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三國演義誕生記】——兩朝開濟老臣心

2024-01-13影視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誕生記】第126~134頁,作者是潘泰泉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蜀相】一詩中這樣評價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三國演義】眾多人物譜中,諸葛孔明無疑是最具物奇色彩、最最飄逸瀟灑的人物。由於羅貫中的「揚劉抑曹」,諸葛亮更具備了忠誠不貳、力挽狂瀾、至死不渝的完美道德形象。千百年來,不僅人民群眾喜歡他熱愛他敬仰他,歷代統治階級及其代表人物也看中他對「正統」的忠心和獻身精神,不斷推崇他,尊封他,以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若論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裏的地位,諸葛亮即使算不上第一男主角,第二主角決然是非他莫屬了。他的活動時間之長,戲的份量之大,所處地位之重,穿梭來往之繁,籌謀策劃之多,可以說是構成【三國】大部份故事情節的中心人物和關鍵因素。

誰來出演諸葛亮?誰能演好諸葛亮?在一開始挑選演員時就成了導演組十二分重視的大問題。主要演員挑選失當,戲就會砸了;而象諸葛亮這樣的角色,如果挑得不合適,可以說就要砸掉整部全本【三國演義】連續劇!

也許,誰也沒有想到,最後被確定飾演諸葛亮的竟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唐國強。

唐國強,觀眾太熟悉了!這位生於1952年的山東小「龍」人是那麽眉清目秀,那麽依依可人。命運之神對他似乎特別垂顧,當許多「老三屆」同齡人還在各地農村、邊疆、農場裏掙一份口糧,糊一張嘴巴的時候,他卻只經過短暫的逆旅,就參了軍,入了伍,來到了八一電影制片廠。出演了幾部片子以後,唐國強的觀路逐漸看好。特別是在【孔雀公主】這部轟動一時的影片裏,唐國強這位白馬王子聲名大振,不少女孩子為那雙情意綿縮的大眼睛激動得透不過氣來,不少男孩子責問為什麽吃的都是大米白面,而只有唐國強長得那麽清秀,那麽光潔,那麽叫人不敢照鏡子?唐國強從此成了明星,這當然使他高興。然而在觀眾和影視界的印象裏,唐國強從此在名字前面被冠以鮮奶油小生四個字,這又使他悵然若失——一個男子漢,尤其是一名演員,對「鮮奶油小生」這個稱呼是不會感到舒服的!它至少掩蓋了唐國強在塑造角色(哪怕是鮮奶油小生的角色)中付出的艱辛和勞累,肯定的似乎只是那張漂亮的臉龐和勻稱的身段。何況這麽一來,自己的戲路被有意無意地劃了一個圓圈:唐國強只適於演這一類角色,鮮奶油小生嘛!自己飾演其他角色的願望和才能也被有意無意地掩蓋或忽視了。年齡大了怎麽辦?演不成鮮奶油小生還能演什麽?唐國強從起先的不舒服,發展到越來越覺得痛苦!這種感覺,在他從明星班畢業以後,變得更為強烈。他要開拓自己的戲路,他要改變自己的形象。他要向自己、也要向觀眾證明,不僅能演白馬王子,也能演其他角色!他有這個才能,至少有這個願望!他要試一試!

也許是上蒼一直垂顧著他吧,不期而遇的機會來了,唐國強成功了。他進了「三國」劇組,而且飾演的是諸葛亮!

