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有沒有推薦的學生黨頭戴式耳機?

2021-07-23數碼

相比入耳式和耳掛式的耳機而言,頭戴式耳機的選購難度相對最高,因為有很多外在因素都會影響實際聽感,特別是對於預算不足的學生黨而言,所以寫下了這篇頭戴式耳機的選購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選購上的幫助。

作為一個老音訊消費者,我對於選擇頭戴式耳機的準則就三個字:輕,奢,舒

輕就是耳機重量不宜太重,要方便攜帶且久戴不覺得壓頭。

奢就是在預算範圍內盡量選擇有足夠逼格的耳機。

舒就是耳機佩戴上舒適感非常重要。

目錄

一,選購頭戴式耳機註意事項

1.無線傳輸規格
2.配戴舒適度
3.降噪能力
4.外形設計(逼格是我最看重的)

二,頭戴式耳機選購需求導向

1.用途
2.前端(使用什麽器材推耳機)
3.喜歡的音樂類別

三,高性價比頭戴式耳機推薦

入門級頭戴式耳機優選(100-500元)
優質性價比頭戴式優選(500-1500元)
高端頭戴式耳機優選(1000-2000元)
終極發燒頭戴式耳機優選(2000元以上)

在開始正文前,先滿足部份懶癌患者的需求,作為一個合格的種草選手先給大家種草一款當下個人心目中對於學生黨最值得購買的頭戴式耳機。

  • 學生黨性價比首選:聲闊Q20+頭戴降噪耳機
  • 耳機特色:40mm大動圈單元,雙饋式主動降噪
  • 作為聲闊的老粉,我在Q20+釋出後的第一時間就入手來給大家做個測評,收到耳機的時候還是有點小驚喜的,,實物比官網的效果圖要好看不少,做工用料還是比較紮實的,耳機的細節方面做得還算不錯,采用了可折疊式的設計並且做了輕量化處理,非常的小巧,還附贈了耳機收納袋,對比399的正選價不可謂不良心。

    Q20+在 硬件方面搭載了40mm的驅動單元,並且采用了高強度聚酯纖維加天然蠶絲復合振膜 ,雖然是基礎版本但是軟硬件面面俱到,該有的都有,耳機的聲音環繞效果非常棒,方位感也特別強,音質在這個價位也屬上乘了,看電影的時候人物聲音清晰有層次場景內生效入耳感非常真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Q20+的聲染色,音域很寬,中音清晰,高音也稱得上透亮,聽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足夠了,看電影代入感會很強。

    其次是 雙饋式主動降噪,Q20+采用了目前市面上降噪效果的方案之一, 結合了前饋式和反饋式的結構,前饋式降噪把握第一層降噪,反饋式則是對第一層降噪遺漏的噪音在進行拾音處理,達到一個高效的降噪目的,並且降噪有三種模式可選,無論是室內室外還是通勤,都有一個更優處理方案,使用過程中基本感受不到主動降噪功能帶來的底噪,對底噪控制的也不錯,在廚房開啟油煙機都基本聽不到噪音。除此之外, Q20+的續航能力也是這個價位的佼佼者,開啟主動降噪的情況下可以做到40小時的超高續航,關閉時更是強悍到60小時續航

    整體來說,Q20+的音質和降噪效果對於非發燒友來說足夠用了,這樣耐聽的耳機正選價才400元不到,尤其是對於學生黨來說確實是物超所值。

    一,選購頭戴式耳機註意事項

    1.無線傳輸規格

    SBC 是最早的音訊編碼格式,位元速率較低壓縮率高,音質較差。

    ACC 是一種高壓縮比的編碼演算法,聽感好於SBC。

    APTX 是CSR公司的專利編碼演算法,擁有更低的延遲和傳輸碼率。

    LDAC 是索尼推出的全新無線音訊編碼技術,目前藍芽編碼中音質最佳的編碼。

    2.配戴舒適度

    舒適度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特別是頭戴式的耳機。必須考慮到耳墊以及頭墊材質的親膚性和柔軟度。沒有壓迫感的機型,可以讓我們長時間配戴耳機卻感覺不到負擔,如果機型和自己的頭型契合度高,耳機可以完全貼合自己的耳朵,還可以減少漏音的問題以獲得更飽滿的中低頻效果。

