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果你是位戰爭片導演,你會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史中去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2021-07-26影視

跑個題

國內關於戰爭史的影視作品有兩個大毛病,一是對歷史細節的選擇性忽視,一個是對軍事細節在不在乎。

比如關於新四軍敵後作戰除了【東進序曲】、【歷史的天空】之外幾乎沒有什麽作品,【孤軍英雄】基本可以算是用大的歷史背景講一個虛構的故事,【黃橋決戰】連戰役指揮者名字都不敢出現。

被拍爛的八路軍敵後作戰幾乎都沒有涉及到抗戰中期根據地的嚴重危機,以及抗戰中統一戰線工作帶來的復雜矛盾,【亮劍】除了趙家峪出現了婦救會之外基本沒有表現出什麽根據地建設,【百團大戰】中只有一晃而過的各種大背景(順便一說該片作為所謂大制作還要拿各種老電影的片段充數),【永不磨滅的番號】居然成了為數不多反映八路軍地方部隊困境的作品—軍屬居然會餓死,指揮員居然會餓得走不動道。至於從平民和根據地角度出發的作品,近年來幾乎絕跡,敵後根據地被迫種OO、動員民眾走私雜貨、某些地區被強制摁住的土地矛盾、與地方勢力的鬥爭與改造(成功了就是先念在湖北,失敗了就是豫西事件)、某些地方的逃兵與強征、農村民主選舉與組織生產等等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PS:少有的反映敵後抗戰中爭取地方勢力、地方勢力在敵我之間左右橫跳的居然是【鐵道遊擊隊】

軍事細節上更是一塌糊塗,似乎從上世紀到現在不僅沒有任何長進反而越混越回去了。上一代戰爭片也不是沒有失誤,【大決戰】也犯過讓國民黨軍裝備M4A3E8、用運5客串美式運輸機、用59冒充謝爾曼、讓羅奇的趙子龍師排成方陣進攻這類錯誤,這還可以用電影工業落後和早期考證不足來解釋,可是過去這麽多年該犯的錯誤還是一堆。即使是下了大工夫的【八佰】,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軍服還是錯的,甚至生造出幾個日軍在淞滬會戰中壓根沒有出場的裝備。靠摳圖和海量群眾演員充數的新版【大決戰】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不能稱之為戰爭片。

但是這並不代表國內沒有優秀的戰爭題材作品,比如【大捷】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兩部作品都是基於真實歷史下的虛構故事,抗戰中並沒有河西會戰和韓培戈中將,日軍也並沒有在42-44年間對怒江東岸發動大規模攻勢,第二次遠征軍也並沒有坦克和全部美械,不過這並不妨礙兩部作品講了兩個好故事—很簡單,從最基礎參與者的視角出發,把他們在戰爭中的生活拍出來,就是一部好作品。

戰爭片的基本背景是戰爭,戰爭的敘事主體是人,戰爭片應該表現的是「戰爭中的人」。國內長期以來把戰爭片當作獻禮和匯報工具,在「慘烈」、「偉大光榮正確」、「民族的勝利」三個極端之間來回橫跳,忘了「波瀾壯闊」的下面是一個又一個的人,更忘了革命戰爭是由人民群眾組成的。

這樣看來無數人詬病的【亮劍】、【八佰】與【集結號】反而是鶴立雞群,畢竟以上幾部作品的出發點是「人的故事」。

PS:【亮劍】中政治不正確的收編土匪、軍事主官山大王作風、進城之後換老婆等都是確實存在過的;【集結號】中所謂被指責賣隊友更是可笑,豫東戰役中許世友敢帶著那麽多人撤圍兗州賣隊友,同樣是睢杞戰役中的趙堂反擊戰,出現過不止兩三起營連一級受敵軍沖擊擅自放棄陣地讓友軍頂上的狀況,事後還被24軍寫進了匯報材料,怎麽拍成了電影就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