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三星為什麽要在西安建廠?

2015-03-01數碼

說西安三星之前先說背景,西安這座城市優勢在於旅遊、軍工、航空航天和科技研發、高等教育,短板就是第二產業工業也即GDP總量。

①旅遊是個有前途的產業值得大力發展,目前西安也是這麽做的,只是做的還不夠精致。

②科技成果需要透過企業轉化成經濟效益;

③教育培養的優秀人才需要就業機會才能為當地經濟作貢獻;

④軍工,航天,航空屬於國家布局產業,除了為當地貢獻消費外,很難促進當地的就業和產業延伸,屬於飛地經濟;

而西安的第二產業的塌陷則導致:

①科技成果無法在當地轉化為經濟效益;

②孔雀東南飛,人才外流;

③科技高教為他人做嫁衣,優勢白白流失。

④沒有重工業,嚴重缺乏產業鏈,省內城市間無法形成經濟聯系,不能形成帶動效應;陜北的石油化工,關中的裝備制造都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協作發展關系,城市群發育不成熟,無法形成合力。

⑤沒有輕工業,缺少就業機會,縣域經濟落後。除城六區GDP均500億起步以外,郊區縣都不足300億,最低的周至甚至不足100億。

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西安一直處於弱勢。西安的三產比例高達55.8%,跟南京持平,高於成都武漢重慶沈陽。是西安的三產太發達麽?誠然,西安的優勢科目:科技,教育,旅遊,文化都屬於第三產業,但實質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西安的二產,也就是工業太弱。

為什麽西安GDP總量低?原因已經說了幾萬遍了,工業、工業、工業。除了陜汽集團和比亞迪等規模有限的汽車產業以外,沒有任何能刷GDP數據的工業。面對重慶成都武漢等同為中西部中心的城市競爭,西安缺乏類似重慶惠普、武漢鋼鐵,東風汽車,鄭州富士康和宇通等大型工業。長春再衰落,尚有一汽能保住5000億的規模,而西安之前是基本沒有同級別的大型工業的。

西安為什麽制造業不行?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文物古跡,西安無法發展鋼鐵石化產業,而陜西省只有3800萬人,整個西北不過7500萬,而成都鄭州背後都有1億人口。周邊人口太少,市場狹小,本地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外來企業投資興趣也不高。西安的優點是密集的高校研發人員,短板是人口和市場,中高階人材資源相當豐富,但是以數量取勝的中低人力資源就不行了,因此,西安的高端研發產業發展很好,但低端制造業就不行,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富士康之類根本不會來這裏,而三星這種以出口外貿為導向的企業會來投資,因為三星的市場在海外。

西安的GDP雖然不高,但是為什麽西安的人均收入西部第一?為什麽西安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不錯,人均消費更不錯?為什麽西安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人均儲蓄都排名很高?

西安人均收入的相對值遠比GDP高的原因是有很多高收入的群體,如軍工所,科研所,航天所,延長石油和長慶油田等眾多國企央企的西北總部,這些群體基本不直接產生GDP,但是消費中仍會產生,然而消費屬於第三產業。

西安較高的人均收入和在西北的龍頭位置,以及西安主城發達的商業和居住環境,導致西安市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非常的高,主城區十分強大但郊區縣又太差。

西安的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導,而西安的第三產業則帶有典型的區域中心城市特點。數量巨大的研究所和高校,陜西周邊富裕人口的聚集,直接推高了西安的消費;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帶動了西安的旅遊業,近年來發展不錯的房地產業,也推動了建築業的發展。數來數去,支持西安所謂第三產業壯大的,就是以上幾個行業。

而西安坐擁的航天科工集團和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眾多軍工企業和航天研究所,眾多部屬的985和211高校,甚至許多非211的高校都曾著部屬的輝煌背景,這些群體身在體制之內,每年有中央的大專案養著,哪還有科技轉化的動力呢?縱然西安的航空航天和軍工之強在國內首屈一指,對國家的貢獻也舉足輕重,但對西安自身的經濟的提升作用卻十分有限,國家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釋出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高地」中才會有 加快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這條。

以上都是為了說明,工業,工業,工業,就是制約西安經濟快速增長之根本。西安的工業基礎其實很雄厚,不是缺什麽,相反什麽都有一點,航空,紡織,電子,裝備制造,但都規模有限,不成集群。三星到來之前,西安真正談得上大型工業的只有陜汽,美光,兩家僅此而已。

2012年,市政府正式提出「打造渭北工業區,再補西安工業短板」。工業區由三大組團構成,即閻良航空工業組團,高陵裝備制造業組團,臨潼現代工業組團。閻良是中國著名的航空城,有中國唯一的試飛院和著名的西飛集團。航空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高陵則是著名的陜汽集團所在地,大型重型汽車工業發達,因此高陵也是關中唯一的西部百強縣。三大組團分工明確,定位清晰。

西安曾經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錯過了英特爾和空客組裝中心兩大外資巨頭的落戶。西高新成立25年,從一片荒地成長為國家重點建設的6個世界一流高新技術園區,再到年收入位居全國高新區第三僅次於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果十分顯著,但在面對同為西部中心城市新區的競爭時,依舊缺乏成都intel和重慶惠普這樣的外資巨頭企業提振士氣和發揮產業集聚吸引作用。而此時三星的到來則為西安提供了一個契機,正好與西安再補工業短板的訴求一拍即合。電子資訊工業也正好是西安的優勢所在,因此,三星專案,西安勢在必得。

三星電子於2012年正式宣布將在海外投資第二座半導體專案代工廠。這是國內電子資訊行業投資最大的專案,也是建國以來外商投資最大的單體專案。訊息一出,國內一二線城市紛紛加入角逐,北京,重慶則是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經過了為時一年多的考察以後,三星電子正式宣布落戶西安。12年9月,三星城正式開工。14年5月9日,西安三星正式竣工量產。