事情確實很偶然,有人看到了唐國強,說「三國」劇組正在選演員,你可以去試試看。當時選演員是在一個會議室裏試妝試鏡頭都同時進行。王扶林總導演和導演組成員都坐鎮現場,氣氛不能說緊張,至少是很嚴肅的。這一天唐國強來了。大家的第一印象,當然還是鮮奶油小生,試試周瑜吧!蘇東坡曾盛贊三國赤壁周郎是千古風流人物。他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曾教檣櫓灰飛煙滅。唐國強瀟灑儒雅,風度翩翩,自然應該試試周瑜一角。於是化妝、換衣、上鏡頭。王扶林和眾導演半天沒吭聲,很難說眼前的唐國強是不是周瑜,因為蘇東坡的詞和羅貫中的書給人們的印象顯然先入為主了,似乎周瑜是小字輩,諸葛亮要大得多。戲劇舞台上長期灌給觀眾的也是周瑜為小生,而諸葛亮是須生。而在實際上,周瑜的歲數要比諸葛亮大。諸葛亮既然有胡子,周瑜沒有胡子,在我們將要拍攝的【三國演義】裏就會變得不倫不類。當時整個人物造型都還沒有定下來。大家的意見是,既然周瑜比諸葛亮的歲數大,那就讓周瑜也戴上胡子試試看。唐國強又被折騰了一番,粘上胡子;來到導演組面前。大家不禁怦然心跳起來,一時呆住了。沈好放導演脫口而出:「這哪是周瑜呀,這簡直是諸葛亮!」總導演王扶林看了他一眼,沈穩地說:「沈好放,你這個感覺非常準確,我也有同感。諸葛亮就是他了。」在場的導演組全體成員都很興奮,他們的感覺是共同的: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就在眼前,哪兒也不用再去找了!這回輪到唐國強怦然心跳起來:他是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得到這個角色的!不說自己身上壓著鮮奶油小生這個沈重的包袱,就是讓自己隨心所欲地挑選角色,也是沒有勇氣毛遂自薦演孔明的!

三年以後,【三國演義】的大部份戲已經拍完了。我和王扶林導演談起了他當初選演員時的情況。王導說,在那一剎那,他腦子裏轉了很多,首先考慮了唐國強的形象,儒雅,瀟酒,外形、個頭、氣質、風度都沒問題,符合這些條件的很難找;第二,唐國強的戲他看過,固然有鮮奶油小生之稱,但他是極善於表演的,不然他也成不了明星;第三,唐國強很有點文化素養,自己平時喜歡棋類和字畫;第四,這些年由於婚姻問題,鮮奶油小生問題,弄得他很不順利,急於上戲,急於改變戲路,這種情況將促使他安心演戲和下苦功夫演好戲!否則一個明星是不大可能在一個戲裏呆兩三年之久的!

然而訊息一出,立刻炸開了鍋。各方輿論都表示反對唐國強出演諸葛亮:「諸葛亮怎麽會是鮮奶油小生?」「孔明不是白馬王子!」「王扶林必將栽在唐國強手裏!」「神州無人,遂使小白臉充棟!」「王扶林用明星保戲,此著大誤!」....不少議論反映到了中央台、制作中心和廣電部領導那裏。領導也不免有些擔心。王楓副部長心裏有數:選演員定角色是導演的事,相信導演就要相信導演選演員,領導不必要也不應該進行幹預。但是議論多了,導演組個別人也有點動搖起來,王楓同誌實在忍不住要「關心」一下了:「怎麽樣?王導,唐國強還可以吧?有些什麽問題沒有?」王扶林說什麽呢?他只能說:「我很難說他一定行還是一定不行,不過我憑感覺唐國強能行。」王楓副部長沒有第二句話,他向來不以權威壓人,更知道在藝術創作中要尊重導演,王扶林感覺唐國強能行,這就夠了!

而在王扶林來說,光有領導的理解和尊重他覺得還不夠。要使唐國強演好諸葛亮,還得讓他真正地破釜沈舟,背水一戰。1990年7月2日,演員學習班在豐台路口招待所舉行。當時已經定下飾演關羽的陸樹銘早已接到通知,卻遲遲不來報到。好幾天以後,他來了。總導演王扶林當眾把他訓了一頓,他說得立規矩,這麽大個劇組沒紀律沒約束怎麽行?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幹脆就不來,【三國】照樣拍,戲照樣演!王扶林發這麽大的火,大家都沒有想到,而且從那以後三年多,王扶林從未發過第二次火!這場火王扶林一方而是發給陸樹銘的,用意是讓他嚴肅對待,另一方面是殺雞紿猴看,發給所有的人,當然也是給唐國強來個火燒眉毛。至少唐國強自己是清楚這一點的,這叫側面打鼓!同時,王扶林還直接找到唐國強,明確告訴他你的位置很不穩,反對意見絕對占上風,但是總導演的意見沒有變,任大惠、戴臨風的意見也沒有變!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你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征服別人,去實作自我,去證實我們的信任!王導這一著叫當面敲鑼。唐國強眼圈紅了,他咬著牙說:「王導,你放心!」鮮奶油小生成了硬漢子,改變戲路從那一刻開始。

