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編劇的 36 個情感結構是指哪 36 個?

2013-03-09影視

如果用來指導創作,普羅第的三十六種劇情模式,遠不如普羅普的故事形態學管用。

下面是我自己根據【故事形態學】,以及自己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情節的五大必要成分:

一、緣由:即引發人物行動的原因。通常,引發人物行動的原因是:

(1)加害:人物遭到加害

(2)缺失:人物缺少某種物或價值。

二、連結: 用於基本動作之間前後聯系的資訊傳遞和時空轉移系統。

(1)資訊傳遞:透過信使傳遞、神奇工具與神奇力量、標記特征、推斷、不正當獲取(偷聽、偷看、交換、逼迫、破解密碼)等方式,向人物透露某個或某些關鍵資訊,從而推動情節。

(2)時空轉移:包括時間轉移和空間轉移。給人物設計一個時間轉移和空間轉移的方法。例如:輕功、馬車、火箭、汽車屬於空間轉移方法,四維空間、時間倒流、相對論效應,屬於時間轉移方法。

三、反復:故事中機械重復或遞進重復的成分,電影中一般只能重復三次。

絕大多數故事和遊戲的敘事手段,其實是使用反復手法來拉長劇情。

例如: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西遊記的九九八十一難。

四、回合:兩個成對的基本動作。人物A發出一個動作,人物B發出一個回應動作。回合中的某一項缺失,會給觀眾和讀者不平衡感。

例如:主角遭到追捕(正)主角從追捕中獲救(反)

五、基本動作:即角色與角色、角色與資訊、角色與物之間的互動關系。

故事中的基本動作有:

愛情 決鬥 尋找 發現 轉變

選擇 傷害 求助 出逃 追趕

欺騙 盜竊 逼迫 引誘 綁架

拯救 自傷 誤解 賭博 自我犧牲

竊聽 搶奪 保護 陷害 出賣

謀殺 解密

其中,愛情故事的基本模式是:

(1)求不得:人物追求另一個人物,但他總是得不到。(【紅樓夢】)

(2)愛別離:人物相愛,但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分離。(【漫長的婚約】)

(3)怨憎會:人物相愛,陷入三角戀或者猜忌,導致互相憎恨、折磨、仇殺。(【金瓶梅】)

下面是我對【故事形態學】的簡單介紹:

一、簡述

俄羅斯著名民間文藝學家弗•雅•普羅普的【故事形態學】(1928年)是整個敘事學領域裏的一部裏程牌式的著作。他的思想和理論對後來的結構主義學者,如格雷馬斯、托多羅夫、布雷蒙等人的研究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故事形態學】的寫作初衷是為了「在民間故事領域裏對形式進行考察並確定其結構的規律性」。作者根據對阿法納西耶夫故事集裏100個俄羅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態比較分析,從中發現了神奇故事的結構要素,即31個功能項,以及這些功能項的組合規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整體的關系。

賈放譯的2006年中華書局版【故事形態學】還收入了【神奇故事的衍化】【神奇故事的結構研究與歷史研究】【在1965年春天紀念會上的講話】三篇文章。【神奇故事的衍化】提示了普羅普的下一步研究工作:從神奇故事的結構研究轉向歷史研究。其成果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一書。【神奇故事的結構研究與歷史研究】則回應了列維•斯特勞斯的批評。這篇文章可以讀到普羅普對遭到誤解的強烈不滿。

二、普羅普的神奇故事公式

在序言中,普羅普指出,形態學是關於形式的學說,在植物學中,形態學指的是關於植物的各個組成部份、關於這些組成部份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整體的關系的學說。他認為,借鑒植物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創立「故事形態學」這一術語。植物形態學將世界上成千上萬種植物分門別類,故事形態學也將起到同樣的作用:把豐富多彩的故事分門別類,使之呈現出「奇妙的一致性」。

在第一章【問題的歷史】中,普羅普說:「正確的分類是科學描述的初階之一。下一步研究的正確性有賴於分類的正確性。」但是,已有的故事分類卻常常破壞最簡單的劃分規則。比如,把故事劃分為有神奇內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動物故事。但是,有神奇內容的故事和動物故事有交集。又比如文特的劃分方法,把故事分為七類:神話寓言故事、純粹的神奇故事、生物的故事和寓言、純粹的動物寓言、起源故事、滑稽的故事和寓言、道德寓言。另外,還有按情節分類的方法。例如,沃爾科夫就把幻想故事分為15個情節。普羅普分析了這15個情節,認為它不能算是準確意義上的科學的分類法。