    其次重量也是不可忽視的,挑選既能兼顧效能又輕量化的產品,找到和自己最契合的佩戴感。

    3.降噪能力

    被動降噪 其實就是用個東西堵住你的耳朵,用物理法隔音。

    主動降噪 還有個別名叫拾音降噪耳機,拾音就是透過麥克風來監測外界的噪音,然後透過發出聲音相抵消檢測到的噪音來實作降噪的目的。

    在合適的雜訊種類下主動降噪才能發揮出他的最大效用。但是如果是在環境安靜的情況下,開啟主動降噪相當於是在劣化耳機的音質。所以如果你的使用環境趨於穩定安靜的話,大可以少在降噪方面投入無謂的金錢,沒必要花錢在一個用不太到的功能上。

    4.外形設計(逼格是我最看重的)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B&O BeoPlay系列產品,今年來無線聆聽的崛起,讓頭戴式耳機成為可以長時間戴在頭上裝逼的東西,反正對於我這種木耳來說,逼格大於一切。

    二,頭戴式耳機選購需求導向

    1.用途

    如果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嗨的,可以考慮開放式包耳大頭戴,如果是要帶出街的那選擇半開放或封閉式的壓耳式的會更適合你。

    2.前端:使用什麽器材推耳機。

    簡單的說,前端推力基本指的是能提供多大的電流輸出。

    耳機方面,有兩個相關參數,一個是阻抗,一個是靈敏度。阻抗越低,靈敏度越高,越好推。

    靈敏度就是說像類似於手機和整合音效卡的器材推力不足,如果耳機功率過大就會因為推力不足而導致無法發揮耳機的實力。

    所以針對自己的前端,選對阻抗和靈敏度至關重要。對於500元以內的耳機來說,選擇低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才更容易被手機驅動。

    3.喜歡的音樂類別

    因為耳機調音的不同,每一款耳機的風格是迥異的,要根據自己偏重於低音還是人聲亦或是喜歡搖滾電音等,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定位耳機也非常關鍵。

    三,高性價比頭戴式耳機推薦

    當然這裏面有很多是我自己燒過的耳機,也有不少是雲推薦啦,畢竟我也沒有能力把所有耳機都一頓爆買,所以就帶著大家和我一起種草啦~

    入門級頭戴耳機優選

  • 學生黨頭戴式耳機入門款推薦:iKF King
  • 耳機特色:40MM大動圈單元+ANC混合降噪
  • 耳包的外圈都是蛋白皮,非常亮麗耐看,配合上空氣感記憶海綿讓這款頭戴式耳機在佩戴上輕盈透氣且親膚柔軟,伸縮支臂和旋轉頭罩的設計處處透出iKF對於外設產品的專業和用心。

    40mm的動圈單元配合純正低頻音效,iKF的耳機就是突出一個低頻方面的充沛量感,下潛度也十分深, 聽嘻哈搖滾是比較帶勁的 ,這款頭戴配備了比較大的動態範圍,在保證低頻量感的同時並不會覺得轟頭,失真率在可控範圍內,彈性十足,在 其它頻段也都能清晰表現,音域很寬,中音清晰,高音算不上透亮但也交代得比較清楚 ,其次支持9檔ANC調節的主動降噪也是iKF king的一大亮點,最大38db的降噪深度基本可以保證在各種場景下的聽音需求。

    另外針對以往的頭戴式耳機操作問題,iKF也很貼心地在耳機腔體上設計了多功能按鍵,可以一鍵切歌、調節音量以及接打點化等操作,再配合上低延遲、高續航以及APP的多功能自訂等特質讓這款iKF King成為了遊戲黨、音樂黨,以及對主動降噪有需求朋友的入門款頭戴不二之選了。

  • 索尼(SONY)MDR-ZX110
  • 耳機特色:入門監聽,大直徑驅動單元
  • 索尼不愧是耳機行家,在這個價位可以做到這樣的聲效,而且耳機隔音效果也很不錯。
    耳機舒適度非常好,戴在耳朵上,不覺得夾腦袋,久戴耳朵也不疼。

    外觀很時尚,兩種顏色都很大氣,逼格很高帶出去不懂行的人還會以為是千元級的耳機。 對於非發燒友來說,足夠用了,音質上聽不出什麽大的瑕疵,音場很正,人聲不是很近,這樣耐聽的耳機才200元不到,確實是物超所值。

