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紙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個權謀更深刻?

2015-10-28影視

應該與【大明王朝1566】相比較的西方政治劇不應該是【紙牌屋】,而應該是 【是,大臣】和【是,首相】。

應該與【大明王朝1566】相比較的中國群像劇也不應該是【瑯琊榜】,而應該是 【家有九鳳】。


跟我之前回答的問題不太一樣,這個問題可有年頭了。我還沒開始寫系列之前就看過,放到現在才來回答,也是因為需要把劇中的一些細枝末節都交代好,才能夠來進行橫向的劇集比較。

【大明王朝1566】系列回答如下:

第一個是

【大明王朝1566】,難看懂嗎?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二個是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招牌賑災有什麽意圖?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三個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嵩?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四個是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裏嘉靖的這段話?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五個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呂芳和楊金水?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六個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趙貞吉?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七個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裏面的所謂清流一黨以及他們與裕王之間的關系?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八個是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麽沒有表現張居正?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九個是

【大明王朝1566】裏朱厚熜到底有沒有看海瑞第二次審理鄭何二人的口供?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個是

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經常不停地敲磬是什麽意思?特別是楊金水被押送到宮裏那集。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一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二是

如何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三是

【紙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個權謀更深刻? - 淩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四是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明王朝 1566】?

之所以這一問這麽慢,固然是因為這一問相當復雜,我需要復習一下【紙牌屋】、【是,大臣】、【是、首相】等很久以前看的東西了。再有就是最近鄭州似乎流感,我身邊的人基本都感冒了,所以我一周差不多全照顧病人了,這是對世間和金錢的雙重考驗啊……現在他們快好了,可我覺得很不舒服……

第十三問,先說題主要問的權謀,再說我上一問交代的人性。


————————————————————————————————

一、權謀改變不了一切:

【大明王朝1566】裏的權謀,我們之前的問題裏已經講了太多例子了。這部劇裏的人無一不通權謀,你甭管這個權謀是高是低,反正人人都會點兒。有名有姓的就不說了,就那個淳安縣衙的田縣丞、巡撫衙門的王書辦都有門道得很,這些都不說,朱七去淳安縣碰上那個瞎眼老丈,朝廷裏的事那都說得頭頭是道。

【紙牌屋】呢,按理來講也沒有什麽太缺心眼的人。但是裏面的人呢,基本都沒有木下兩口子聰明。聰明其實不等同於權謀,但是在【紙牌屋】裏似乎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法蘭·安德伍德對於他的對手們至少在前兩季屬於無情碾壓, 實在過不去的時候,幸運女神也會站在他這一邊。

不過這並不是我們認為【紙牌屋】不如【大明】的地方,因為 幸運實際上是一個政客最重要的品質。 所以這並不是我要說的,我的觀點在於 【紙牌屋】裏的權謀有點過了 ,以至於每次這位木下總統設計的總是八九不離十,無論遇到什麽事情好像都在他掌控之中,他做好每一個陷阱,等著人家往裏跳,而一旦出現紕漏, 木下總統表現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似乎就遠遜於他給人下套的本事。

這樣一個狀態,如果能獲勝的話,實在是有些讓人不太能接受。因為有一句話,全世界適宜,那就是「計劃沒有變化快」,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資訊就是,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按照人預想的軌跡去發展,這叫「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在【紙牌屋】中,運籌帷幄的總統好像就是【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錦囊妙計無一不中,而我們對於【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是早有一個很清晰的評述的:

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不像政治家,像算命的,算得還可準。就給我們一種非常 不真實 的感覺。 【紙牌屋】全劇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真實,這是它與【大明王朝1566】相比最致命的地方。

在權謀這方面,【瑯琊榜】就更扯。梅長蘇手裏掌握的東西,是木下總統都比不來的,更何況,【瑯琊榜】裏有頭腦的人都跟梅長蘇一夥、梅長蘇對面的人智慧都很一般,眾星拱月的捧著傻白甜王爺當皇上。看著是挺開心的,但是,就也只是看看了。

如果非要給兩部劇的權謀做一個總結,說一句好聽點的,叫 「人定勝天」 。說句難聽點的,叫「 異想天開」 。好像是自己造了個單機遊戲,既是主人公又是設計師,為了遊戲體驗固然要增加一些難度,但最後一定會通關的。而這不叫權謀。 如果真的人定勝天,還要權謀幹什麽?

