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中國人講鬼,女鬼總比男鬼多?

2016-05-12影視

其實去翻一翻中國民間信仰及祭祀的歷史,會發現玄學中從來沒有「女鬼比男鬼多」的情況,在對於冥界的描述中其實更是清一色是男性的鬼神,但是到了明清的筆記小說鄉野傳奇中才變成放眼望去全是女鬼的故事,純是論故事中的鬼,做統計鬼的數量是沒有意義的(比如把網絡小說中的也算進去?),確切將問題縮限為:「為什麽在明朝以後,女鬼的故事會更加受到讀者的歡迎?」

1.在民間信仰祭祀中以男鬼為主

現在中國文化中對於冥界的概念很大的其實是在魏晉南北朝時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糅合而成,在唐宋又加入了道教及理學的體系。所以如果貿然參照先秦時代、漢代的鬼故事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鬼在許多時候並不是稱死者,而是稱天地自然間的精靈、神靈、妖怪等。在此僅討論死者。

在先秦的鬼故事中現在流傳下來的女鬼故事很少,而(男)鬼故事一方面是基於祭祀對於鬼神體系的記載。甲骨文有「多鬼夢不致禍」、「貞廟鬼」的記載,在仰韶文化中埋葬兇死者截斷四肢能反應當時對鬼的恐懼。【禮記 祭法】提到:「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禮記 祭義】「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淒愴」人死後遊魂如煙發散,但是因人而異,如果是強死的,精魂尚未耗盡,魂魄就能為厲,但精力也會逐漸耗盡,而不是強死的要等到精力耗盡才會死掉,這樣也沒有什麽精力能為幹嘛了。睡虎地秦簡【日書】列出一堆鬼,鬼會危害生人,帶來疾病、死亡和災難,提到刺鬼、丘鬼等:

http://www. docin.com/p-425831734.h tml

漢代人追求長生不老也建立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天界與冥界體系的雛形,追求長生不老之余還有對於死後升天的企圖,如果死後要升天需要有使者的指引,乘龍禦鳳四靈羽人引導下前往那個有西王母、東宮王、伏羲、女媧眾多神仙的天界,也建立了一個與現在貼近的冥界世界,泰山是最高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泰山府君主召人魂魄,掌管人們的生死大權,祈求泰山府君可以延長壽命。在當時對於地下冥界的有一個類似地上的官僚體系,例如在同蒲鐵路出土的鎮墓瓶上書寫的地下職位而在普通小鬼的方面,復制了一個如現世一樣的世界,鬼就像現世的普通人一樣需要吃喝、有家庭,在祭祀上所記載的清一色是男性官員形象的鬼官。

現代人可以腦補一下酆都鬼城的那些旅遊景點,tmd放眼望去除了孟婆全是男鬼男神啊。




2.那為什麽明清以來,女鬼的故事會受到歡迎呢?

女鬼故事的情節一種是男屌絲晚上艷遇白富美女鬼的思春意淫或冥婚,仿佛是淒美的愛情故事,另一種是女鬼/小孩鬼/嬰兒鬼復仇坑你全家的故事。

前者yy之余還用陰陽建立了一個聽起很有道理的理論:男的活人為陽中之陽,女鬼為陰中之陰,男活人與女鬼互有陰陽滋補的作用,而女活人和男鬼各為陽中之陰和陰中之陽,自己過得好好的倒也沒有這種迫切的雙修的互補需求。

前者在魏晉的【列異傳】就有類似的故事:一個書生在晚上學習,突然眼前出現一個美女自動要來和他睡,但是交代三年內千萬不能用燈照她,後來此女還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在未滿三年的時候書生就忍不住在她睡著後拿燈照了,發現美女只有腰部以上有肉,腰部以下都是枯骨。雖然很好奇真得觸感不會不一樣嗎?

【周瑜廟枯骨】中提到這種人與女鬼交配會讓女鬼交配次數越多、補得越多、長肉越多。這個在王溢嘉的書裏提到過。(此為王老先生的網誌

王溢嘉的網誌

王老先生的文章有收錄在咱台灣高中國文課本)這個博文應該是無署名的轉帖了王的文章。

http:// blog.sina.cn/dpool/blog /s/blog_4b66082b010008p4.html

再來說說下面那種故事的主題是弱者的復仇,西方也有。在討論到女鬼復仇的故事時,大部份的觀點會認為女鬼復仇故事的流行是由於男尊女卑的儒家文化之下,女性做出背叛約定或違背婚姻道德的事情,男性會透過自主的即時性的行動,對女性做出懲罰。而女性則不同,在儒家以及三綱五常的社會限制下,女性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由於力不如人和觀念束縛不能直接實作目的,而是常常采取一些間接手段,復仇的形式更常由「鬼」的方式呈現。

如此女性復仇的故事是否真得與女性地位低下有關?在這樣的故事中是否能夠將化成鬼是一種女性自我賦權的儀式,因此有了超自然的力量能夠對抗男權的社會,同時有了話語權能夠直接的與他人溝透過去所說的冤屈?如果在意識形態中將女性視為物品或是性的客體、傳宗接待的工具,在復仇的故事的流行是否傳頌的是一種女性與前者相抗衡的主體性?這樣的賦權是否同時對於讀者有著「要尊重女性、女性可不好欺負」的教化意味?