  • 擊音 iGene Super HD
  • 耳機特色:30mm驅動單元,立體聲不錯,特色低音。
  • 首先耳機的外觀是工程塑膠pp料,柔韌性很好,沒有註塑瑕疵,質感上不像是款100出頭定價的頭戴式耳機,佩戴得舒適度很高。

    音質方面可以明顯地分辨出3D立體聲和重低音,聲場寬宏,質優價廉說的應該就是這款耳機了,音質同價位無與倫比,低音強勁,中音宏厚,高音清晰通透,配上高解析度無失真黑膠唱片處理器音樂播放器簡直是完美。

  • 雷蛇 Razer 北海巨妖標準版X
  • 耳機特色:7.1環繞聲,THX空間音效
  • 這款雷蛇的頭戴式耳機雖然不是什麽旗艦型號,卻也處處透出專業和用心。首先雷蛇耳機的外觀質感非常好,延伸部位很軟,佩戴感比較舒服,大小也可以伸縮調節。耳包的外圈都是鋼琴烤漆,非常亮麗。

    耳機的聲音環繞效果非常棒,方位感也特別強,音質在這個價位也屬上乘了,看電影的時候人物聲音清晰有層次場景內生效入耳感非常真實。7.1環繞聲非常棒,THX空間音效確實能聽出很多細節,聲音層次感豐富。優點就是可玩性很高,耳機的音效可以根據場景切換,根據遊戲類別提升特定音效,對於爆裂的聲效最佳化的超級贊,一點都不會有轟耳感,並且能感知到非常細微的腳步聲,沈浸感十足的一款頭戴式耳機,遊戲黨的福音!

  • JBL TUNE 510BT
  • 耳機特色:JBL純正低頻音效,32mm大動圈單元
  • JBL的耳機外觀成熟穩重,耳廓海綿柔軟貼耳,重量上也比較輕,做工很精致,耳機尺寸可挑,不夾耳朵,400不到的價格入手一款無線頭戴就是一個字:爽!

    音質方面聽流行音樂已經很帶感了,沒想到低音就更棒了,JBL的純正低頻不是蓋的,其它頻段也都能清晰表現,音域很寬,中音清晰,高音到位。雖然這款耳機沒有主動降噪,但是被動降噪也是真的很好用,降噪效果明顯,大部份低頻聲音都能過濾掉。

    預算不高又喜歡把耳機帶出街的朋友,這款JBL家的無線頭戴式耳機是不二之選。

  • 飛利浦/PHILIPS SHP9500 (性價比HIFI首選)
  • 耳機特色:真實聆聽,直推神器(低阻高敏)
  • 當年千元的飛利浦耳機旗艦型號,做工細膩,用料紮實,兩側長短調節都有明確的刻度,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做工很嚴謹,戴上耳機一天都不會累,可以說是同價位的耳機中最舒服的。做工上,金屬與塑膠沒有毛腳,啞光的塑膠看起來也有很棒的檔次感。

    這款耳機的漏音的情況確實有,開40音量電腦直推離兩米外都能聽到了,但是不妨礙它性價比超群,畢竟也是紅極一時的旗艦款。特色的定位裝置也很實用。缺點是只有有線版本,音質上能聽到k44聽不到的細節,中音渾厚有力,高音很穩,低音下淺略顯不足,但是聽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足夠了,看電影代入感會很強,無愧於直推機皇的稱號。總體上來說對得起這個價位,對了,現在還附送3m線,3m是真的炒雞誇張,可以邊聽歌邊跳舞了。作為性價比HIFI的入門款頭戴式耳機是再合適不過了。

    優質性價比頭戴式耳機優選

  • 飛利浦/PHILIPS H6506
  • 耳機特色:低阻抗易驅動,HIFI級頻率響應
  • 耳機的內襯吸塑細節做得很精致,飛利浦的耳機優點就在於阻抗低,只有32歐姆,手機直推就可以,耳機的耳罩大小剛好,材質柔軟,佩戴舒適感十足。

    音質就更加沒的說了,高中低頻非常均衡,音場的分離度很高,還原出原聲細節,自然無音染,聲音純粹又耐聽。耳機外包是海綿包裹,舒適度很不錯,對戴眼鏡的同學也非常的友好,對於500元價位的頭戴式耳機來說是上選! 我現在無論cd機,藍芽音響,包括這個耳機,全部都是追飛利浦買,更讓人驚喜的一點在於這款頭戴式耳機還帶主動降噪,這是除了漫步者820NB之外的入門級主動降噪頭戴式耳機中的最具性價比款式。