【大明王朝1566】裏派系林立、矛盾眾多,無人不用權謀、無人不知權謀。 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權謀足夠駕馭整場。 有人說你不說了麽楊金水、趙貞吉先後主宰浙江,無一人能夠制衡他們,怎麽又說無人能夠駕馭整場?哪怕他們不能,嘉靖還不能麽?

不能。他們都不能。因為他們鬥得過人,他們鬥不過天。

楊金水再長袖善舞,他到底還是栽了。他是栽在海瑞身上了,更是栽在海瑞依仗的【大明律】上了,海瑞條條都是按照律法和聖旨來的,楊金水還往哪裏躲?他甚至只能裝瘋,拉自己一身屎尿。

趙貞吉再太極高手,五十萬匹絲綢也是屁都沒有。別說半價購生絲,他就是臉上蒙著黑布領著譚綸去搶,他都搶不出五十萬匹絲綢:嘉靖四十四年的浙江都讓這幫人折騰成那樣了,哪還能出那麽多生絲啊。人都活不起了,還談什麽生絲?

嘉靖能麽?嘉靖要是能,「家家皆凈而無財用」這句話從哪來的?嘉靖要是能,他往六心居上插刀幹嘛?嘉靖要是能,他又怎麽會在海瑞的詰責之下啞口無言,癱倒在椅子上流鼻血呢?

而海瑞也不是萬能的。他無力改變他看見的所有東西。

這些都體現出一個道理,就是 人力總有窮盡之時。 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是與他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連的,每個人都不能與時代完全契合,所以他們一定有自己力所不及的地方。決定他們和時代契合程度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身的定位,以及這背後每個人不同的人性。 這就決定了沒有誰能逆天時而行

而權謀,在大勢所趨面前就簡直微不足道。在【紙牌屋】和【瑯琊榜】裏,權謀是主菜,可是在【大明王朝1566】裏面,「權謀」只是個涼菜。所以我才說,權謀解決不了一切。



二、權謀必須要有根基:

而且,拋開【大明王朝1566】不談,如果真的 把權謀當作主體研究物件 ,我們依然可以認為【紙牌屋】的權謀著實境界不高。安德伍德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來編織陷阱,利用各種輿論武器來構陷對手,這些東西卻並非只有他才有。可是按我的看法,能夠將自身與制度、輿論合而為一的才是真正的高手,沒錯我說的就是【是,首相】和【是,大臣】裏的文官集團。

說起文官集團,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漢弗萊·阿普爾比爵士。但實際上由於該劇是一部喜劇,而漢弗萊是主角,所以他雖然是內閣秘書,但實際上也偶有出醜之舉。在【是,大臣】和【是,首相】中, 真正能夠代表文官集團的是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大十字勛章爵士、高級維多利亞勛爵、前內閣秘書、資訊自由運動主席、西方銀行董事長、IBM集團董事、英國石油公司董事、皇家劇院基金會主席、牛津大學名譽校長、英格蘭銀行副行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英國-加勒比協會會長、英聯邦秘書長阿諾·魯賓遜爵士。

比起漢弗萊爵士在精神病院度過的晚年,阿諾爵士才是真正的出神入化,看他的頭銜就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 內閣秘書才是英國真正的當家人,也是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的麥考夫·福爾摩斯的職位。是「全英國權力最大的人」。 阿諾擅長的是安於幕後的各種操縱,以及如同做生意一樣的政治交換,在政治交換之中暗藏伏筆。 但無論做什麽,都是深深植根於他所在的文官體系,並且最終是為了體系服務,而不是鉆空子破壞這個體系。


三、權謀背後承載責任:

更重要的是,英國在他的手上穩固運轉、不動如山。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了: 法蘭·安德伍德缺乏一種身為最高領導人的責任感。 他的一切作為歸根結底是為了個人的地位和利益,有人可能質疑我,問我嚴嵩和漢弗萊·阿普爾比與他有什麽不同?不同就在於, 各地災荒、四方戰爭,嚴嵩都是要管 ,二十年的閣揆,如果真的一意魚肉百姓不管他們的死活,老百姓早造反了;漢弗萊·阿普爾比也不是道德真空,只是他作為內閣秘書、作為最高公務員秉承的道德觀念和吉姆·哈克作為大臣、首相秉持的道德觀念不一樣。漢弗萊·阿普爾比的道德觀念是英國公務員賴以為生的根基,雖然其中的冗雜煩悶、形式主義簡直不堪入目,但是這套文官體系卻能保證大英帝國的正常運轉。 這就是精英政治,精英政治的關鍵在於「做不到最好,但一定不是最壞」。

所以我才說,法蘭·安德伍德是一個非常不真實的例子。 因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體,它的領導人一定是為整個國家、政府和大部份人民負責的。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事實。一個不負責的人上到封疆都已經是極少數了,更別說中央。鄭泌昌的浙江巡撫根本不是因為他有封疆之才,他自己都明白那是拿他來火上烤。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責任就越重。但從因果關系上講,其實是要反過來的。 沒有責任感的人,能力再大也上不去,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會支持提攜。一旦一個只顧自己的人上到了最高位置,將給整個國家政府帶來災難,到時候誰都倒黴。

可能還會有質疑,那會不會有人完美的掩蓋了自己的野心,瞞過了所有人登上大位呢?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為人就是人,不是神,也不是神人。

說到這權謀說完了,說說人性吧。



【大明王朝1566】最為成功之處,在於這部劇中每個人都是人。

談人性,就談嘉靖的人性吧。

我記得有個問題也邀請過我,問周雲逸和海瑞為什麽結局不同。那個問題我沒答,比較復雜,放在我的系列裏面什麽位置都不合適。但是這個問題我有答案,說其中一條別人都沒說的吧:周雲逸進言時期的嘉靖,身體很好,年富力強,聽不進去質疑;海瑞進言的時候,嘉靖身體不好了,雖然更加多疑,卻也聽得進去話了。雖然這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可還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嘉靖的變化。

說起嘉靖生病,其實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他為了讓自己修道長生這個事落實,他病得哆哆嗦嗦的也不承認。屋子裏冷,非得不穿厚衣服,呂芳走了以後,黃錦來之前,嘉靖抱著肩膀在八卦台邊上,凍得都直不起腰,黃錦來了還得裝一裝。嘉靖攆走呂芳的原因,我們已經說過了,他得意的得意,他也想呂芳。一國之尊能問問呂芳有沒有信來,聽說沒有信,委屈的什麽似的。這很正常,呂芳陪了嘉靖四十多年。在我的第十二問裏,我說了嘉靖的治國之道,我也批評了嘉靖不顧社稷,但我沒否定嘉靖這個人,他身上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從人的角度來看看。那麽首先,問一個問題,誰對嘉靖的一生影響最大?

我的觀點,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這個人,如果讓我評價,我會說他是一個「沒有機會證明自己的人」,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真的貪玩成性,還是只是 「年少未惜歲月長,有朝一日成鳳凰」。 我比較傾向於後者,即如果朱厚照真的壽數很長,他的皇帝會越做越好。但是事實是他三十歲就死了,連個後嗣都沒有,使得 朱厚熜自藩王位上入繼大統,自此朱厚熜一生的軌跡發生了改變,而「藩王身份」也始終都給這位皇帝影響。


劇裏有沒有體現?有。

首先,朱厚熜很有殺伐決斷,而且比一般的皇帝有魄力得多,這是大明朝朱家皇帝共同的好處。大明朝十六帝,少有優柔寡斷之人,朱厚照和朱厚熜屬於裏面格外有魄力的。但是朱厚熜的魄力,更多的是對外人的不信任,嘉靖帝在劇末的時候還跟小萬歷說: 「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數」。 其實就是他一生不信任別人的根本所在。 而追根溯源,自大禮儀之爭開始,朱厚熜就一直都是這麽過來的。


