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學物理教材的觀點,最早使用科學手段研究力與運動,推理出慣性的是伽利略。他比牛頓大了77歲,去世那年(1642)牛頓才剛出生。然後是比牛頓大了46歲的笛卡爾深入了研究,但有失誤。最後才是牛頓在1687年提出了慣性定律。
所以,按照「沒有牛頓也會有馬頓羊頓」的邏輯, 在另一條世界線裏 ,其實是笛卡爾提出了慣性定律,有個人在知乎上問「沒有笛卡爾也會有琴卡爾吉他卡爾」是必然的嗎?」
不幸的是,在我們的世界線裏,笛卡爾出現了推理失誤,最終導致牛頓這個「琴卡爾」取代了他的位置,這使得本應在1644年【哲學原理】中提出的慣性定律晚了43年。
從文明的長河來看,43年不過彈指一揮間,這也證明了「沒有牛頓也會有馬頓羊頓」這句話是正確的,進步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 這意味著經典力學發展的延遲, 本應在1716年改良蒸汽機的瓦特·熱·法克以平凡的普通工人身份度過了一生,沒有出現在史書裏。直到1776年,才有個叫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這使得英國直到18世紀末才開始工業革命。 自然的,發動二戰的那個人——法蘭西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元首拿破侖·波拿巴——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在19世紀初雖然也掀起了席卷歐洲的風浪,但他卻成了法蘭西皇帝。他的「元首」角色後來被一個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取代,哦對,這條世界線裏,發動二戰的是德國,而不是法國。
可憐的強人工智能之父尼古拉·特斯拉依然生在了1856年,也依然向世人展示了他的超凡科學天賦,可這條世界線的他卻沒有3nm集成電路使用了。1943年,特斯拉去世時,人類還在為晶體管的實用化作鬥爭,埃尼阿克還處於藍圖階段。好在我們這個世界線裏一個叫艾倫·圖靈的人部份取代了特斯拉的定位,促進了早期電腦的發展。而Nvidia和OpenAI的科研團隊也完成了尼古拉·特斯拉早期的工作,但直到2024年,他們依然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階段。
——是的,朋友,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在2024年,還在用如此落後的器材,上知乎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我們的世界一切都按著必然發展,只是沒有發現了慣性定律的笛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