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Bose qc30 實際使用體驗怎麽樣?

2016-10-13數碼

2019年10月29日更新

AirPods Pro,千呼萬喚始出來!

2019年6月更新

原答案已經是兩年前了,謝謝大家的討論

當時買的1000X和QC30都是剛出的各自的第一代型號,兩年過去如大家所知,市面上的降噪耳機已經層出不窮,然而,在現在這個「降噪」功能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日常耳機的必備功能的背景下,個人最期待的Airpods 依然沒有降噪功能...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也很失望吧

我自己的QC30早已送人,現在手中還有的降噪耳機依然還是這台Sony MDR 1000X 一代,現在已經出到第3代了好像,就像原答案說的那樣,我更註重的是降噪這一要求,這台1000X的音質也不差,質素也從沒出過任何問題,所以現在任然是我的主力耳機,這兩年來見佩戴這款耳機的人越來越多,我想也可以說明這款索尼耳機的口碑。

這兩年來,降噪耳機這一原本小的產品分支慢慢變成主力產品,通勤和個人對環境噪音控制的需求使得各個廠家不斷推出和更新降噪耳機這一產品線,在保證音質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降噪能力、舒適度、便捷度、續航能力和軟件的提升能力已經有很大進步。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我們需要降噪這個功能是因為大家日常使用都是在一定嘈雜的環境當中,需要降低耳機音量來保護聽力,而在通勤途中,健身房,或者散步途中我們聽音樂,聽音訊節目,學習外語等等這些是不需要完美音質的,我想好好聽一張專輯,想認真練習聽力那盡管在家,在圖書館這樣基本噪音可以忽略的地方。所以盡管這個問題問的是QC30的使用體驗,但我想大家都是想找到屬於自己使用場景最多的那一款,入耳也好,頭戴也罷,都有它們自己的優點,當你選擇買哪一款耳機時其實只要想想自己在不追求高品質音效下願意犧牲哪些、或者更願意選擇哪些?是降噪程度?外觀?舒適度?續航能力?亦或者是價格?畢竟現在可選擇的產品更多了,更新換代也一如既往地快,但它只是我們的工具,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和金錢在選擇這些大同小異的產品上,它們的作用是為我們更好地服務,幫你隔絕大部份的噪音,讓你更放松地聽聽音樂,或者更專註地聽一段外語或有聲書,這不才是我們使用的最終目的嗎?

再次謝謝大家^_^

2019年6月17日

大理

今晚一輪明月映洱海

——————————————————————

昨天剛剛拿到從亞馬遜買的Bose qc 30

之前問一直用的降噪耳機市Sony MDR-1000X

沒用過Bose qc35 ,因為有了一個頭戴的索尼為了輕便才考慮QC 30,所以就我用過的這兩個降噪耳機說說自己的一點感受

先說說我買降噪的原因,我自己做個體的,在一個邊貿城市開個小批發商店,我們這個市場比較集中比較熱鬧,人流車流都大,我的位置又恰好在路邊,所以各種大車小車拖拉機,吆喝聲,車喇叭聲...從早到晚很是刺激。

之前一直用一個小耳塞,算是被動隔音的Sony XBA-1AP

那這現在在我知道主動降噪的存在後自然就是要棄之無味了的

還有一個頭戴的Sony MDR-1ADAC,內建放大器,一次充電能聽6到7個小時

看到這裏自然電視機前的您已經猜出我是一個索尼狗了...

沒買降噪之前也和大家一樣上網看,看的最多的一句話相信就是「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然後就開始不可收拾的每天看各種牌子的降噪耳機

當然名氣最大是Bose,無奈那個時候哪哪都沒貨

所以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我立馬就在萬花叢中看到了Sony MDR-1000X

第一次戴上以後的感覺(當時正好白天在店裏),說「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其實沒那麽神,但卻一點也不為過,除了比較大的人聲,車喇叭聲以外。汽車引擎聲,摩托車,拖拉機聲(雲南邊境城市嘛)基本聽不到了!雖說夜深人靜時開降噪有一點點底噪,但開啟音樂或音訊後沒有任何影響,音質的話聽了好久感覺和1ADAC沒分別,可能我是個木耳吧(雖然我不願承認),也可能是因為1000X也內建放大器的原因(我自己平時都是連線Iphone和MAC所以LDAC功能沒法體驗,即使能用我覺得我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充電的話一次充滿可以聽將近20小時,只是頭戴耳機的夾耳和悶熱確實是個遺憾,索尼的做工我一向放心(也可能是我運氣好吧)但我對1000X總的來說是大於預期的滿意,價格2889.

現在來說說Bose qc 30.

包裝很精美,送一個硬質的收納盒和兩個不同尺寸的耳塞膠套,一根線

充一次電用10小時是官方數據,其實我也沒刻意算過,這麽小一個裝置其實也沒多大地方放個大一點的電池

項圈是很軟戴上很舒服的那種感覺,因為麥克風在耳塞上所以顯得耳塞大一點,佩戴也舒服

接下來談談降噪的體驗。降噪效果並沒有1000X好,如果用百分比來形容那麽索尼降噪是95%,QC30是70%,這是我自己在同一場景中的體驗結果,QC 30可以降低很多噪音,但還是能聽到汽車,摩托車的聲音,雖然小了一些。當然我說過了我沒用過QC35,拿頭戴耳機和耳塞做對比可能不恰當,但我只是說自己的實際體驗。

QC 30可以調節降噪大小,可以直接調節耳機線上的線控鈕或者在專用APP上調節。同樣1000X可以用兩種模式調節降噪的程度。這些功能都是為了在你需要聽別人說話或者廣播時方便你不卸掉器材的設計,但我個人覺得是雞肋,誰買降噪耳機不是為了「全世界都安靜了」不是麽?但不得不提一點1000X右耳的快速提醒功能,既當你要聽環境音時用手捂住右邊耳罩,麥克風拾取環境音播放,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你就不必拿下耳機了,而且同樣在右耳罩上透過單指的觸控操作你可以控制音量大小和播放暫停,還有下一首上一首。這已經比QC 30 方便太多。

再說音質,之前說了1000X和1ADAC在我這個木耳(雖然我依然不願承認)聽來沒多少區別,只有在聽交響樂時確實有些很小的細節1000X表現不出來,但QC 30 確實音質不如索尼一些,但相差在我自己體驗下來也不大,QC 30的低音比索尼強一些,人聲有點悶。

總結一下

頭戴的1000X佩戴舒適度,和便攜性上不如QC 30,這也是QC 30的主要優勢,很多人可能覺得掛個黑漆漆的圈在脖子上太難看,可我覺得挺酷的,非常有科技感!項圈和耳塞都有很好的舒適度。但在音質,電池續航和最重要的降噪上QC 30 確實不如1000X。

如果你不願意用頭戴式降噪藍芽耳機,那麽QC 30是一個好選擇,輕巧,舒適,還很酷!

這就是我對Sony MDR-1000X 和Bose QC 30的實際體驗和對比,雖然這對比不太合適,但是...誰管他呢~

索尼粉,但不是托

知乎最認真一次回答,還圖文並茂的,希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