宋元明戲曲中的女鬼復仇故事

中國古代戲曲鬼魂復仇戲研究

中將鬼魂復仇的故事分為了三類

1.對負心漢的復仇,這類故事以女鬼為主

2.公案戲中的冤魂復仇,這類故事女鬼與男鬼皆有,男鬼較多

3.歷史傳說劇中的鬼魂復仇戲,由於基於歷史故事這類故事復仇的男鬼遠遠多於女鬼

第一類故事情節的模式為:窮書生得到善良女子相助後與女子結為夫妻,被其供養,專心讀書考試,日後得到功名然後拋家棄子與官宦人家結婚,為了抹去自己的黑歷史,殺害過去的妻子或是讓過去的妻子含冤而死,死後得到神明相助或是憑借身為鬼魂的力量而復仇。

(圖片來源於

中國古代戲曲鬼魂復仇戲研究

此論文)

第二個公案類算是故事數量多的,其中男鬼仍然占多數,也有幾個如竇娥冤等故事也很受歡迎。

第三種歷史類別的多為某些歷史故事的續集,衷腸的好人如嶽飛、關公死後終能變為鬼魂打贏壞人令讀者高興。


和上面列出的中國女鬼復仇的故事(後面兩種類別大多為男鬼)比較起來,日本女幽靈報復的方式顯然與中國女鬼的報復方式不同,日本女幽靈似乎比中國的女鬼更能營造恐怖氣氛,目的是讓仇人受到精神折磨之後,再將其殺死(如【備津之釜】中「畿良」);或者附身於仇人至親,並傾訴自己的仇恨(如【死靈解脫物語】的「累」)。在日本的女鬼復仇故事中女鬼多是由於感情受挫受始亂終棄而怨恨化為鬼,而中國的女鬼故事中有因為感情問題而化為鬼的,但是這種故事中的女鬼並沒有像日本的女鬼那樣兇猛,這樣的故事也不是女鬼復仇中最受歡迎的。中國的女鬼復仇故事更多是基於儒家的倫理而復仇,有著濃重倫理價值觀念的、強調惡有惡報的故事。

是否能看作在中國的故事中,儒家倫理更是著重於讓每個人穩定的處在其角色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妻子需要扮演妻子的角色而丈夫同樣要扮演丈夫的角色,盡管這樣的觀點飽受現代語境下女性主義的批評,但是這樣的「男權」下並沒有真得給予丈夫/君主真正的自主可支配的權力,而是雖然他們有較高的地位、較多的資源,但是他們同樣只能做倫理規定的正確的選擇而不是自己最偏好的選擇,自己的個人欲望也是不被重視甚至背德的。在沒有扮演好丈夫/君主/官員的角色時,妻子/臣子/平民是有其正當性使你失去你的權力與地位的。這些故事在中國大多數作者和觀眾是男的,在這樣的復仇故事中女性與男性的形象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同樣扮演著一個活著時是弱者死後化為鬼魂得到賦權而復仇,這樣的故事在受到歡迎的同時很多是平民(男)對官員(男)的道德監督。

在日本的鬼魂報仇故事相較之下更著重於女性的個人情感,許多故事甚至作者也是女性。女鬼也很少「幹預政治和國家大事」,僅僅是針對有情感糾葛的人,復仇時順便波及到了一些運氣不好的路人。這是不是意味著日本的女鬼是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的、純粹的情欲的客體?在日本,直到近世封建集權統制才真正確立,普通百姓在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下,對於官吏更是敬畏多於懼怕,因此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就缺乏對「青天雪冤」進行謳歌的作品。【備津之釜】中「畿良」對正太郎說「有幸在此相遇,如今也該讓官人知曉惡報的滋味」;再如【死靈解脫物語】中的「累」對二代與右衛門說「特地前來找你,也要把你淹死在涓河之中」。【源氏物語】中六條妃子復仇的目的僅是基於對情人的怨念,並沒有抱著對他人進行教化的目的。所以她的形象被賦予的內涵是「禦靈信仰」的「私人化」,即將怨念針對的不是社會整體,而是自己怨恨的人。

也許就是因為在古代是弱者,所以才需以鬼魂的形式才能完成賦權才能得到道德上的正當性。想想在古代一個女子若是活著為了復仇殺了丈夫、殺了全家那估計也只是會受到道德上嚴厲的責備的,因為違反了倫理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參考李昂【殺夫】,不然就是真得要運氣奇好躲過丈夫的迫害之後才能借官員的力量如【秦香蓮】。但是古代俠女殺貪官汙吏的故事倒是沒有太多道德羈絆,如呂四娘、聶隱娘等仍受到稱頌。在現代的影視作品中女性倒是不用等到死去才能對家人報仇了,南韓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受到歡迎還有網上出現了受到家暴的婦女殺夫的新聞輿論普遍支持女性也算是女效能夠脫離婚姻的客體的地位的象征吧。





今年鬼月前隨便寫寫。非相關專業,臨時找的資料,最後幾段純屬隨便扯淡。歡迎補充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