  • JBL TUNE 660NC
  • 耳機特色:5級主動降噪,JBL純正低頻
  • 太多粉絲朋友來問我JBL的入門級主動降噪頭戴選哪個,說實話我本來是不推薦大家購買JBL家六百元內的主動降噪耳機的,但是這款大耳確實驚艷到我了,夢回JBL 650的時代,耳機細節做的非常到位,阻尼感很強,耳套還是記憶海綿的,佩戴上非常的舒適。

    其次這款耳機的音質空間擴充套件性通透,音色的質感也很強,開啟主動降噪之後音質也沒有明顯的衰減,雖然降噪效果沒有xm3那麽強,但是日常使用也是足夠了,寢室比較嘈雜的同學預算不充足的入手這款頭戴不會失望。

  • 森海塞爾(Sennheiser)HD458BT
  • 耳機特色:可折疊設計,HIFI音質
  • 森海塞爾的耳機音色透明、細膩、平衡,尤其低音表現很出色,特別是古典音樂聲音的展現極為準確,主動降噪方面也很出色,在家測試的時候基本上聽不到電視機的聲音。

    這款耳機最棒的地方我覺得應該是人聲表現,沒有過多的花哨表現,還原了聲音的本質美,聲音表現很幹凈,很純粹,配合耳放使用音場寬廣,細節表現豐富,在聽音樂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人聲和樂器聲的分離度,聲音柔和,低音豐滿有彈性。 耳罩還算舒服,頭大的會覺得稍有點緊。耳機線設計很特別,帶插入自鎖的卡扣。

    低音量大是Bose一貫的調音風格,在音質方面森海塞爾的平衡度更棒一些,分離度更好,人聲解析度也更高,信仰退燒型的頭戴式耳機。

  • 千元內主動音質極佳之選:聲闊Life Q35
  • 耳機特色:40mm大動圈單元,蠶絲復合振膜
  • 在用了聲闊降噪艙之後,我對聲闊的頭戴式耳機期待已久,在產品釋出的第一時間就下單入手了,這款聲闊Life Q35 搭載了LDAC和LHDC藍芽編碼,同時獲得了Hi-res Audio和

    Hi-res Audio無線雙音標認證,這在千元大耳的領域實屬難得,搭配上40mm的超大動圈單元和蠶絲復合振膜,在聽古典樂時低頻下潛自然且不轟頭,聽流行歌曲時候中頻的人聲清晰透徹,高頻聲音柔潤清亮,並且三頻的銜接非常自然,超出了我對千元價位頭戴音質的預估。

    另外聲闊Life Q35結合了前饋式和反饋式兩種結構,采用了雙饋式主動降噪,這種降噪模式是目前降噪方案中的頂尖方案之一,前饋式降噪把握第一層降噪,反饋式則是對第一層降噪遺漏的噪音在進行拾音處理,達到一個高效的降噪目的,並且降噪有三種模式可選,無論是室內室外還是通勤,都有一個更優處理方案,使用過程中基本感受不到主動降噪功能帶來的底噪,對底噪控制的也不錯,佩戴舒適不悶汗,是大頭的福音,是我認為目前千元主動降噪耳機的絕佳選擇。

    高端頭戴式耳機優選

  • 進階款音質降噪雙開花:聲闊 Space Q45
  • 耳機特色:雙聲壇聲學架構,三重動態濾噪系統

    聲闊家的頭戴式耳機可以說是業內良心之作,作為全球銷量前10的中國專業高端音訊品牌,這次新推出的Space Q45我在產品釋出的第一時間就下單入手了,首先在包裝上還是一如既往的用心,送的耳機收納盒手感都非常棒,開箱封印漂亮,便攜盒絨面材質我個人特別喜歡, 耳機用了超精密編織和含浸工藝制作的高阻尼頭梁,剛性方面肯定是不用擔心的,耳罩及頭粱處采用類似於鵝卵皮的親膚材質,透氣性非常好,久戴不悶汗也不夾頭,舒適度十分棒。

