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典籍裏的中國】中有哪些值得摘錄的文案?

2021-08-14影視

一、【典籍裏的中國】第一集

(一)名言名句

1.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

2.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3.傳千年之經義,燃萬古之明燈。

4.以典籍作舟,暢遊華夏文明之河。

5.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書】)

意思是:禹劃分土地的疆界,順著山勢行走時,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6.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7.知道我們的生命緣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

8.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

9.讀【尚書】,可以知先賢治政之本,知朝代興廢之由,知個人修身之要。

10.為什麽典籍如此尊貴?因為代表著一種規範。典籍就是標準,就是規範。

(二)典例觀點

1.與歷史對話,讓文字活起來

在【典籍裏的中國】第一集中,「當代讀書人」撒貝寧以穿越的方式回到漢朝,與著名演員倪大紅飾演的「古代護書人」伏生對話,采用「故事講述場」的舞台結構,以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帶領觀眾讀經典,讓【尚書】的文字活起來,真正實作「與歷史對話」。

2.【尚書】:政書之祖,史書之源

【典籍裏的中國】選擇【尚書】作為節目的開篇,是因為【尚書】素有「政書之祖,史書之源」之稱,記載了中華民族上古時期從堯、舜、禹到夏、商、周的重要歷史。開啟這本書,我們可以追溯到華夏文明的源頭。

3.伏生守護和傳承【尚書】

秦末動亂,書籍遭劫。為了保護典籍,伏生帶著家藏的【尚書】,從鹹陽運回山東老家。途中他的妻、子為保護【尚書】,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伏生歷經艱難,終於把【尚書】帶回山東,埋在家的墻壁裏。等到天下安定,才挖出來重新整理,後來透過講解傳授的方式,使其不斷傳播,薪火不滅。

4.古人重「典」

甲骨文中的「典」字,就像是一雙手捧著竹冊。慢慢的,演化到了小篆,「典」字是將「冊」放到「幾」上。無論是雙手捧或是放在桌幾上,我們都能從古文字中感受到時人對待典籍的重視、尊敬態度。

5.何為九州?

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州分別是: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幽州。據【呂氏春秋】記載,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後來,九州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註:原節目沒有提及幽州,而提到了梁州,寨主這裏采用【呂氏春秋】的解釋,把梁州換成了幽州。)

6.何為民本?

【尚書】中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之說,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簡而言之,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戰國時期的孟子曾提及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唐代賢臣魏徵與太宗論政,也有「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當下中國提倡「以人為本」,致力於全面小康,推動精準脫貧,都是民本思想的最好體現。

7.何為中國?

「中國」這個詞,在文獻中,最早就是出現在【尚書】裏。禹劃九州是中國,堯舜禹、湯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中國,敦睦九族協和萬邦是中國,有典籍才有中國!

有時間再來更新第二集的素材。

更多可用於作文的經典素材,請關註 寨主微信公眾號:中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