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後,屍體會飄向哪裏,會成為外星的生命起源嗎

2024-10-08科學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岩士唐

當下,人類已經踏入了宇宙探索的新章程,在這些太空探索成就中,不僅有傷痛的累積,還有血淚的付出。在宇宙探索領域,迄今為止已有22名太空人犧牲在太空,獻身於他們熱愛的宇航事業。「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們的犧牲對於人類事業的進步無疑是偉大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逃離不了死亡的召喚,或是意外、或是人為、或是抱病,死亡對於人類來說,一切都是未知數。百年之後,歸於塵土才是王道。但是這些漂流在太空中的太空人遺體又會經歷什麽呢?

太空人類遺體旅程

在自然界中,生物死後屍體會開始腐爛,這主要因為微生物迅速滋生所導致的。要搞清楚太空屍體是否會腐爛,就要了解常規屍體腐爛的必要條件。在屍體腐爛的期間,所滋生的微生物無論是厭氧菌、好氧菌,都要求一定溫度、水分以及氧氣的推動,到達符合的溫度條件,才會衍生出屍體腐爛所需求的微生物族群,進行新陳代謝完成屍體分解,直至遺體白骨化。

眾所周知,在地球上夏季的屍體腐敗速度要比冬季快,所以越溫暖的環境,就越適宜微生物的生殖繁衍。而太空的溫度經科學家勘探為-270.3℃,這樣極端的溫度無法供給屍體腐爛所需的溫度。再加上太空中的屍體幾乎是處於一個完全真空的環境中,氧氣、水分都無法供給,為此屍體腐爛所需要的條件被全部否決。

按照上述的說法,那處於太空中的屍體應該很好保存,但是真的如所猜想的那麽正常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雖然多數細菌和真菌無法在太空中生存,但是也有很多厭氧的微生物,這也就意味的,在沒有氧氣的供給下,滿足了其余厭氧微生物存活的條件,仍可以促進屍體的腐爛。

太空中的屍體

也就是說位於太空中的屍體和氧氣之間並不存在很強烈的關系。科學家研究得出,人類的遺體在十分幹燥的環境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木乃伊」現象,這一情況在太空中也極有可能出現。在太空中,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人類的遺體會在輻射、失重、高寒的情況下萎縮,喪失身體80%的水分,成為一具幹屍。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主要熱源來源就源自於宇宙中的恒星。而物體距離星體的遠近,將直接決定自身獲取來自恒星的溫度。位置越靠近,獲取的溫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例如:距離太陽近的金星、水星,表面溫度可達400多℃,而距離太陽遠的海王星、天王星表面溫度就下至到-200多℃。由此可以得出,如果人類屍體漂浮的軌跡接近恒星,那就就有可能被氣化。如果屍體遠離恒星,也有可能被結冰,變得又涼又硬。

所以總的來看,處於太空的人類屍體像地球一樣腐爛骨化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但這樣猜想都基於人類屍體直接暴露於太空環境之中。接受太空直接的輻射和低溫,消滅大多數的腐敗微生物,才可保持肉身不腐。那對於穿著太空服的太空人,是否依然適用呢?很明顯兩者會有顯著的區別。

太空人遺體旅程

因為太空人具有宇航服這一層屏障,能抵禦太空中大批次的輻射因子,而卻還能抵禦低溫,如果宇航服中還有剩余氧氣的話,那就能夠直接達到腐敗細菌繁衍的基礎性條件,那樣屍體就極易出現腐敗現象。而屍體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氣體,過多的氣體會脹破宇航服,人體爆炸隨之而來。除了腐爛之外,處於太空中太空人的屍體還可能遭受天體的撞擊,撞擊之後的屍體必定會七零八散,然後在太空中繼續漂流,直至完完全全的消失在宇宙中。

回顧人類70多年的太空探險,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面對無盡的孤獨,更多時候面臨的是生命的威脅。在上世紀的60年代,人類首次登上太空,看到地球以外的世界,為此更多人前赴後繼,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太空探險。

科學在進步,技術也一步步成熟

據記載,迄今為止已經有22位太空人在太空中犧牲,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宇宙飛船的爆炸事件,飛船上承載的14名優秀的太空人直接犧牲。太空的遺體還很難被帶回地球,因為可能會帶回太空的病菌,並且遺體也難以搜集,所以就只能讓犧牲在太空的太空人繼續太空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