朱厚熜在大禮儀裏到底爭得是什麽? 是爭生父、生母的地位,是從權臣楊廷和手裏爭應有的皇權,這些都有,但更重要的是 爭朱厚熜繼承大位的合法性。 朱祐杬本是朱見深的次子,不是皇帝。如果按照楊廷和的安排,讓朱厚熜改宗到朱佑樘身上,朱厚熜的皇位就是 「祖父朱見深-父親朱佑樘-兄長朱厚照-今上朱厚熜」,他的皇位就是兄終弟及 。而朱厚熜要求追封生父朱祐杬為帝,他的皇位就是 「祖父朱見深-父親朱祐杬-今上朱厚熜」。到底哪一個更據有合法性不言而喻。 沒有合法性的皇帝,就不能完全的擁有皇權,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個理字,皇帝家也得講理。

但是,哪怕大禮儀朱厚熜贏了,他就能擺脫這種陰影嗎?劇中朱厚熜就提起過,他的生父、生母死得都早,身邊連個兄弟都沒有,一個人長大,入繼大統以後,一個人對付好幾百官吏,可是那又如何?還是改變不了他外藩入繼的事實,哪怕別人不說可他心裏忘不了。這就決定了朱厚熜的多疑性格,他總是覺得有人背後勾結起來對他圖謀不軌,懷疑裕王懷疑呂芳懷疑徐階,原因打根兒上都是這麽來的。 但這一層苦痛,是很難為旁人理解的。更是朱厚熜自己不會說出口的。


從這個角度,再看看劇中的朱厚熜。為什麽早年勵精圖治?他需要證明自己。為什麽晚年沈迷修道安於享受?因為他發現他辛辛苦苦克制自己,對於朝臣的威懾力還不如隱於幕後翻雲覆雨呢,他還能繼續他鐘愛的道教事業,還能享受剛刨好的松木桶的松香味,還能用和田玉的法器到處敲,他不是更神秘、更有掌握感了麽?

還有就是,劇中時常說起以前的事,卻從來沒人提過「先帝」。估計這個詞在當時都是個禁忌詞語。總之嘉靖身上很多事情,第十二問從皇帝理解不了的,到了第十三問從這個角度你發現都能解釋,而且劇裏怕你忘了,還偶有暗示,實際上就是希望觀眾們不要忘了, 嘉靖也是人。


人能完全克制自己麽? 嘉靖作為九五之尊,他如果想擁有絕對權威,他就應該永不示弱。哪怕有失態之時,也應該是背著所有人的、然後自己還能挺過來,這是我們一般人理解的。可是大家看他真得能做到麽?面臨死亡的恐懼,他也知道找李時珍看病;面對海瑞的奏疏,他也知道找徐階談談心裏話;徐階勸慰他的時候,他鎮定下來又讓徐階去熬藥。 人不是完全能控制自己情緒,讓自己完全指向自己的所謂利益目標的,那是機器人,不是人。


人人都說徐階太狡猾,老謀深算。可是就剛才那個提到的鏡頭,嘉靖跟徐階說黃錦不在,讓徐階把藥熬了。嘉靖那麽說代表嘉靖還想重燃生命之火,徐階流露出的欣慰之情完全不是作偽。 徐階就回答的一個「是」字,那個表情動作語氣語調比他跪在玉熙宮前嚎啕大哭的時候要真誠一百倍,他對嘉靖這個皇帝保留了一輩子,但是那一刻一個「是」字卻是毫無保留的傾吐。 大家可以再去看看四十五集,感受一下,那是徐階全部劇裏最真實的一幕,比「準備廁紙,老夫出恭」還真實。徐階也是陪王伴駕十多年的人,嘉靖有病他能不著急麽?看嘉靖意欲振作,他能不欣慰麽?這才是活生生的人。

