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大護法】難以超越?看完它我知道了!

2024-01-16影視

如果抱著「再看一部【大護法】」的念頭,去看不思凡導演的新作【大雨】的話,那你肯定是要失望的。


除非你是個喜歡用哲學一樣的符號化語言,去隱喻自己看到的一切,並沈迷於這種只有自己才能懂的抽象遊戲的高深觀眾。


倘若不是那樣的觀眾,那你看完【大雨】最直觀的感受,就會覺得它是一個花團錦簇的草包,味同嚼蠟的熱鬧,虛張聲勢的聒噪,和自我感動的無聊。


造成這種割裂與對撞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思凡太想在這個原創性的故事裏,埋藏一些「懂者自然懂」的隱喻。


比如附身後能讓人變成行屍走肉的隱蛟,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鼓船,渴求在化身怪物的重生裏得到尊嚴的戲班伶人,以及大谷子和饅頭這對主角的名字等等。


這些蕪雜又難解的文本與隱喻,讓電影變成了一場需要密碼本才能破譯其中奧秘的文字遊戲。所以【大雨】不是給絕大多數人看的,而是給「懂者自然懂」的少部份人看的,屬於小圈層的精神狂歡。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既能在最直白的淺表層,給人以爽利痛快的觀影體驗,又能讓那些喜歡思考問題的觀眾,看到故事背後潛藏的隱喻。


而【大雨】的問題在於,它太想證明自己是個有著豐碩隱喻的故事,導致故事的淺表層都變得佶屈聱牙。



爸爸去哪兒了?

POST WAVE FILM


【大雨】說了一個「爸爸去哪兒了」的故事。

若幹年前,大龍灣被一場大雨侵襲,整個世界都被顛覆。戲鼓船被隱蛟吞噬,包括戲班伶人和聽戲的人在內的所有人,全都變成了渴望重生的怪物,就連保護夜翎緞的夜翎人以及夜翎鳥,也全都消失不見。

災難中的幸存者,是個名叫大谷子的仆人。他在快要沈入河底時,意外抓到了一個漂浮的箱子。等靠著它爬上岸後才發現,裏邊放著一個嗷嗷待哺的男嬰。他給這個男嬰,起名叫饅頭。


大谷子,饅頭——單看這倆名字,就能知道它們隱喻著什麽。所以在故事的閃回階段,觀眾看到大谷子為了養活饅頭,可以說歷盡了人世艱辛:賣命做苦工,領不到錢就算了,還差點因為逃犯的身份被人送去官府。


為了讓自己養大的饅頭未來能過得更好,大谷子決定鋌而走險:帶著饅頭偷回大龍灣、重回戲鼓船、找到價值連城的夜翎緞。


不料事與願違,剛到大龍灣不久,大谷子就被名為隱蛟的怪物給咬了。在變成沒有意識的怪物之前,他要跟時間賽跑,到戲鼓船上找出夜翎緞,替饅頭掙一個前程無憂的人生。


故事的重點,就成了大谷子撇下饅頭去找夜翎緞,而饅頭就一路不停地追趕去找大谷子。就是在這個過程裏,饅頭見證了大龍灣災難的真相,並在最後大雨到來時,讓已經變成怪物的大谷子,重新獲得了生命。


這個故事,分為淺看和深看兩個層面。
淺層來看,它在「爸爸去哪兒了」的脈絡之下,說的是「親情之愛、救贖你我」的溫暖:大谷子為了讓饅頭有個衣食無憂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去找夜翎緞;而饅頭為了救回大谷子,同樣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


從這個層面來看,盡管它的故事是沈重的,底色卻充斥著溫柔和良善。


懂了這個淺層,也就知道了它的深層,尤其是「大雨」這個片名的含義。在它的宣傳語裏,有這樣一句Slogan:「大雨公平地落下,偏偏就我們淋了雨。」


深層來看,【大雨】試圖深究的是,大雨公平地落在世上,為什麽「偏偏就我們淋了雨」?用不思凡接受采訪時說的話就是:「有部份人生來有傘,可以不被淋濕;但更多普通人不得不在雨裏狂奔,甚至一生都需要躲雨,時代的雨滴落下,足以淹沒一個人」。


這個問題背後,潛藏著時代、權力、經濟和命運等一系列大問題的揪扯與牽絆。比如,為什麽有些人出生的區域,高考後的錄取分數,就是比某地方的要優待?為什麽同樣是生活,有些人拼盡全力,卻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又或者像周華健在【亡命之徒】裏唱的那樣:為什麽拼了命地工作、拼了命地追夢,到頭來原地沒有動過?為什麽有人窮得發瘋,有人卻富得把鈔票當作了枕頭?