    Q45這次創新套用了汽車音響的雙振膜架構 (對汽車音響有了解的同學應該知道這個架構在專業汽車音響上是比較成熟使用的)利用40mm蠶絲復合振膜和金屬陶瓷振膜組成了雙振膜架構, 搭配LDAC藍芽編碼,蠶絲復合振膜打造的低音表現讓你在聽古典樂時低頻下潛自然且不轟頭,金屬陶瓷振膜在聽流行歌曲時候中頻的人聲清晰透徹 ,高頻聲音柔潤清亮,並且三頻的銜接非常自然,超出了我對千元價位頭戴音質的預估,這也讓Q45同時獲得了Hi-res Audio和Hi-res Audio無線雙音標認證,這在千元大耳的領域實屬難得。

    降噪方面也采用了超寬頻的三重降噪系統,這種降噪模式是目前降噪方案中的頂尖方案之一 ,第一重降噪把握高頻噪音,第二重過濾中頻噪音,反第三重則是對第一、二層降噪遺漏的噪音在進行拾音處理,達到一個高效的降噪目的,並且降噪有四種模式可選,無論是室內室外還是通勤,都有一個更優處理方案,使用過程中基本感受不到主動降噪功能帶來的底噪,對底噪控制的也不錯,對不同場景都有著不錯的舒適降噪,還搭載了行業前沿的自適應主動降噪。除此之外,續航可謂是天花板級的存在, 開啟主動降噪的情況下可以做到50小時的超高續 航,關閉時更是強悍到65小時續航!

    聲闊確實是業內典範,千元級別的頭戴式耳機可以做到如此水準,相比於Bose和索尼對於產品的用心程度要好不少,在音質和降噪方面絲毫不遜色於國外大廠的同價位產品,對於預算是這個價位的同學來說是炒雞棒的選擇,目前Q45正選立減200元價。另外去年的旗艦款Life Q35也在新品釋出後有了價格下調,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對比起來,只需要多100元就能買到新款Q45,值得入手。

  • 索尼(SONY)H910
  • 耳機特色:專屬客製重低音,30mm動圈單元,新型調音風格
  • 這款耳機采用了非常簡潔低調的設計,表面采用磨砂材質,非常有質感,視覺上與市面上其他設計妖艷的耳機瞬間拉開等級差距。

    作為Extra Bass系列耳機,這款耳機低頻的量異常充沛,同時中高頻兼具了不錯的力量感和沖擊感,Bass Line異常分明,更優秀的點在於,在重低音強悍的背景下,這款耳機對男聲的表現也炒雞優秀,在特色音效加持下,音效低音深有力且有彈性,中音穩,高音清晰,有一種空靈的感覺,總體來說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三頻均衡的好耳機。

  • 索尼(SONY)WH-1000XM3
  • 耳機特色:20級環境聲可控智能降噪,40mm驅動單元,高解析度音訊
  • 耳機的外形和音質都繼承了索尼一向的風格,日本制造做工上是不會馬虎的,金屬的質感非常強,手感細膩,索尼的細節處理令人動容。

    試聽的時候感受到了索尼的解析力,兩個字:透徹,果斷地聽了一首加州旅館,鼓點聲確實棒,在音染方面索尼絕對比森海更勝一籌,初聽就已經如此驚艷了,聲音柔順平滑,開啟藍芽降噪,沒有失真現象。做工方面,非常精致,用料很講究,貼耳地方的材質非常親膚,顏色也讓人看著舒服。

    大法家的降噪絕對給力,我在商場試了Bose和其他幾個品牌型號的耳機,在同樣比較嘈雜的環境中,索尼這款頭戴式耳機的降噪表現是最好的,對於經常出街通勤對降噪有極致要求的同學來說,XM3經歷了幾次價格跳水之後是再合適不過了。

  • 鐵三角(Audio-technica)ATH-M50X BT
  • 耳機特色:45mm大直徑驅動單元,拒絕渲染忠於原聲
  • 鐵三角的監聽耳機各種樂器的聲音都能交代的很清楚,色染少,編曲混音經典神器。鐵三角大廠品質確實不是吹的,我已經被鐵三角圈粉多年了。雖為全封閉式,戴上幾個小時一點也不會覺得悶熱,鐵三角好歹也是頂級音訊器材制造商,真的不是浪得虛名。