相比北京和重慶這兩大直轄市而言,西安的優勢並不明顯,那三星專案為什麽最終選擇了西安呢?人才,科技優勢,省市兩級的大力支持無疑是重點。當然,重慶方面發生的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三星對重慶的招商環境產生疑慮。不過這屬於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詳細的說。

首先,西安高新區的電子資訊工業集聚已小有規模,在智能終端產業,中興、華為、酷派等已紛紛落戶西安高新區;中興布局了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基地,還有酷派和亞迪的手機生產企業;研發方面,華為在西安的研發人員已突破萬人,還有英特爾研發中心,微軟創新中心,愛立信,EMC等等都對西安智能電話產業鏈產生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其次,西安有人才優勢,40多所高校設有電子資訊學科,電子資訊領域科研院所50余家,資訊科技類企業2600余家,實力雄厚,三星城正位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旁,微電子專業是西電的強項。

最重要的是省市兩級大力支持,給三星開出的條件確實不錯。承諾對投資額進行補貼;專案所需廠房由西安市代建;補貼水、電、綠化、物流費用;對所得稅征收進行前五年全免,後五年半額征收。同時將為三星專案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鐵六號線等交通基礎設施。可見省市兩級政府有多期盼三星帶給西安產業鏈的提升和工業短板的彌補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婁省長個人的原因,在擔任陜西省省長之前,婁勤儉曾長期在工業與資訊化部擔任副部長,和三星等電子資訊工業巨頭有過多年的交道,婁省來到陜西以後也開始加速對電子資訊行業的產業布局。


看了鳳凰衛視問答神州采訪省委書記婁勤儉,一時感慨萬千。上一次采訪他還是13年,那時候的他還只是省長。三年時間,人明顯老了許多,但當再次談到三星時,更多的卻是從容的成就感。時至今日,西安半導體產業規模如期呈現,但更令人激動的是,看到了婁省關於未來陜西和西安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三星落戶的訊息一出震驚全國,當時甚至有媒體記者刊發文章「西安為招商不惜血本,2000億補貼三星半導體工廠」的新聞。那麽,三星落戶是否是一筆賠本買賣?實際上 補貼2000億完全子虛烏有, 2000億純屬記者瞎算,用500萬一畝的商業用地價格來計算工業用地,三星所在的長安區工業用地實際只有25萬一畝。稅算得就更不對,2011年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規模260億美金,三星占1/3,也就是不到100億美金,而且三星並不僅西安生產NAND,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南韓本土都有工廠,怎麽能全算給西安?財政補貼他的演算法是660億年產值x15%稅率x15年=1485億美元,但是計稅基數不應該是年產值啊,而是扣除成本等等以後的毛利潤。哪家工廠產值是100億,利潤就能有100億?按照15年每年產值都是660億來算更不對了。三星產能爬坡需要好幾年,2015年三星產值才剛破百億,怎麽能拿產能飽和以後的數據計算所有呢?如果按正常標準計算,絕不可能有2000億,實際數碼小很多。更何況2012年西安GDP才4369億,財政收入才396億,西安市難道不補貼民生、不城改、不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然後花整整5年的財政收入去補貼三星?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中國招商環境免減稅負是慣例,代建廠房和水電補貼也很常見。成都招商英特爾也是一樣,西安幹個什麽事都有人黑,也是醉了。免稅只免所得稅,而 政府收稅的重頭,建設營運期間的地稅國稅則要一分錢不少上交給西安市。 交通配套更是正常, 快速幹道是在既有的京昆(西漢)高速上面修了一條5公裏的連線線,地鐵六號線早在三星到來之前就規劃在郭杜側坡那裏,三星城正好離的近而已。 三星也並非甩手掌櫃,來到西安也要承擔企業責任,參與陜西省災害救助,農村幫扶,教育支援,環境保護,貧困山區集中搬遷等重點專案。

三星的到來如約為西安帶來了上百的配套企業,西安政府多年招商美國空氣化工無果,三星到來以後美國空氣化工立即落戶,西諾斯,艾維美,摩西斯湖,GE通用電氣,愛默生,美國高通,英飛淩...類似這樣的配套企業有160多家,三星物產,三星工程,三星SDI,SSS汽車動力電池都隨三星到來。作為西安僅次於三星的第二大外資企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之一,美光科技也隨之第四次增資擴容。強生科技也作為第三大外資入駐西安,強生全球最大供應鏈生產基地落戶草堂。可見三星專案對西安工業的助力之大。

盡管如此,時至今日,工業依舊是西安的最大短板,這條路依舊任重道遠,渭北工業區的發展尚需時日,才能完成再補西安工業短板這個艱巨任務。隨著西安城市的擴張,主城區裏的工業如西電、黃河、昆侖則都要陸續遷往渭北工業區。而渭北也承擔著振興西安工業的重任,未來十年裏希望能夠補齊工業短板。科技,文化,旅遊,高教依然是西安的重心,不是片面追求統計數據和GDP的好看而大搞工業,只是作為一個體量如此大的城市,工業絕不能瘸腿。西安的下一個目標則是同沈陽,舟山競爭波音客機交付中心,空港新城已經規劃好了臨空產業園等等,拭目以待。

如果三星的投資,僅僅是西安經濟蓬勃發展的序曲,未來,我們也特許以期待的更多更遠~ 也許那一天,西安不僅僅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在西安,不僅能看兵馬俑和大明宮、金絲猴和大熊貓,還有連通歐亞的現代國際化大都市。

千古胸懷,擁抱未來!

西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