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漢末年的民族關系系列,以前有過一點專門的研究,現在大腦CPU明顯過載,只能簡單寫點結論性的東西。
東漢之所以滅亡,跟他們不能很好處理和少民矛盾的關系很大,邊患非常嚴重。光涼州這一塊,前後就拖垮了中央政府的巨額財政,導致桓靈二帝大肆賣官鬻爵。很可惜的是他們跟兩三百年前的那位討伐匈奴的偉大祖宗不一樣,東漢在經受黃巾起義、董卓進京之後就行將亡國了。頗有意思的是,這位掘開帝國根基的人物也是個涼州人。
稍微提一下所謂的涼州三明,尤其是段颎屬於武力鎮壓的鷹派人物,雖然短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這就好比西藥,只能暫時發揮療效,羌族人的生育能力遠遠強於帝國軍官們揮舞的鐮刀。生活在他們之前幾十年的虞詡,曾經出色地解決了隴右的羌亂問題,可惜的是後來人不太會抄作業而已。其實東漢政府裏面有專門研究邊患問題的人物,比如潛夫論的作者王符,王符跟劉備的老師盧植交往不錯,蜀漢先主劉備遊學洛陽期間,想必也有所耳聞。
關於劉備,一直以來毀譽參半,至少在知乎上是這樣,但我對他的政治能力是高度贊譽的。首要原因就在於他的政治信仰,三顧茅廬期間他說欲信大義於天下。這個「義」說白了就是建立能良好運轉的社會契約。他攻取蜀地後,推行積極的貨幣政策,建立完備的法治體系,正是該政治信仰的初步試驗。如果把這個範圍更擴大一點,先主或許是要建立一個偉大的能夠與周圍蠻夷國家和睦相處的「天下共主」的國家。信大義於天下,這個天下不僅僅局限在當時士人認知的漢地。
從斑駁的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挖掘到劉備早期的一些經歷,他是一個織席販履的商人。在劉虞主政北方的時候,互市通商情況非常常見,先主本人也因出眾的能力獲得了中山大商的軍馬投資,建立了最原始的部隊體系。入主徐州、荊州、益州期間分別與山東臧霸、荊南武陵蠻夷、涼州馬超等少民勢力關系密切,再比如被他一手提拔、在後蜀漢時期大放異彩的王平,初期也只是巴西地區的板楯蠻。
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如果把不同姓氏、家族單元化,生產力發展水平一定是不平衡的。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東漢帝國逐漸陷入了士族坐大的慢性痼疾;先富起來的士族牢牢把握著經濟、政治命脈,後來者則陷入土地破產、成為士族奴客、甚至不能娶妻成立家庭的窘境。士族代表裴潛對劉備有過如下評價「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之主。」而這個裴潛大人,在主政北方燕代的一段時間,也是差點闖下大禍。正說明了劉備尤其是早期的劉備,他的政治理想是不被目光短淺的士族代表們所待見的。
大多數士族有錢人,只會想著從中下階層的百姓、他們看不起的少數民族百姓、蠻夷們獲取利益,轉嫁財政危機;突然出現一個說想要跟這些羊毛們做好朋友的政治選手,他們從心眼裏是鄙視甚至排斥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大魏吳王,毫不掩飾自己對從底層爬上來的人物的鄙夷——「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 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也正因為此,郁郁不得誌的史家陳壽在先主去世五六十年後,依然對那位選馬於下廄的漢昭烈帝心馳神往。
相比於多采用武力鎮壓方式的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則大不一樣,他們會站在這些被壓迫的少民角度去考慮問題,自然也就能夠獲得擁戴。比如諸葛亮的南中之戰,看上去平平無奇,卻真正意義上挽救了搖搖欲墜的蜀漢財政。擅長用武力欺負普通百姓的地痞流氓被安排到蜀漢軍隊用於北伐,普通百姓那邊,教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保證自己能夠溫飽;在分化內部的同時還能跟他們共享利益,共同謀求發展。將近兩千年後的今天,那位在南泥灣開墾荒地的偉大將軍,也透過似乎同樣的方式穩定了邊疆,讓那個晚清政府棄之唯恐不及的地方成為了今天的旅遊勝地。
知乎上的很多選手似乎不能意識到劉備此人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把薯粉和非薯粉之間的矛盾用所謂的胎毒非胎毒、封建和反封建、進步和落後乃至「左」、「右」來描述,實在是貽笑大方。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劉備不是不知道中世紀的玩法,只不過他選擇性鄙視和放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