    索尼和鐵三角的音色調教有差別。說不好哪個更優秀,看個人喜好吧。但是這款聽貝斯這類樂器的時候,調教很有特色,可以做個參考,三頻均衡,高音結像非常好,中音很寬,低音部份也不會轟頭,聲音有彈性但是下潛還是略顯有點不足,所以對低音要求比較苛刻的發燒友們不適合這款耳機。

    50x是全球監聽使用最多的一款經典監聽耳機,個人不喜歡某些發燒機某些頻段過度渲染的那種感覺,如果喜歡聽原聲類的歌曲,這款鐵三角M50監聽耳機可以滿足所有追求。

  • Beats Studio3 Wireless
  • 耳機特色:完全自適應消噪,音域寬廣,Apple W1芯片
  • Beats音質,擁有精準調校的音響系統,音質流暢,沒有雜音,喜歡聽電音的朋友首選。 微弱的呼吸燈很優雅,所有操作按鍵都隱藏的很好,渾然一體,整個耳機完全就是一件藝術品。設計上讓人有一種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即視感,逼格是真的高,顏粉黨標配!

    音樂無失真音質的音樂再加上DTS沈浸式立體聲效果,那音效真的太享受了,音質可以用細節突出,對音樂詮釋得恰到好處。為了進一步測試我還用自己的另外一款鐵三角藍芽頭戴式耳機ATH-M60X做了對比,很明顯studios3在無失真+dts加持下包圍感、解析力、低音表現都明顯好於ATH-M60X。

    Beats的頭戴式耳機大多預設開啟降噪,降噪效果非常好的同時還沒有其他降噪耳機帶來氣壓變化的不適感,雖然降噪功力相比於索尼和Bose而言有所欠缺,但是它帥阿,帥就完了。

    終極發燒頭戴式耳機優選(2000元以上)

  • 飛利浦(PHILIPS)X3旗艦級HiFi耳機
  • 耳機特色:LMC多層振膜,低頻量感足,50mm驅動單元
  • 飛利浦X3開聲就給了耳朵一個大大的驚喜 ,低音下潛有力且回彈迅速,聲場的分離度也很好,音樂的細節更是不用說的清晰,飛利浦的調校一直非常令人感動。

    科技感滿滿,對飛利浦從9500開始結緣,完了就開始了無盡模式,陸續一路換換換,最後到了這次小巔峰,說實在的我一個超過20塊錢煙都不買的人竟然鼓起勇氣對X3下手,可見它的魅力有多大,試聽音質太棒了,尾音細膩。舒適度滿分,耳罩柔軟,完全貼合人耳形狀。

    這款耳機不是很挑前端,用了手機和蘋果的Nano推了下,音質也一樣很棒。整體的做工也算精致,用料很實在,金屬的頭梁,不用擔心會折斷,拿在手裏也很有分量。總的來說很不錯,值這個價了。

  • 索尼(SONY)WH-1000XM4
  • 耳機特色:20級環境聲可控降噪,360臨場音效,智能免摘功能
  • XM4大面積采用了類膚材質,摸上去手感更加細膩一些,XM3的兩側頭梁部份基本都是塑膠材質。用料上XM4比XM3更加的紮實,但是從我實際佩戴來說,並沒有特別直觀的區別,可能是我佩戴時間不久的緣故,但是XM3本身佩戴已經足夠舒適了,XM4是更上了一層樓。

    先說說佩戴感應功能,也就是說聽音樂時摘下耳機,音樂會自動暫停。這個功能其實本身不新奇,大多數真無線藍芽耳機都具備。但是XM3還真就沒有,人性化了一點,但是還是只能算是小提升吧。

    其次是智能免摘功能,這個功能就顯得不那麽雞肋了,總算上了點硬貨,這個功能就是當耳機感知到你在說話時,耳機的音樂也會自動暫停播放,這就有點牛批了,有點大法黑科技那味兒了!