故事分類的情形不如人意,是因為前人的研究方法存在問題。普羅普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方法與材料】中得到說明。首先,假定存在一個特殊亞類的故事,即神奇故事。普羅普的研究物件釘選在神奇故事上。「神奇故事」到底是什麽,是在本書結尾給出定義的。其次,普羅普將研究範圍縮小至阿法納西耶夫故事集裏的100個俄羅斯神奇故事。普羅普認為,對故事進行準確描述的方法是:看出不變的因素和可變的因素。在這100個神奇故事中,變換的是角色的名稱以及他們的物品,不變的是他們的行動或功能。故事常常將相同的行動分派給不同的人物,這使我們有可能根據角色的功能來研究故事。

這裏有一個問題,即功能是什麽。普羅普下定義說:功能指的是從其對於行動過程意義的角度定義的角色行為。他給出四個「觀察」:一、角色的功能充當了故事的穩定不變因素,它們不依賴於由誰來完成以及怎樣完成。它們構成了故事的基本組成成分。二、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項是有限的。三、功能項的排列順序永遠是同一的。四、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構成都是同一類別。

在第三章裏,普洛普按照神奇故事本身記述的順序列舉出角色的31項功能,這31項功能如此重要,我們經常在各種引文中見到,因此有必要參照在下面:

1. 一位家庭成員離家外出(外出)

2. 對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止)

3. 打破禁令(破禁)

4. 對頭試圖刺探訊息(刺探)

5. 對頭獲知其受害者的訊息(獲悉)

6. 對頭企圖欺騙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財物(設圈套)

7. 受害者上當並無意中幫助了敵人(協同)

8. 對頭給一個家庭成員帶來危害或損失(加害)

8a. 家庭成員之一缺少某種東西,他想得到某種東西(缺失)

9. 災難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請求或發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許他出發(調停)

10. 尋找者應允或決定反抗(最初的反抗)

11. 主人公離家(出發)

12. 主人公經受考驗,遭到盤問,遭受攻擊等等,以此為他獲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鋪墊(贈與者的第一項功能)

13. 主人公對未來贈與者的行動做出反應(主人公的反應)

14. 寶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寶物的提供、獲得)

15. 主人公轉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領到所尋之物的所在之處(在兩國之間的空間移動,引路)

16. 主人公與對頭正面交鋒(交鋒)

17. 給主人公做標記(打銘印)

18. 對頭被打敗(戰勝)

19. 最初的災難或缺失被消除(災難或缺失的消除)

20. 主人公歸來(歸來)

21. 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 主人公從追捕中獲救(獲救)

23. 主人公以讓人認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達另一個國度(不被察覺的抵達)

24. 假冒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非分要求)

25. 給主人公出難題(難題)

26. 難題被解答(解答)

27. 主人公被認出(認出)

28. 假冒主人公或對頭被揭露(揭露)

29. 主人公改頭換面(搖身一變)

30. 敵人受到懲罰(懲罰)

31. 主人公成婚並加冕為王(舉行婚禮)

第五章中,普羅普分析了故事的若幹其他成分,分別是:用於功能項之間聯系的輔助成分(聯結成分)、伴隨著三重化的輔助成分、緣由。其中聯結成分使得故事由上一個功能轉向下一個功能,它是一套資訊傳遞系統。三重化是故事中機械重復或遞進式重復的成分。緣由則是引發人物這種或那種行為的原因。對主人公來說,引發其行為的緣由往往是遭到危害或意識到缺失。

第六章中,普羅普按照角色將功能項分成對頭行動圈、贈與者行動圈、相助者行動圈、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動圈、派遣者的行動圈、主人公的行動圈、假冒主人公的行動圈。

在第九章,普羅普給「神奇故事」下了一個定義:從形態學的角度說,任何一個始於加害行為或缺失、經過中間的一些功能項之後終結於婚禮或其他作為結局的功能項的過程,都可以稱之為神奇故事。本章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回合,普羅普沒有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從行文中可以概括出:一個回合就是兩個成對的功能項。典型的回合如:

21.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主人公從追捕中獲救(獲救)

又如:

25.給主人公出難題(難題)

26.難題被解答(解答)

在一一列出神奇故事的31個功能項時,普羅普分別給他們一個俄文字母。在第九章中,他把這些字母按故事的敘述順序排列成一條橫軸。用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術語來定義,這條橫軸可以被看成功能項的組合關系。橫軸上的每一個字母可以被有限地替換,用於替換的功能項可以形成聚合關系。這樣,阿法納西耶夫故事集裏的這100個俄羅斯神奇故事就被抽象成了一條「神奇故事公式」。

三、對普羅普的誤解

普羅普的研究物件釘選在阿法納西耶夫故事集裏的100個俄羅斯神奇故事上,但人們似乎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一點,列維•斯特勞斯就認為普羅普的結論不能適用於文人創作。普羅普很不客氣地說:「列維•斯特勞斯教授參照我的話說,我所得出的結論不適用於諾瓦利斯或歌德的故事以及一般來說不適用於作家創作的藝術故事,他參照這些話來反對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的結論是錯誤的。但這些結論絕對沒有錯,它們只是不曾具備我那可尊敬的批評者所想賦予它們的那種包羅萬象的意義。」(【故事形態學】P182)有人將31個功能項生搬硬套,用來分析好萊塢電影,顯得非常牽強附會。有些讀者甚至以為讀了這本書就可以用普羅普公式來指導創作,那就更滑稽了。

普羅普的研究重要的不是他的結論,而是他的方法。這是一種可以廣泛運用的方法,用它來分析成千上萬的故事,也特許以得出上百條公式。我們可以感覺到大多數好萊塢電影出自同一個模式,用這種方法當能找出隱藏在這些電影故事背後的「好萊塢公式」。那麽,這是不是就說明故事將失去它的意義呢?對此,普羅普在【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中說:「故事的豐富不在於結構,而在於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實作同一個結構因素。」(【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P49)

四、從普羅普出發

普羅普的研究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他沒有說明區分一個功能與另一個功能的標準是什麽。比如,列維•斯特勞斯就認為,成對的功能項就是一個功能項,它們合二為一。這樣一來,「難題」和「解答」應該看作一個功能項而不是兩個。普羅普解釋說,成對的功能項是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因此應該看作兩個功能項而不是一個。但我以為列維•斯特勞斯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普羅普區分功能項既以行動為標準,又以行動者為標準,難免給後來的研究帶來困難。

功能區分的標準問題實際上是什麽是最小的意義單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後的敘事學沒有少花功夫。比如,湯普森的「母題」,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榮格的「原型」。然而,什麽是故事的最小意義單位,這個問題到今天也沒有解決。

第二,他的結論概括性不夠。普羅普雖然用了一些俄文字母,把故事抽象出一條神奇故事公式,很像數理科學,但是他的研究內容和形式是混雜在一起的,那些俄文字母和公式實際上很像裝飾,不過表現出作者向「科學」靠近的願望罷了。在【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一書中,這套字母系統就被完全放棄了。內容和形式混雜在一起的結果,是概括性遠遠不夠。在普羅普的研究基礎上,格雷馬斯把人物按其表現抽象出「行動素模式」,即六個功能,分為相輔相成的三組成分:主體/客體、送信者/受信者、助手/敵手。我們已經在普羅普的七大行動圈中看出了格雷馬斯行動素模式的端倪。

且讓我以百度百科中「敘事學」條目中對普羅普的評價做本文結語:

盡管普羅普探討的是敘事體的一種特殊形式--童話,但是他采用的分析故事構成單位及相互關系的方法,對其他敘事文體的分析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它的重大突破在於他確立了故事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因素--功能,提供了按照人物功能和它們聯結關系研究敘事體的可能性。由此,為敘事體結構和要素分析開掘了一條新路。同時,他將故事中出現的動作簡化為一種順序組合,超出了表層的經驗描述,使敘事體的研究更趨科學化。其貢獻是巨大的,他所走出的雖然是第一步,但卻是開天辟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