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人能分辨出無失真音樂與非無失真的區別嗎?

2015-01-13數碼

===2020.4.12補充說明

添加了Foobar2000、千千靜聽 v7.0.4、Spek音訊檢測0.8.2等一系列音訊操作軟件。

連結:https:// pan.baidu.com/s/1VhcCAW 5SziksN3cidVrZQA

提取碼:267t

s/1VhcCAW5SziksN3cidVrZQA 提取碼267t

(本節終了)

===2019.2.23補充說明:

1)文中有幾處小錯誤,望諒解,由於絲毫不影響結論,故我也不打算修正以保持原汁原味,請諸位放心食用

2)安利一下「es檔瀏覽器」及其的內建音樂播放器,這個播放器功能局促、極少部份無失真無法播放,但它有個牛逼之處:可以直接播放網路上的芳鄰共用資料夾內的歌曲,結合es瀏覽器主程式,可以極其方便的聯通pc和安卓器材,幫助你更好更方便得管理好自己的歌曲庫。

(本節終了)

===

主題回答內容:

首先推薦下載一個【spek 0.8.2】軟件,開啟你下載的mp3看看頻譜,簡單看看一刀切是不是明顯刪除了不少資訊,根據一刀切下去狠不狠,你大致可以分辨這首歌無失真音質是不是會有明顯提升了。


這裏我有幾個歌曲的頻譜曲線:


第一首:鄧紫棋的光年之外

上面的圖是24M(878K) flac格式無失真,下面的圖是9M(320K )MP3恒定碼流格式。
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從曲線來看,聽感上可以預測很難會有大的差異,反正實測我是聽不出來。
這是一個經典的對比結果,這種壓縮結果極其的常見;
你可以在試想一下,如果是128K(砍在15Khz以下,並且再砍掉0-15khz裏的一些有遮蔽效應的聲音),這首歌無疑不太好聽了。


第二首歌:SIA的 Cheap Thrills.m4a,大小7.7M

你看到這張圖,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哇,這不是無失真麽?為什麽只有8M(320K)?
這就是iTune ACC音樂檔牛逼的地方了,用30%大小的動態碼流,能搞出可以和無失真相媲美的音質,你還敢迷信320K和1.4M的區別麽?如果有人號稱能分辨這個320K和無失真flac的區別,必是他的幻覺好吧!
第三首:【魔力寶貝-法蘭城】,號稱320K,尺寸7.4M

這貨真的是320K嗎?很明顯是個假貨,也就96k音質!
市面上有不少無失真flac、APE,都是這種偽劣產品,你不去鑒別,根本不會知道。


第四首:涅槃名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flac 118M(3M+)

這是24bit 96khz的母帶(90年代的),很遺憾聽感還不如經過制作加工後的16bit成品,因為母帶有底噪。


第五首:被砍的血乎淋拉的320K,以及隨便你怎麽砍,都沒什麽區別的老曲子。

這是鐵叔的dance life(320K mp3)可能選了一個高品質的源頭進行壓縮,反正成品有點慘,而且不知道為什麽砍在18Khz這裏,0-18Khz還被砍掉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這貨是我十幾年前就下好的久石讓名曲【Summer】(MP3、320K),我不知道這是用什麽源整出來的,我相信就這種垃圾源頭,壓成128K也區別不大。
================


所謂無失真,通常指將cd唱片壓縮為ape、flac格式檔,這種壓縮後的音樂檔被播放器解壓播放時,幾乎可以完全重現直接播放CD的音質。

所以談無失真,首先得看壓縮前的原始檔、源音軌的質素如何,脫離源談無失真,意義不大。
這裏我們可以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有一張cd某個音軌是四分鐘,全程沒有任何聲音一片空白,那麽無論你抓軌成無失真、320k、192k還是128k,乃至錄成16k的音質,都是沒區別的。
因為這個源低中高三頻全都沒內容,失真壓縮削來削去砍掉的全是空白。
這個跟影片檔的壓縮是一個道理:一片黑屏的4k影片,哪怕壓縮成320*240,也跟源沒什麽區別。
所以談app的無失真音質和普通音質區別大不大,還得看源的質素高不高、音樂的復雜程度高不高。