我看

@吳易

先生的答案,說導演張黎給海瑞加了一幕戲,就是海瑞和海妻單獨相處的時候,海瑞抱著海妻去鎖門,還故意讓海妻鎖不上。這段戲在小說裏是沒有的。包括海瑞和阿囡一起玩耍,更是放在海瑞第一次出場。父女追逐玩鬧、夫妻間打情罵俏,放在海瑞身上好像格外的不合適,但是這個劇情卻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了解。那就是這把大明朝的神劍,回到家裏也只是個普通人,很愛妻子,很愛女兒,這非但不是降低了他的人格,反而是提升了我們對他的敬仰。 一個人,如果生來就六親不認七欲全無,那麽他做什麽都很正常;可如果一個人只是個普通人,有情有義而且情義細膩,在國家存亡之際仍然奮不顧身抗爭天聽,上疏之後表現出了那麽堅韌的力量,這才能證明他堅持的東西是多麽的寶貴。而聯系到他早已落水而亡的女兒、因他獲罪得不到救治的海妻和腹中胎兒,還有他七十多歲孤身一人的老母親,才能越發感受到海瑞一家人的偉大。

我在十二問的末尾,我說最後這部劇還得落在人性上,有人不同意。其實別說這部劇,天底下所有事都得落在人性上,因為我們是人, 我們所思、所想、所觀、所聞、所為、所欲為,無一不是經過人性而來。

總說人性是矛盾的,其實也對也不對。不對的地點就在於,人性是多方面的。本身不是兩極沖突,而是多個方面一起集合的結果。 【大明王朝1566】作為一部謀定天下的劇,它所描繪的地方太多,實則落在個人身上的筆墨並不算多。

我最開始提到的【家有九鳳】,是我認為群像劇中最巔峰的作品。它講得是70~90年代,初家老母親和九個女兒在時代大潮裏的家長裏短,非常平民的一部戲,但最讓我觸動的就是我看這部劇裏的人,給我的感覺就熟悉到他們就跟我家親戚一樣,那裏面的角色根本分不清是本色出演還是劇情需要。舉個例子,初大鳳作為大姐,每次吵架都和稀泥,結果老八集資出事的時候她就能舍出自己把老八送走,可是她看老太太糊塗了又在賬上做手腳瞇點錢,這些行為其實也很矛盾, 但是都發生了以後我們卻一點都不覺得矛盾,因為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的。

做每件事情之前,不僅是結合人物性格,更要看當時的環境,甚至只是這個角色的靈光一現,冥冥之中就那麽決定了,這些不是等量齊觀的計算和設計能夠實作的。否則怎麽解釋呂芳所說的楊金水,「好的時候比誰都好,壞起來比誰都壞」?

【紙牌屋】在人性問題上塑造的讓我覺得理解不了。法蘭和基利爾在劇中的所有作為,用四個字「野心勃勃」就能全部取代,可背後的因素交代雖然有,可是卻讓我覺得無法被說服。基利爾跟前男友、慈善機構的中年婦女秘書一直到第四季跟她的母親,一脈相承。所以我看到第四季的時候我都不用看,劇情一定是為了她去大選把她媽犧牲了,反正早死晚死也得死。死之前一定內心掙紮一下。 太套路了。我有時候都覺得美劇在塑造人物之前,好像只給了這個人物一條或者兩條簡介,然後所有的都順著這條簡介去,順著一條道創作就一定會誇張,講究誇張的不應該是長篇幅的電視劇而應該是凝練的話劇。


我不知道【紙牌屋】在創作過程中是不是借鑒了話劇元素,但我覺得【紙牌屋】作為一部季播劇,它的人物創作卻是運用的話劇的人物手法,調準一個點極力渲染,但話劇篇幅有限,跨度雖大,事情不多,一針見血效果最好;可是【紙牌屋】規模宏大肯定遠超話劇,它的人物塑造卻顯得實在太單薄了。以至於 形象不夠矯情來湊。 法蘭·安德伍德,只需要把素兒推下去這一件事,他殘忍的一面就足夠了,幹嘛還給他吃排骨擦手的鏡頭?尤其是出門掐死狗那段劇情,看得我真的很難受,我覺得很矯情。就好比楊金水跟法蘭一樣,總是有一種謀劃帷幕的陰惻,可是如果忽然來一段劇情,楊金水在毀堤淹田之前為了表明他的心理,讓他掐死一只貓……你想想你會覺得非常荒誕。


