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花了 9k買55寸電視 的我,顯然是以畫質或者叫效能為第一優先考慮的,下面說說原因。
由於工作的關系,公司各個會議室、直播間裏都擺著小米家的大電視,85寸、98寸應有盡有,(這裏不是說小米的電視不好,一會會說我的選購過程)但是有時候在大螢幕上投個屏、連線電腦之類,就能看到 嚴重的色偏、色差 ,特別是同事用macbook這樣高色彩還原的電腦看更加明顯。
原來我以為電視螢幕夠大,紙面參數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在這麽多會議室裏待過之後,我的看法改變了。
當然,如果不考慮預算,自然是尺寸又大畫質又好的電視才好,但顯然這是不現實的,每個人在電視這個東西上面的投入是有限的,所以二選一是肯定的。
以小米為例,那些75、85只要小幾千塊的產品,可以理解為商用電視,就是真的用來替代投影機的會議室方案,雖然看影片還是震撼的,但暗部細節、對比度、色準大多有一些問題。
而同樣是小米電視,高端線的 小米電視6至尊版 ,65也要7500, 大師OLED系列 更是直接幹到9000。這兩款幾乎是越級打擊的極致了,唯一的問題就是還是有一些廣告,哪怕做了針對性的最佳化。
之所以沒有考慮上面這兩個,核心原因還是尺寸,因為65寸對於要在旁邊擺個蕨類的我們家來說,稍微有一點點大了,這是出於家庭和諧的考慮(並不是)。
所以有人猜到我9k買了啥嗎,其實我買的是 三星Neo系列的QN85A ,買55寸主要還是因為沒錢上65,因為差價達到了5k。
除了三星在 mini LED、色準控制、畫質表現 等通電參數的強大外, 工業設計、產品做工 也是我很看重的一個點。金屬超窄邊框真的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由於家裏沒有真正的電視櫃,而是使用MUJI的收納架,因此我的電視擺放區域寬度只有不到30cm,而大多數「劈叉」支架的電視都超出了這個範圍。因此你可以發現,我考慮的幾台電視,無論小米還是三星,都是 中央支架設計 ,而三星的厚度控制,更是讓 機器後面還留有一定的空間 。
我之前考慮過索尼、海信、LG、小米,最終選擇三星真的就是為了畫質和做工,不然可能LG C1更好一些,但OLED燒屏的潛在風險,還是讓我猶豫了。
下面說一下最近一段時間的使用體驗。
系統方面 ,tizen不能說不好,但還可以更好。
急速開機,甚至自動開啟待機PS4,這種體驗相當奇妙,感覺電視終於懂我了。 但封閉系統帶來的是國服缺乏套用的尷尬 ,沒有那些海外影片平台,當然有了也很難看到內容。國內影片平台的片源大家都知道的,4K也就B站可能有一些了。
至於觀感,從買來到現在都一直在看魔戒,大光比、極限弱光這些場景還是很多的,除了字幕有時候會因為動態調光變暗那麽一點點, 暗場的表現絕對稱得上驚艷 。
操作上,一個極簡的太陽能遙控器,並且是type-C口的,很輕,很好操作,雖然沒有背光,但這麽幾個按鍵,盲按就是了。
綜上,如果希望在預算內買到一台可以用得久的電視,還是盡可能選擇效能好的,特別是畫質好、廣告少,做工至少不能太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