  • Bose 700
  • 耳機特色:11級可控消噪,智能麥克風
  • 我最早是體驗了Bose家的QC35II,已經被優秀的降噪折服了,Bose700則更加優秀了,開啟降噪後聲效的層次感依舊拉滿,是頂級降噪耳機該有的水準。震撼的開機聲,然後一片寂靜,開啟主動降噪後給我帶來一種深度沈浸感。

    音質就是標準的Bose級低音,細膩舒服,聲音特別耐聽,是典型的歐美系低音,細膩舒服,渾厚飽滿,有一種感受現場音樂會的逼真音質。 這款降噪耳機的設計比qc35現代感強一些,材質略有提升,觸控操作也提升了不少。

  • B&O beoplay H9i
  • 耳機特色:全新低音單元,透明模式,近距離傳感器
  • B&O的顏值真的沒話說,太好看了,在材質上其他家的完全不能比,小羊皮看著就豪華。 特地找出了吃灰了很久的 classic,用來推動這款耳機完全沒問題。

    耳機的貼耳密封材料很細膩,不會對耳朵有壓迫感。 音樂的層次分明,解析清晰準確。剛開聲就非常好,清澈,解析度非常高,是我聽過的聲音最通透的耳機。高頻華麗,低頻帶感回彈快,音樂氛圍強,簡直不能更享受了。

    B&O 的頭戴式耳機就是耳機中的貴族,顏值沒得說,吊打一眾友商,B&O 內建的APP內建了四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從根本上滿足了幾乎所有的聽感需求,一份價格一分貨用在這款頭戴式耳機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 森海塞爾(Sennheiser)木饅頭
  • 耳機特色:新換能器設計,150歐姆低阻抗易推動
  • 森海的耳機的外形很大,所以佩戴者的耳朵不會被耳機壓到,整個耳朵被囚禁在一個密閉空間裏,聲音在這個空間裏來回飄蕩,一會兒來自遠方,一會兒就在耳邊。雖然沒有超重低音震撼的顫動,但是有非常飽滿的音色,讓耳朵在自然舒適中享受著音樂的熏陶。 比我手上現有的ie80聲場寬,細節更突出,高音如果能再通透一點這款耳機就更完美了。

    有一個設計真的很神奇,你戴著耳機聽音樂,身邊的家人也可以同樣欣賞到你正在播放的歌曲。把耳機摘下來,用耳朵湊近耳機去聽音樂,就好像這個耳機的聲源設計反了,設計者是要給周圍的人聽的一樣。這也是這款耳機調大音量也不傷耳膜的原因,確實對得起這個價格。

  • B&O PLAY H9 舒適版
  • 耳機特色:45mm精準運動驅動單元,DLC振膜,采樣頻率高
  • 有獨立解碼芯片,在無線藍芽耳機裏面,音質的表現絕對頂尖,突顯人聲方面表現尤為突出,聲音細節方面表現得非常細膩,歌者演唱時的氣息都能聽得到。佩戴也是非常舒服,有不同型號的耳塞,還有耳掛,為了有效降低耳機總重量,又兼顧到剛性,頭戴的調整部份采用雙骨架結構。

    最最關鍵在於這款耳機還特別容易推動,用手機也能聆聽震撼音質。B&O 的頭戴式耳機就是耳機中的貴族,顏值沒得說,吊打一眾友商,這暗金色的點綴絕對是點睛之筆。B&O 內建的APP內建了四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從根本上滿足了幾乎所有的聽感需求,一份價格一分貨用在這款頭戴式耳機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 Airpods Max
  • 耳機特色:p芯片和傳感器以及Apple核心演算法
  • 對於蘋果的產品,個人認為它就是奔跑在只有自己參賽的賽道上,AirPods Max也不例外。AirPods Max的質感屬實一流,大量使用金屬的策略把設計感和高級感做到了極致,所以也造就了目前的高昂售價,同時耳機的重量也是增加了不少,所以表現得有點發力過猛。

    蘋果多年來搭建的硬件生態讓AirPods Max和其他傳統的頭戴式耳機處於不同維度,傳統耳機還在宣揚喇叭振膜、線材以及廠家針對性的調音,但是對於AirPods Max來說,強大的p芯片和傳感器以及核心演算法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總結

    以上皆為個人使用頭戴式耳機有感,比較主觀,初衷還是為了幫助大家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頭戴式耳機,如果在頭戴式耳機的音質和佩戴舒適感上存在主觀差異,那麽你是對的我是錯的。

    對於頭戴式耳機的音質和佩戴的感受,每個人的體驗一定都會有主觀上的不同。大家對於頭戴式耳機的需求和定位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如果覺得本篇選購文對你選擇頭戴式耳機可以起到實質性幫助的話,可以動動小手幫忙點個贊哦,收藏不迷路!

    更多高性價比耳機選購推薦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