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果【紙牌屋】的主角在英國和【是,大臣】中的漢弗萊・阿普比共事,會發生什麽?

2015-12-23影視

我在大概四年前左右看完了【紙牌屋】的第四季和第五季的開頭(可能我看的那些部份也是整個劇集還算正常的那些了),再後來我就沒看這部劇了。【是,大臣】與【是,首相】則是我今年八月和九月兩個月內看完的,但我看過這個系列作品後,我回憶了一下當年【紙牌屋】的劇情,產生了一個感慨:「美國二十一世紀的政治作品和英國二十世紀的相比,看起來和他們的曾經的關系非常相似,爸爸永遠都是爸爸。」當然,說【是】系列是【紙牌屋】的爸爸其實有點過頭了,不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至少法蘭西斯·安德伍德如果對上漢弗萊·阿普比,可能會非常難受。

我們先看【紙牌屋】來看,我先選擇FU被背叛最後決定上位總統的這段內容中,教育法案這一段。他的計劃如下:

1、拿替代自己的國務卿開刀,利用國務卿35年前的社論與現有政策的沖突

2、利用教育改革法案提出者的激進法案與政府執政理念的沖突,替代對方的地位

3、利益交換,獲得議會中十數張黑人票,以法案票選穩定局勢

4、透過資訊不對稱性,利用議長逼迫民主黨領袖將法案推入眾議院

5、利用對方易怒性格,激怒教師工會會長對自己重拳出擊(物理)

五個步驟,五個針鋒相對的角色,而其中,代替他的國務卿有黑歷史且面對媒體的過程簡直一塌糊塗;而教育法案的提出者作為白宮的一員顯得有些政治不敏感了,將自己的激進法案草案直接拱手交給了並不能完全信任的人......在整個過程中,FU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他在暗處,且與他相對的幾個人純潔得像個政治素人,甚至強如教師工會會長,他能夠在電視前讓FU出糗,卻克制不住自己的手,在對方的主場直接毀掉自己做的所有努力。在某幾個解決過程中,會讓人品味到一種機械降神的味道,尤其是最後一個工會的結尾,顯然編劇也想不出來怎麽做到在不妥協的情況下解決工會罷工的事件,否則也不可能會搞出這麽個結尾出來。

由這段故事看下來,FU的才能在於他的口才(禱告那段),但在電視前的能力並不算出眾(否則辯論上也不會鬧出那麽大的笑話);而他最大的優勢在於作為黨鞭,多數人都信任他,頗有一種扮豬吃老虎的感覺,但同樣在政治上也並沒有幾個能夠真正交心的人,他的所有計劃都只能與自己的妻子及道格溝通,這導致他的計劃並做不到面面俱到;甚至由後期的幾個地方可以看到,他的父親實際上是一個3K黨成員,這在現在的美國可以說是會被直接炎上的,一旦被發現,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憤怒的FU下定了決心

而漢弗萊·阿普比在整個【是】系列的五季內容上,我認為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完美達成自己作為大臣秘書長的任務,基本保證大臣在自己的眼下沒能做出任何改變性政策

2、榮升首相秘書長,這段時期很短,從原大臣到升職首相並首相政治顧問後,這段時間他還能對首相進行實質性掌控

3、剩余的首相秘書長時間,與首相的交鋒時期,這段時間已經只能勉強讓首相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疲態盡顯

雖然說在整部劇的最後一段,漢弗萊已經疲於應對首相,這實際上是因為他已經從暗處走向了明出,在唐寧街10號,他的相對權力已經比作為大臣秘書長時小了不少,而他的對手——首相擁有一個與他基本同級水平且辦公室位於10號中心位置的政治顧問,操作難度極高。

就作品說展示出的來說,漢弗萊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左右逢源,在精英階層中混得很開,尤其是水平極高的前首相秘書長也因此願意為他出謀劃策;而在大臣時期,他也處於暗處,面對基本上所有大臣擺出的難題都能夠較為輕松的化解;與自己的敵對勢力選擇表面交好,並不是純粹的針鋒相對。不過,他的問題在於他並沒有進行過任何媒體上的訓練,屬於純粹的媒體素人,這恰好與大臣相反;其次是年輕時幾個因政治慣性而導致的問題可能會斷送他的生涯。

媒體素人的慘狀

其實在看過【是】系列後,我個人覺得這部作品中最具有政治水平的兩人,一個是前首相秘書長,另一個則是那位首相政治顧問,再往後才是漢弗萊。不過就算是這樣,我認為漢弗萊也足夠厲害了,至少對付FU已經是沒有多大問題了。

為什麽?很簡單,因為FU甚至已經需要透過謀殺來抹去不利自己的因素了,這些行為放大了FU心狠手辣的一面,卻弱化了他的大局觀,在還未達成自己的目的是,就已經不得不施行最後手段(在英版裏還因此留下了對話錄音)。如果這種程度的政治角色總是遇上漢弗萊那樣水平的,可能FU在公會那一關就會被卡得死死的(原作漢弗萊與公會有勾結的)。

當然了,英美兩國實際上政治政體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並不相同,把英國10號員工與白宮員工放在一起基本操作不了,時代也不太一樣,兩人的目的也完全不同,所以也只能給出比較泛的回答。

不過如果是比較這兩部劇中的政治格局,首先拋去【是】的笑點,從感官上弱化它;再弱化【紙牌屋】中的懸疑氛圍。可以感受到它所拍攝出來的白宮更像是一個爭票上位的故事,而【是】系列則拍了一個既得利益者操控政權的故事。細看下來,反而是那個讓你笑得最開心的可能會讓(英國)人真切地感到寒毛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