網上有些玄學家和一些過度自信的人,會吹噓說自己用好器材,一耳朵就能聽出192k甚至320k和無失真音質的區別,這完全就是bullshit!
有很多流行音樂幾乎沒什麽低頻和高頻,有時候就一把吉他加女聲,根本沒什麽有遮蔽效應的音:失真壓縮320k第一刀砍去20k赫茲以上,啥都砍不到;到192k再砍16khz+,還是砍空氣……這種情況底下,就算是金耳朵也不敢保證說這種曲子他一定能聽出區別。
典型比如meav的One I love,前面只有人聲,第12秒你聽見口水聲又如何?5塊錢耳機都能聽到。

還有一些古董歌曲,在那個年代錄制器材、錄制水平糊制作水平都很差,弄出來的cd或唱片音質遠遠比現在差好多,這種情況底下,怎麽無失真都沒用,失真壓縮後跟無失真區別也很小。
如果檢查這些源,你會發現直接沒有21khz以上的音
這種類別的音樂,無失真和失真128k區別很小。

所以,無失真失真只有復雜音樂比較容易有明顯差距,尤其是高中低頻混雜、如一些交響樂或其他類似的、三頻俱全、樂器數量多的音樂。

最終,我給你一個比較「通俗易懂」的總結:
各大APP(QQ、兩酷、網易、蝦米等)目前幾乎都是700-1400的無失真ape、flac,這種屬於最常見的無失真格式,而mp3檔自身壓縮格式就有固定碼流和動態碼流的區別,音質明顯也是動態碼流mp3更好,但一般聽眾根本分辨不了也不會去鑒別聽到的mp3到底是固定碼流還是動態碼流。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信:128k mp3格式很多歌的音質都是損失「慘重」,所以建議有條件還是盡量去聽320k mp3和無失真ape、flac格式的歌。

還有一件比音源選擇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首先提升你的播放器材,我們知道年費大概會是88-128元,如果你的耳機連百元都不到,與其投資獲取好音源,還不如投在耳機上。


我的最終建議是優先投資硬件,然後再考慮音源選擇。

(主題回答章節終了)

======= 有關CD唱片(音源)保存期限的提醒:

光碟不能永久保存資訊

「在普通消費者記憶中光碟介質的CD和DVD是可以作為一勞永逸的收藏品的。但是經過20余年時間的檢驗,一勞永逸的收藏品成為了泡影。」美國福爾斯質素檢測機構的杜文·弗萊爾說道。
日本在大阪公園的角落埋藏兩個「時空膠囊」,放入當時代新出現的物品進「時空膠囊」,在1980年的時候一張音樂CD被放入其中。20年後,當挖掘者拿出CD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CD已經不行了。

威脅光碟壽命的問題主要來自於CD表面覆蓋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樹脂。【日經科學】曾經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提醒世人註意光碟儲存時代的保存期問題,文章中明確指出,本以為耐腐蝕的聚碳酸酯樹脂辜負了人們的期望,盡管用肉眼看不出其上的變化,但是其表面細小的腐蝕都會引發數據資訊的遺失。

澳洲CD收藏者奧格斯丁悲觀的說:「如果再過50年,當原來的磁帶儲存資料都不能使用了,而CD也都過期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所有儲存的資訊都難逃遺失的厄運。」

比CD音樂和DVD電影收藏更為危險的是近幾年流行的光碟備份行業,不久前荷蘭Pc-Active雜誌的一項測試似乎印證CD—R磁碟機片制造商在撒謊。Pc-Active的測試橫跨了2年時間,測試了30種不同品牌的CD—R磁碟機片,測試結果令人震驚,有很多CD—R光碟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無法讀取了,在測試文章的結尾Pc-Active寫道:「一般認為CD—R至少在10年內有效,甚至有廠商號稱可以維持一個世紀。可我們測試的結果說明他們都在誇大宣傳。」

摘自 【三聯生活周刊】

答主提示:網上很多熱心網友釋出的抓軌無失真,有時其音質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的美好,受限於是否正版、保存好壞的影響,這些抓出來的「無失真」也許並不那麽盡如人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比如磨損度較高或年代久遠的盤,用eac抓軌,幾乎一定是會頻繁報錯的,而一些被人為加了料的盜版,其自身本來就跟正版的聲音不一樣。

如果您是一個CD收集狂魔,務必要註意保管期限的問題,當你到70歲的時候,這些貨也許已經不能聽了,黑膠唱片的保管期限理論上要長的多----即便你不喜歡「收音機」化的黑膠碟片。

下面是一張介質保管期限圖片,好事的朋友可以繼續看下去:

(我不喜歡黑膠唱片的聲音,但不得不承認這貨保存時間確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