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國內人形機器人公司都有哪些,跟國外相比差距有多少?主要技術壁壘是什麽?

2015-09-09數碼

參照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我想從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有哪些合適的創業團隊或公司? - 知乎使用者的回答

1. 對於「雙足行走」的類人機器人:

國內而言,研發大型類人機器人的商業公司目前應該是沒有,創業團隊應該也沒有,只有科研機構在實驗室裏做;小型類人機器人有一些,但是幾乎沒有做出名氣的公司,也沒有像NAO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

如果一定要列舉國內研發做類人機器人的公司的話,優必選(

UBTECH - Leader in Intelligent Service Robot Industry

) 算一個,雖然產品功能、效能、知名度上離NAO還有一定距離(當然產品定位也是和NAO不一樣的,他們代理的NAO賣10萬,自家的機器人賣5k),但是至少看起來是在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希望將來能做出足夠牛逼並受到市場認可的產品。

2. 對於寬泛的「人形機器人」:

可能很多人認為外形看起來像人的,就算「人形機器人」,比如軟銀聯合aldebaran研發的pepper也是自稱為首款設計用來陪伴人類的人形機器人,其實上半身挺仿人形的,下半身就草率了點(請關閉腦洞收起猥瑣的笑容-_-)。如果算上這類機器人的話,是不是現在市面上大部份巡線端菜機器人看上半身也是「人形機器人」啊...

3. 技術壁壘:

如果僅僅是為了做 外形 仿人(上半身外形仿人),我認為沒有技術壁壘,可能最多算有些設計品味方面的差異吧(請對比大部份端菜機器人和pepper...)

如果是為了做 行動 感知 仿人,技術壁壘在這麽幾點:

1)電機和傳動機構:高端的電機基本上要用進口的,高端的液壓基本上是買不到;貴是一方面,還要用得好,比如同樣maxon的電機,Schaft能上超級電容上液冷讓幾十公斤的機器人自己跳起來。

2)運動規劃和控制:這是純科研實力較量,不是有idea有投資人有程式設計師就能做的。

3)視覺與環境感知:這不是仿人機器人特定領域的挑戰,是所有期望做到具備商用價值的自主移動機器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目前國內公司對這塊關註的不多(做視覺的風口現在大概還剛吹到手機app人臉辨識吧)

4. 其他:

國內沒有在這個領域看到突出的公司,除了技術本身的門檻,還有些其他因素,比如商業環境,做一個前期研發投入很大,並且看不到明確的短期回報的專案,你要怎麽講故事獲得投資呢;再比如人才,前面提到的技術問題都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去解決,這些人才國內不多,但還是有,不過大部份可能會選擇去風頭正勁的互聯網行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