試妝、試鏡頭,確定造型。王楓同誌沒說什麽:唐國強和諸葛亮的確形似!

最初素材帶看過之後,王楓同誌微微點了點頭:唐國強和諸葛亮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戲越拍越多,唐國強的戲越演越好,王楓同誌拍著沙發扶手大聲說:「事實證明,王扶林同誌選定唐國強飾演諸葛亮,選對了!」

外界議論漸趨平息,開始對唐國強刮目相看了。當整個前期拍攝結束時,輿論早已認可了唐國強飾演諸葛亮,一致公認唐國強終於拓開了新的戲路,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可是有誰知道,這當中唐國強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犧牲呢?如果說選定他演諸葛亮,對他是一個大喜過望的震動,那麽王導的側面打鼓和當面敲鑼,更使他振聾發聵!這一敲一打使他鐵了心,為後半生藝術生命考慮,非來個脫胎換骨的改造、演好諸葛亮這個角色不可!成敗在此一舉,舍此豈有它哉!於是他一頭紮到了1700多年前,進入了東漢末年,去思考,去行動,去創造諸葛亮這個特有的藝術形象。他在劇組裏的時間是最長的,主要演員只有他一個人跟遍了三個隊五個組。他很少回家,作風很好,住哪都一樣,從不講兗,對夥食、補貼和報酬從不提什麽要求,是最容易「伺候」的明星演員:有戲拍戲,絕對一絲不茍;沒戲鉆研劇木,仔細揣滕角色。也許在【三國演義】人物譜裏,諸葛亮的台詞是最多的,有些大段大段的道白,雖然改成半文言了,背起來仍然有很大的難度。例如「出師表」,在別人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他都能背得一字不差!有時是白天拍,下午拍,晚上又要拍,似乎沒有時間準備。但是只要他一上場,鏡頭一對好,他準能隨口而出,而且不打頓,不出錯,這在所有各隊裏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許,他的所有準備工作都是在夜間,在別人全都睡著了的時候完成的。攝制二隊B組的張紹林導演對此特別有體會。他說:「唐國強為了爭氣,他是特別玩命地幹哪!」唐國強也有非常激動的時候,那是用拼命幹活來表現的。不是幫助放煙,就是幫助轉動鼓風機,或者往哪送水泥,堆樹葉;零七碎八的事他都幹,而且幹得很好,很有板眼,一點都沒有大明星演員的架子。幾乎所有的演職員都很喜歡他。然而他卻沒有時間和大家多聊多聚,他的時間很緊,一刻都離不開所要塑造的角色!

但是實際上唐國強畢竟生活在今天,生活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困擾著許多人的工作問題、家庭問題、生活向題也一樣困擾著他。在八一廠時間久了,唐國強面臨著復員轉業向題,要去辦手續;離開八一廠到哪兒去,要去找單位;原先的家庭結束了,不可避免地面臨新家庭的組建,調動,結婚,房子,生育指標等等,全都發生在【三國演義】前期拍攝期間,都要他去跑,都要他去辦,拍戲又不能耽誤,他也決不允許自己耽誤!這須要他克服多少困難呀,王扶林導演感嘆地說:「我覺得他作為一個比較有名的演員來講,是很難得的!」

