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十二公民】裏有哪些值得註意的細節?

2015-10-06影視

8號檢查官的身份一直保密,在開場導演故意跳過不說,但在結束的時候才給了特寫展示。

正是因為這張證件的隱藏反過來把整場陪審團的辯論變得有意義,這是8號最難得的品質,也是整個電影的核心主題。當我們知道了8號的身份再用二周目去看這電影,8號的偉大與艱難才會在其他人他人的無理取鬧甚至咄咄逼人中展現:

1.為什麽不能表明檢察官的身份?

如果8號一上來就把證件往桌面上一扔亮明身份,接下來無論8號怎樣理性的推理分析都會變成一場「領導講話」,另外十一個「群眾」旁聽鼓掌。最後大會在領導「力排眾議的魄力」之下大家一致透過······

——陪審團的存在也由此名存實亡。

如果說在這場陪審團辯論中3號出租車司想要的是一個表達自己情緒的機會,7號小賣鋪老板想要的圖省事趕緊散場。

那8號想要並不是「翻案」,而是要 一場陪審團基於理性推理與辯論的過程 ,結論是否有罪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所以當主持人要求大家發言輪到他的時候,他並沒有說出偵探劇中的經典台詞「真相只有一個······」開始反推。而是錯愕的說道:「我還以為是大家說,我聽呢?」因為他真的把自己放到陪審人員的位置上,而沒帶有主觀斷罪意識。

面對一場「過家家」式的辯論,他很清楚自己手上的這張證件只要一扔出來就是「官字兩個口」結束眼前這一堆糟心事,但他始終沒拿出來。哪怕和10號房東站起來互懟「不該吹毛求疵」,哪怕是給3號司機撿紙抹平賠禮道歉,為的都是能讓這場辯論能理智地進行下去。

這裏才是整部電影的核心—— 法律有效的前題是有權力作為背書,而法律的存在又反過來確保權力被合適地使用。法律與權力之間該如何相處?

這電影裏面劇情上有兩條線,明線是十一個人逐步解開自己的心結投「無罪」。暗線則是8號徘徊在是否用權力代替法律進行判罪。

8號一次次地被人挑釁與激怒,他沒有表明身份來使用權力「公器私用」而是貫徹始終地用理性引導所有人用陪審團制度逐步得到結果。正是他的堅持才讓法律在「過家家」的陪審團中得以建立。

2.為什麽8號沒說自己的往事?

雖然不是十一人都會從這案子的討論中涉及到自己的情感部份,但相比起起9號老爺子的自卑,7號小賣鋪老板的無奈,3號司機借題發揮的一肚子苦水。8號作為主角有更充分地理由擁有更多表達內心戲份的對白,在情不自禁的字裏行間說幾當年遇上的「冤假錯案」從而暗示出自己的職業背景同時表達出對法律的思辨 ——但導演沒有這樣做。

我對此的解讀是導演故意為之,其他角色觀眾都能從言談中覺察出其背景與動機。但對於8號反而需要刻意隱瞞,從電影編劇手法上留下懸念,同時正正塑造8號的性格為了讓陪審會議能正常進行能壓下自己的個人情緒,比其他角色更理性更「更專業」的面對法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暗示了8號的身份。

3.為什麽證件會遺留在會議室內?

如果說單純是用於一個特寫鏡頭表示8號的身份,其實完全有更多的可選方式。例如會議結束後兒子對老爸說:「爸,辛苦您了,我以後一定加倍努力,做您這樣的檢察官。」

對這一點我得出了幾個互相矛盾的解讀:

1.導演暗示8號在整個陪審會議中放下了自己作為檢察官的身份,真的以一個普通人陪審員的狀態參與其中。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把證件弄丟了都沒發現。

2.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是檢察官,所以出來了之後回頭進去課室裏面去尋找。這時候的課室成了一個法律的精神象征場所,正是因他對法律的堅持所以才建成了一切,表達不忘初心放得始終。

3.由於中國的法律體系和外國不一樣,實際上沒有陪審團制度。讓這個過家家陪審團能運作起來的關鍵人物還是我們的8號主角,而他必須是我們現有法律體系的代表。作為「中流砥柱」地一種正確的傾向

4.堂堂檢查官的兒子西法居然要補考··········

好吧,這個純屬是我過度解讀,有一個那麽厲害的老爸平時教育耳渲目染也應該差不到哪去啊?還是說西法考試實在太難?求讀法律的朋友來解讀一下~~~

反正我要是做公檢法的,兒子讀法律要補考我都沒臉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