當然了,法蘭·安德伍德竟然自己去殺人也是很荒誕的一件事。在【大明王朝1566】裏除了何茂才妄圖肉體消滅海瑞以外,我真不記得哪裏還有類似的劇情。

法蘭·安德伍德出身低下、始終都野心勃勃妄圖上位。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可是在給他附加劇情以後,卻沒給他更多的人性著墨,以至於我根本就不明白他當總統的意義在哪裏。他甚至除了怎麽競選、怎麽打敗敵人、怎麽保住總統寶座以外的事情都不做他想,在第三季的外交舉措上顯得他都不像一個超級大國的最高領導人,那他占著這個茅坑到底是為了啥?就為了證明他比誰都強?那他已經占了這個坑了,他都沒有下一步的思考麽?

在我看來,【紙牌屋】背後有一個怪圈:法蘭·安德伍德野心勃勃,善於構陷,一心向寶座發起沖鋒。前兩季透過各種手段,最後成功將沃克拉下馬,可是由於他是黨內接班不是民選,所以第三季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在努力過程中,基利爾越來越不滿,夫妻從間隙發展到對壘,就是第四季的內容。不出意外,第五季就是法蘭的進一步變態和他的全域崩盤。因為法蘭不僅沒有身為領導人的責任心,也沒有身為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他只有坐上總統的能力。這一切似乎也能解釋,那我就只剩一個問題:

這種人真的存在麽?

我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一星半點的共鳴,無論是【是,首相】還是【大明王朝1566】,我都能夠大致理解為什麽這個人要這麽做,有足夠的鋪墊。但是在法蘭·安德伍德身上我根本感受不到共鳴。不知道是我水平太次還是他水平太高,但我只覺得他不真實。所以我越看越不想看,越看越若有所失。想想當年,我看著他在酒會上穿梭,說自己是個水管工的時候真是被他圈粉得不行,不知道為什麽四季下來會是現在這個印象,可能真是審美疲勞吧。


但我得說一句啊,無論為什麽,反正不是凱文·史派西的錯。


反觀【大明王朝1566】,它裏面每一個人物無論主要次要,都非常立體,經得起推敲,這當然不僅僅是導演處理得當、演員演繹合適,更是編劇在創作之初就有的綜合把握。不一定刻意為之,說不定有的就是無心插柳,但劉和平高超的文學功底,在下筆之初,早就有了一份渾然天成。

所以我喜歡【大明王朝1566】,更有信心去解構【大明王朝1566】,因為這部劇裏面的人都是人,我也是人。可是很多劇裏,人不像人,像聖人、像惡人。 我沒見過聖人,也沒見過惡人,我只見過人 ,所以我敢講【大明王朝1566】,反而越來越看不懂【紙牌屋】,就是這樣。



這個問題雖然是大明第十三問,我卻把它寫成【紙牌屋】主角了。雖然也把我想談的嘉靖的人性基本點都說完了,但是仔細看看還是【紙牌屋】居多。不過整個系列都說大明,今兒個換換口味倒也無傷大雅,我也不是只看過【大明王朝1566】……只是我提了這麽多電視劇大家不一定都看過,可能看的有點累。

還差一問,第十四問,綜合評價【大明王朝1566】,全系列就結束了。

謝謝大家。


修改一下,補幾句話吧。

我真的不是黑【紙牌屋】,我對它的喜歡,現在連票友都不算,看到第三季的時候就讓我怎麽說呢,就是審美疲勞。一個勁快進,看得時候也總走神,這部劇讓我覺得它不能說服我,就一個勁往前走,可是換湯不換藥。

因為這個元素,可能我對它理解得真的不對,所以還是主要看我寫【大明王朝1566】的部份吧。對【紙牌屋】有高見的,也希望能夠暢所欲言,直到給我一個被說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