI或者找個懂MBTI解讀一下報告,就能指明職業方向的,其實拋拋硬幣這種方式要省事很多。

---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MBTI誤解與澄清的文章,大家感興趣也可以讀讀:

你的MBTI型號是什麽?別人對你的MBTI型號(的人)有什麽樣的誤解? - 宋躍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802 39210/answer/1012559690

另外對心理學術界提個建議:別只一心鉆研心理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綜合起來進行研究,才有可能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福祉。

像本山大叔學習,插播一條廣告,

餵,各位鄉親,各位父老,下面是本人公眾號,專註研究人生概要,不打針不吃藥,透過文字和你嘮,幹貨文章常更新,關註下方公眾號 ~

歡迎關註!

我的公號『宋躍的世界』(ID:songyuedsj)

PS: 個人成長及職業規劃類教練輔導也請在公眾號中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