說穿了,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不思凡當然也不是要提供答案。他更想做的其實是告訴我們:當我們沒辦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我們該如何去考慮行走的問題。


換到【大雨】裏就是像大谷子和饅頭那樣,時刻不要忘記,我們有自己深愛的人。


並不是在誇它

POST WAVE FILM


說了這麽多,像不像在誇【大雨】?

實際上,以上這些說法,更像是我為了證明自己看懂了【大雨】,而進行的一種嘗試性解讀。我並不確定這種角度的解讀,就一定是對的。只能說,從最淺表的層面來說,它應該是最容易被詮釋與接受的一種方式。


在實際的觀影過程裏,【大雨】並不是那種酣暢淋漓的故事,它反而容易讓人覺著冗長和聒噪:進度條到30分鐘的故事,跟進度條到90分鐘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它還是停留在饅頭用並不討喜的沙啞聲,無休止地喊著「大谷子」的階段。


這應該是觀影過程裏最讓人疲勞的地方:饅頭永遠在哭喊大谷子的名字,大谷子永遠在用尋找夜翎緞證明自己對饅頭的愛——整部電影都是兩個人互相尋找,不停地喊著對方的名字。


如果證明愛的方式,就是不停地用嘴巴去哭喊的話,那這愛未免也太容易被證明。


【大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它在前期鋪墊了那麽多,比如戲鼓船的詭譎、隱蛟的恐怖、大雨將至的神秘,以及夜翎鳥的壓迫感等,可是等到結局大雨傾盆、神鳥降臨,故事的重頭戲,卻變成了大谷子和饅頭的親情救贖。


導演太想構築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同時又想在這個世界觀裏去勾勒親情的難能可貴。結果就是前者沒有說清楚,後者又說得太過嘮叨,反倒給人一種神神叨叨到最後,其實內在淺薄空洞的失落感。


而且,它的故事背景又被設定地過於簡單直白:一個沈船的戲班子領班,想透過隱蛟這種怪物來復活,而他們想復活的目的,就是想要今後不再被歧視,遺憾的是,他們最後被一種叫夜翎人的種族召喚神鳥給團滅了。


至於故事為什麽會這樣,不思凡完全沒交代。


就像他也沒有解釋隱蛟、夜翎人和夜翎緞,究竟是什麽一樣,給觀眾一種「就按著我的思路走,不用糾結為什麽」的強制感,讓它更像是不思凡在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慣性認知告訴觀眾:它就是這樣的,這是這個世界執行的本能,不需要解釋。


很顯然,不思凡確實有很多話想說。但似乎這些話,又有著某種不能被說出的危險性。所以他幹脆就借助神話和隱喻的修辭技巧,讓電影裏的所有角色、道具,寄生與疾病、變成大螃蟹的沈船,貪婪的船長以及愚昧的眾生,都具備了對應現實的功能。


可問題是,這種對應,或者說隱喻,真的是太過艱澀,以至於普通觀眾根本無法逾越。換句話說可能更直白,那就是——


隱喻太多,似乎能看懂,但又不能完全看明白。


這就是【大雨】最大的問題。

無論從細節還是元素的設定,以及它的整體氛圍和故事,就是一個又一個隱喻。


而這些隱喻又因為導演太過沈迷於自我變得自以為是,結果就留給觀眾一個,淺表來看聒噪著找爹、深層來看摸不著頭腦的故事。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隱喻。


也不是所有的隱喻,都能有確切答案,並被觀眾所接受。

作者丨毛頭

所見即所想。

排版丨涼茶 媒體統籌丨佐爺靈魂販賣館
「註:本文部份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好 課丨好 物

好課 | 電影制作全流程解析 好課 | 電影美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