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1500左右大耳推薦(雜食)(最好是鐵三角或森海塞爾)?

2020-03-21數碼

好像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這次再答一波。

首先一點,題主選擇的1500價位,個人認為是 性價比極高價位段 ,這個預算完全可以找到頭戴式大耳的解決方案。

想要一手全新,AKG K701、拜亞動力DT770PRO,前者人聲有鮮奶油味,經典K系列調音代表;後者拜亞最超值監聽沒有之一,素質站到2K檔毫無壓力,高頻尤其出色,表現小編制一把好手。

想要收二手,選擇面就多了很多:森海雙雄HD600/650、拜亞動力DT880(PRO)系列、AKG K702 65th...論雜食性兼顧調音特色,歐系廠牌肯定是第一提及,而同為四大耳機廠的美國廠牌Grado調音偏熱情,聲場較小,並不滿足雜食需求;主流日系廠牌如索尼、天龍、Fostex、JVC、Stax等在該價位都缺少具備足夠競爭力的產品,用於監聽的CD900st升級版MDR-M1ST音色相對正,但作音樂欣賞用還是偏幹冷,人聲過於銳利;國產的大耳品牌相對不錯的唯有HiFiMan,這價位的sundara其實相當不錯,富於樂感,也不算難推,在流行樂的表現上完全稱得上雜食,中頻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平板單元的優勢,但古典樂還是欠了點火候,主要問題在於 低頻和動態

下面就結合自己發燒經歷講下目前自用的森海HD650和鐵三角R70X。

十年前大學臨畢業用的主力大耳是拜亞動力的DT880PRO,使用的解碼是朋友自己做的,耳放自然是拜亞自家絕配放A1。DT880PRO本身也是監聽定位,相比DT880增加了耳壓,提升了低頻增益,整體風格中性偏冷,搭配A1減少互調失真後能收斂中高頻毛刺,整體能量分布更均衡,這套在當時是我個人認為最為雜食的搭配。

做偽拜亞黨的同時,我也借燒友聚會聽到了好幾套公認的好搭配,比如萊曼/SOLO下的HD650、葉立8PR推銅環HD600、小刺猬推K701,聽下來都不如自己的A1+DT880PRO套。現在想來原因大抵因為高頻。當年自己聽力好,但對聲音平衡性的辨別還缺乏經驗,之前耳塞玩了很長一段時間音特美ER4S,習慣了突出的高頻和清冷的音色,並把它奉為真正的HiFi,而DT880PRO相對來說更接近大耳版的「小四」,因此聽起來會更偏愛一些。如今再聽回DT880PRO,發現實際是 中性偏冷 的聲音。

之後發燒,口味就逐漸往暗聲方向靠,或者說更加意識到了低頻的重要性,不會盲目地信奉「初燒燒低頻、高燒燒高頻」的理論,入手HD650正是因為這點—— 中低頻的厚度以及隨之烘托而來的聲音基底 ,對於任何音樂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了這塊,聲音就缺了重量感:DT880系列和K701都有這問題,下盤偏瘦、不穩,耳放也補救不了。有量有質的低頻、中低頻,以及同檔次耳機裏最好的動態範圍,是森海HD系列脫穎而出、暢銷多年、口碑穩固的基礎。之所以二選一環節選650而不是600,中頻是勝負手,650相對厚實,600為了突出兩端發揮氣勢,中頻稍作凹陷處理,對於基音區包含最大量發聲體(聲樂、器樂)的中頻,650做得更符合大眾喜好,盡管損失了一些特色,但缺陷也更少了。可以說, 中高頻以下的部份,HD650在2K價位幾乎無可挑剔

之所以在3年前補充R70X,就是為了在高頻上作個彌補,畢竟推好的HD600的高頻是好於650的。R70X作為鐵三角Reference參考級系列的唯一一款大耳,和HD650一樣用了開放式設計,定位專業監聽,染色較hifi耳機更少,但不會像DT880PRO那樣會有明顯顆粒感,更不會像7506的音色那麽幹。仔細把玩了一番「鐵三角的HD600」後,發現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沒有了森海的厚重感,音色一下子有了「 生氣 」,其原因就是 1K-2KHz的中高頻段以及6K-10KHz的超高頻段 滾降處理的差異,具體分析可參考以下回答:

難能可貴的是,R70X在低頻段表現也沒拖後腿,對於鐵三角這個牌子來說更難得。有了自家品牌裏算是出色的低頻,比起歐系主流大廠也不落下風。中頻趨於平直,和HD600的處理十分相似。相比HD650,R70X稍稍犧牲了一點中低頻和中頻厚度,換取了 更通透自然的中高頻和決定器樂和女聲高倍頻泛音列(音色)的高頻、極高頻 ,在大體能量分布均衡的基礎上實作了互補。

如果非要二選一,決出1500左右大耳最後勝者的話,我會選擇R70X:其一是 中高頻和極高頻部份對音色自然度的影響 從聽感反饋上更為明顯;其二是相比HD650 更好的佩戴 ,讓我更願意長時間聽下去,在更多的使用時間內,自然可以聽更多的歌。

還有個「過氣品牌」的跳水大耳也值得一試: 飛利浦X2HR ,如果沒啥好前端,對解析、聲場要求不那麽高的話,減錢上它基本不會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