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網上動輒就是清北復交畢業生年薪 50∽100 萬,是真的嗎?

2022-05-04職場

本文作者: @魚昆 清華工程物理系博士在讀

這問題不好答,維度太多了。下面有拿「畢業生薪酬指數」舉例的,但那種數據實際上意義也不大。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隔壁實驗室有個清華本博的學長畢業了,他的潛在去向有三個

  1. 去專業對口的國企,總包據說能有快40,但到手的可遠遠不到這個數
  2. 半轉行去自動駕駛或去華為做硬件,總包比上一個高一點
  3. 為了走學術道路做博後,年收入<20,有些單位甚至只有10~15

這三種路徑都算就業,平均起來的數據有意義嗎?

三個路徑沒有明顯的優劣分別,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和偏好,但體現在就業統計數據上就是同一個平均薪資數碼。

理解了這個,才能反過來基本理解這個題目為什麽問的不好。

如果想把這件事弄清楚,至少要分開三個維度

  1. 清華畢業生具體指什麽:本科/碩士/博士?第一學歷是哪?算不算定向和在職一類特殊情況?
  2. 薪金按什麽算:每月實發*12?加不加年終、分紅、五險一金?還是如今大家都在講的「每年總包」?
  3. 具體去做了什麽:博後、青椒這種學術路線?國企或選調?大廠、私企、外企?或者創業?

把這三個維度各自交叉,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如果按總包計算,年收入50~100w不低,但也不是個不能拿到的數碼。

優秀的清華本博+比較好的業界出路(不單指CS和金融,每個專業本身其實都多少有些高薪但很卷的崗位,可能就土木這種行業頂部發育不良的這種崗位極少),在畢業以後幾年拿到這個數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但也得排除下面幾類情況

  1. 國企/選調:到手往往很低,但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福利待遇,不好算
  2. 繼續走學術路線:一方面起步時待遇非常差,另一方面就算做到副教授每月到手一般也沒法和業界比,但也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福利待遇(也可能會有橫向)
  3. 創業去了:高風險高回報,而且前期基本沒收入
  4. 讀完博又做了博後:基本沒什麽待遇

上面幾種情況加起來很可能占了清華博士畢業去向的50%甚至更高,平均一下數碼自然就下去了。

總而言之,這裏我想強調的是,清華畢業生的收入不是個單一維度的事情。如果就想著拿錢,去華為繼續卷自然有錢可掙,轉CS然後跑去北美掙錢更多,這些路徑對一個水平尚可的清華學生來說都不難選,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麽幹。

思考這類問題時,可選的路徑比幾個平均值更有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