如果說在其它組所拍攝的戲中,諸葛亮只是作為「三國眾生相的一員,實際上是處於配角地位的話,那麽在二隊B組裏,在由張紹林導演負貴的【七擒孟獲】和【六出祁山】十三集戲裏,諸葛亮成了絕對的一號!在全本【三國演義】裏,這應該屬於一前一後,幾乎和其它中心事件形成內容上的遊離。在地域上,一個是西南,一個是西北,和中原地區又形成民族和風情上的差異。【七擒孟獲】記述西蜀的上升階段,【六出祁山】表現西蜀的衰亡,都是圍繞諸葛亮這個中心人物來展開情節的。因此,唐國強在這13集戲裏傾註了更多的心血,取得的收獲也最多。

張紹林導演對諸葛亮這個人物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他認為七擒孟獲是諸葛亮生命和事業的頂峰,六出祁山是他失敗的最低谷。愚忠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造成了諸葛亮個人的悲劇。但是諸葛亮又是中國人人格的楷模,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成了共產黨員的精神要求。因此在處理上,既要從科學角度、歷史辨析和具體得失上還諸葛亮一個作為人而不是作為神的本來面目,又要照顧到千百年來人們的感情,不致於給這個形象抹黑。他的這些想法得到了總導演王扶林的首肯,卻給唐國強的創作增加了難度。然而唐國強沒有退路,他只有知難而上,一往直前。

比如【空城計】那場戲,原著是把諸葛亮寫得胸有成竹的,料定司馬懿不會貿然進城的,因為「諸葛一生唯謹慎」,決不會疏漏到無一兵一卒守城。事實當然也是這樣。然而諸葛亮就沒有一點緊張?就沒有一點害怕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也是人!唐國強在理解了導演的意圖以後,主動提出催逼司馬懿退去的建議,具體做法是諸葛亮彈琴彈到高潮時,琴弦突然斷了,司馬懿一聽,誤以為是出動伏兵的訊號,於是調馬就走!張紹林導演接受了這個建議,結果效果非常好,一種懸念,一種緊張,也在諸葛亮身上反映出來了。

又如諸葛亮「禳星求壽」那一節,帶有嚴重的迷信色彩,而且將禳星失敗歸罪於魏延的破壞也是不公允的。張導把它作了新的處理,著重把諸葛亮禳星描述成是一種願望,好完成統一的大業,對得起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而不期望真的會出現奇跡,自己能多活幾年。而禳星失敗的直接原因也改成不是魏延的進入,而是魏軍來到,魏延推開門,一陣大風吹滅了七星燈所致,這樣既排除了迷信成分,也減輕了魏延的過失。唐國強積極理解了導演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段表演。不僅準確地敘述了事件,而且把諸葛亮作為一個人的求生本能和無可奈何之間的復雜情感表現得十分具體。王扶林導演對這一場戲的特殊處理非常滿意。1994年1月,唐國強在接受無錫【江南晚報】記者馬憶采訪時說:「我看了【七擒盂獲】和【六出祁山】的成片,覺得自己演得還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有一場關於諸葛亮的戲,不是唐國強演的,那就是五丈原諸葛亮出殯。唐國強是否還在二隊B組,我沒有向過。那場戲,張紹林導演組織了五千人的送葬隊伍,用了兩噸半紙錢。鼓風機把紙錢吹到半天空,嘩——,嘩——,非常隆重,非常壯觀,在我們國家的影視劇中,能夠設計這麽大的場面的,恐怕也不多見。一代英雄就這樣離去了。諸葛亮形象的最後一幕,唐國強如果在邊上觀看的話,會有什麽感想呢?

【三國演義】是由許許多多英雄組成的一部史詩,【三國演義】的拍攝也是由許許多多英雄完成的一大壯舉。唐國強正是在這個極不平凡的事業裏脫了胎,換了骨,走出了一條新路,正如鳳凰經過烈火的焚燒,涅粲以後,飛向了另一片更廣闊的藍天。

英雄的故事顯示著一個事實:鮮奶油小生終於演成了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