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美少女分手日記 博物物語

2021-06-20影視

20210113 小雨淅淅瀝瀝

今天我去了博物館,突然興趣來了,擋也擋不住。

其實我早就想去了,一直想等一個契機,就像以前看過幾眼的電視劇,總覺得一個人去看太浪費,得要兩個人一起相擁著才會舒心。

之前有過機會想跟Mike一起去的,不過他要去的是一場叫什麽什麽機床展,聽著就很不浪漫,我第一反應問他是要我們去幫忙彈棉花嗎?顯然我的冷幽默沒有讓他滿意,因為後來他單獨去了之後告訴我裏面還有機器人展,我問他為什麽不提早告訴我,他說怕我以為去了之後要和僵屍大戰,他不想失去我。

哈哈,還真是好笑。

綿綿小雨,天氣很渾濁,路上行人不多,來看展的人也不多,顯得博物館更加空曠,濕漉漉的空氣讓整點的鐘聲聽上去都像是古城在嗚咽,迷離的很。

入口處設計的飛檐金碧輝煌,幾根紅柱子奠定莊嚴的基調,來之前以為外表平平無奇,寶貝全在裏面,沒想到這景色也不錯,挺氣派的。是我小看了它。

我想我最愛的部份就是歷史館了。

歷史厚重,非常適合我這種淺薄無知的人接受二次教育。

比如說,當歷史學家看到一只釉瓶第一眼,他們想的是哪個朝代的,使用了什麽物質,鑄造技術如何,是陪葬品還是紀念品,我看到的話第一想法是,如果這是我家傳家寶的話會在第幾代人的手中流轉出去,畢竟這麽貴的東西真要寄存在銀行的話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如果放在家裏的話又要買保險箱,數碼指紋多重加密的那種,常言道「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而且保險箱放哪裏也是一個問題,要是擺放不當一個趔趄裏面的藍釉瓶子被一把子摔碎的話,估計我父母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清掃殘渣,而是清理門戶先把我掃地出門,然後再去法院起訴親生子女弄壞東西要不要賠償。而且這藍釉瓶與其這樣死得不明不白,還不如交由專業的拍賣公司打理,傳宗人不如傳給真正識貨懂貨的人處理,這樣既換了另一種方式讓人類遺產瑰寶得到傳承,經由新聞媒體報道可以順便普及普及古文知識,還可以轉換成資金讓寶物多多參與市場經濟拉動內需,也算是熱烈響應鄧爺爺的號召了。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下次祭祖的時候對於這種把傳家寶當提款機用的行為大家都心照不宣絕口不提,不然實在是有愧祖宗。

佛像專區裏有不少各形各狀的大佛小佛,有的正襟危坐,有的筆直站立,有的則倚椅而躺,雖然姿勢五花八門,但他們的表情都是一貫的蒙娜麗莎,微微頷首而笑,看了有種後背微微發瘆的陰森感。

但我覺得佛教還是不錯的,至少比其他兩大宗教安穩地多了。佛祖拈花而笑,笑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另一個籍籍無名的僧侶,釋迦牟尼看到之後立馬把袈裟與缽盂授予了他。聽上去頗有點洪七公與郭靖的怪味道,佛人心法我至今參透不了,什麽大藏經心經金剛經,我看了博物館裏的科普才知道「般若大樹菠蘿」全稱是「般若大樹菠蘿多」,「多」字是語氣助詞,出自「金剛經」,之前還以為這也是單獨的一本經書。剛開始聽到這個名稱只覺得讀音好玩,沒想到其實其中奧妙如此之深,我等一般凡人無法領會——我這俗人頂多也就聽聽王菲女士的【彼岸花】共潮一下氣勢恢宏的弦樂開場,結尾處留一點空檔自我想像,何況佛教裏的「般若大樹菠蘿」指的是智慧上岸了,【彼岸花】裏唱的則是「彼岸沒有燈塔」,寓意永遠無法到達。這是一個悲劇。就像我無疾而終的愛情。

不過我和歌詞裏唱的也不一樣,我不再愛他。算是我最後的倔強吧。

接著就到了古文物專區了。

因為氧化和水分泥土的侵蝕,當初風風光光的陪葬品現在顏色淺薄的就像重見天日的兵馬俑一樣,灰頭土臉,身無彩鳳,早已不見舊時堂前燕了。

我每次看到考古紀錄片的時候都會感嘆,那些將軍大臣生前如此風光,身後黃土一抔,陪嫁品一大堆,還有無數奴隸跟著一起陪葬,還真是殘忍至極。想想真是慶幸現在生活的時代,自由戀愛,自由職業,自由的人身不用五馬分屍,盡管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們至少是尊重並理解人權的。

