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郭敬明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麽?

2013-06-24影視

這個問題,我有必要回答一下。

十五歲以前,我很喜歡郭敬明的小說,甚至我閱讀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就是後來為人所詬病的【夢裏花落知多少】,可以說,他是我的啟蒙老師。十五歲以後,郭敬明的作品讓我感到味如嚼蠟,甚至我現在對於青春文學的偏見,都是他帶給我的,尤其是【小時代】系列的出版,更是讓我對他的厭惡感達到極點。

這兩種變化在我的身上異常鮮明。若是究其原因,我想借用李海鷹先生的一句話:

「有雜念的文字(原話是音樂),是很容易讓人看穿的。」

郭敬明剛出道時,他的作品帶有一種強烈的反叛氣質。這種反叛,不是韓寒那種對於社會現象的諷刺,而是基於學業、家庭和人際矛盾的束縛下,對單純美好的愛情,產生出一種幻想式的期待。這種對於愛情的美好向往,通常會在故事的最後發生反轉,並且最終慘敗於冷酷的現實社會,從而達到一種悲劇效果,營造一種渴望逃離都市生活的厭世情緒。

拋開作者本人的價值觀不談,這種小說給青少年(12~18歲)開啟了一扇抒發情感的視窗,很準確地把握住當下人們的情感訴求。所以,郭敬明的成功,跟他是否宣揚拜金,小說是否辭藻華麗,並無直接關系。他只是知道年輕人需要什麽,然後用一種創作技巧,達到操縱讀者情緒的目的,僅此而已。

但是,他的小說為什麽會越來越令我失望呢?

因為創作技巧被濫用,因為故事情節走向程式化。

從【夏至未至】開始,郭敬明的小說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已經完全失去新意了。小說的人物設定和故事走向,永遠都是從清純懵懂到猜疑背叛,最後以某個人物受到慘重傷害(如輪奸)或者死亡作為小說結尾。當這種情節幾乎出現在每一部書裏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有任何情緒波動了,只會覺得一次比一次狗血。

如果說,郭敬明是擅長寫悲劇小說的話,那麽他的早期作品是真悲劇,後來的作品則是為了滿足他的擁躉而刻意去悲劇。這種小說是寫給四迷(郭敬明的粉絲昵稱)看的,不是寫給普通讀者看的。

最後,以我的觀點來說,郭敬明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小說中的悲劇情節。最令人討厭的地方,就是頻繁使用同一種套路去營造悲劇,造成讀者的情感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