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大秦帝國】六

2023-02-10影視

君臣、將相

一個國家有能臣、良將不一定能強國,但如果一個國家有個昏君,就一定能毀了這個國家。

過度的看重君主的作用,也許會被人認為是個人英雄主義,覺得是誇大君主,誇大某一個人的作用, 其實不管這個君主是否是明君、賢君,他的作用都是巨大的。他可能會讓一個弱小的國家變強大,也可能讓一個強國迅速的變弱小 。萬千的權利集於一身,任何一個決策失誤都有可能白白消耗國家幾十年的軍事、經濟積累,而國家的強大就體現在軍事和經濟上。

這種情況,春秋戰國比比皆是,秦國從積弱積貧到兵壓六國,君主的作用太明顯了,歷代秦王始終致力於強秦國,爭天下。國家的大政方針都是圍繞著個制定的。不管是割地求和,還是遍發求賢令;不管是變法圖強,還是劍指老世族;不管是建新軍,還是刑殺七百眾;甚至是劍指秦國戰神白起都無一例外。

當然,這是積極的作用,同樣是秦國,我們再來舉個反作用的例子:秦趙長平之戰後秦王嬴駟沒有聽白起的建議,乘機滅趙國,錯過機會後一再逼迫白起出兵滅趙,到最後白起死身。這一切不僅打擊了秦軍將士的士氣,更是斷送了幾十萬的秦軍將士的性命,同時也斷送了秦軍的戰神。這每一宗都是巨大的反作用。

反過來,一個國家有明君,沒有能臣、良將不會必然的出現滅國,但也很少能強國。 申不害還沒有到南韓變法之前,南韓也在。吳起沒有到楚國變法之前,楚國也在。只是遺憾的是,只有明君,沒有能臣、良將的話能大展宏圖的國君似乎也很少。一旦有了明君同時有能臣或良將,那麽國家一定就會有所作為。

這在春秋戰國的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現象,但凡國力增強,要麽就是出現了能臣和明君。申不害在南韓變法,吳起在魏國變法,樂毅在燕國變法都是這樣。

單憑一個明君難以強國,單憑幾個能臣、良將更難強國。

春秋戰國期間經歷的諸侯吞並,王國滅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單憑一個諸侯或一個國君日理萬機的能強國很少見過。治國需要治才、政才、將才,能將這三種大才於一身的人才好像只在神話故事裏出現過。國君治國需要精兵強將,相輔相成。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確實一個君主或者一個領導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但,這不是說這個君主或者領導在就會一直是好下去,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所思所想也是會有變化的,人的所見所聞也是有局限的,所以並不是說一個君主的作用一直是正向的,當他不在適應潮流,不再享有明君的稱號的時候,他的副作用就要開始了。

回到我們的企業管理中,領導重要嗎?當然重要,沒有領導把握大局,掌握方向,企業能發展多久?可是,得力的員工不重要嗎?沒有員工去支撐著領導,工作誰來做?做出來的效果誰來保證?
雖然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領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這些兵也是有殺敵一人和殺敵百人的區別。一個公司既要重視將,也不能輕視兵。輕視兵的問題在很多私營企業裏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