有些考古節目中,有些古墓中會殘存著一些文字記錄,有些是驚天發現,有些是官方記載,也算是幫我們填補了史書空白與爭議,配上考古學家和文學家們的想象,再請幾個臨時演員穿上古衣歷史重現,也能填滿我的業余時間讓人看得精精有味。

大人物的興衰朝令夕改,小人物的喜悲沒人看見,不管你多麽偉大史書把你寫得多麽濃墨重彩,權謀在手,危機四伏,命說沒了就沒了,猶豫只會徒增感傷,實幹興國之外還是祈禱司馬光之輩把自己死前寫得好看一點比較務實。所以皇帝們都要對謀士與史官好一點。

以小見大,以古類今,古人發愁之後喜歡遊山玩水讓山水畫沖走心中狹隘的功名利祿,現代人鋼筋水泥見多了條件又不允許的話,也只能一股腦沈迷在古詩古文中畫餅充饑了。

真是要感謝現代AI技術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身臨其境,所以我們才會更加迫切地追求實地出遊。這也說明,人骨子裏那種對於原始山林流水的渴望是刻在基因裏的,所以桃花源記之流在過去了千年之後依然很有市場,這東西就跟烏托邦似的,以前是想像,現在更是癡心妄想。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凈是小行星和太空垃圾,桃花源記裏也僅是書。

良辰美景,不足為外人道也。

到了民國館,看到靜止的黑白有軌電車和昏黃的燈光,穿著民國服裝的店員和遊客相互交流,我想起了花樣年華,又想起林徽因。

花樣年華裏,周慕雲與蘇麗珍從剛開始的陌生到慢慢熟識,兩人的關系發展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蘇麗珍無處擺放的纖纖玉手體現了她內心的苦悶。正當兩人猶豫不決時,蘇麗珍遠在東洋的老公給她點了一首周璇的【花樣的年華】,隔著一道墻壁,兩個人心中五味雜陳。蘇麗珍曾信誓旦旦地對周慕雲說過「我們不會變成像他們一樣的」,兩個人的配偶出軌在了一起,但他們不一樣。結果在朝夕相處與不斷搜尋他們為什麽會出軌的線索中,兩個人也慢慢被對方吸引了,差點要違背當初的諾言。

如果沒有電台點歌這一環節,或許他們最後也在一起了,一起去了新加坡生活,也沒有吳哥窟樹洞什麽事了。

所以這是一部理智與情感交融的電影,在昏暗的路燈下,在斑駁的磚石馬路,我似乎能看到張曼玉與梁朝偉在我眼前走過,他們笑著走進了前面的百貨商店,男方為女方買了一盒雙妹。還真大方。

這樣的愛情好嗎?或者說這樣的曖昧好嗎?

我不會向往,我感覺到,或許感情裏真的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先來後到與半途而廢。先來後到,後來居上;半途而廢,便宜了一雙溫暖的肩膀,其實也挺好的。

沈浸在這樣豐沛又讓人窒息的情感裏無法自拔,倒像是自己代替女主角在電影裏走了一遭。有意思嗎?好像也有點意思,有趣嗎?那倒不至於,我只是想暫時換個生活方式喘口氣而已。

因為枯燥的生活哪有電影那麽藝術啊。

最後想起林徽因,想起她在文壇的地位之外還是一名著名的建築大師,文韜武略,工才兼備,真真是一位大才女。

她參與設計了國徽,建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是為景泰藍等民族工藝品保護奔走疾呼的第一人,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她的一生也是傳奇不斷,精彩不停。

她比張愛玲幸福,比陸小曼規矩,當初說要白頭偕老最後自己也做到了,什麽花前月色世界文豪外國啟事小橋流水她都經歷過,她應該是很滿足的吧。

說起來這座博物館也與她有緣,她的先生曾經為此流過汗。

逛完這一圈下來,只覺得思想飄得有點遠,內心的負擔也漸漸放下了,把自己的小情小愛置身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只覺得,我既沒有牡丹亭一樣如泣如訴的離奇愛戀,也沒有點石成金昇華主題的本事,耗那麽多力氣和精神自己一個人生悶氣幹什麽呢,還要為難誰呢?是時候拍一拍衣袖往前看了。

看來這五十塊錢門票費花的還是值得的。

喜歡你就關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