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問很有意思!
作為「 動物行為學 」話題下的活躍答主,我就拋磚引玉,試著來答一下。
(由於答主閱片量不多,不太能確定「狗多於貓」的現象是否符合數據,但基於觀影印象,我也贊成該結論,本回答即是在這一前提下展開,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我將從 3個方面 嘗試分析「末世電影中狗多於貓」的成因(借助 動物行為學 、 社會心理學 以及 編劇理論 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①貓、狗馴化史差異;
②貓、狗對人的依賴程度;
③貓、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差異。
(一)貓與狗的馴化史差異
——末世氣質與鏡頭表現力
(1)貓的馴化時間短於狗
首先,貓與狗的馴化歷史非常不同,目前認為,狗的馴化時間要遠長於貓。
狗的馴化,最早可能始於4萬年前 [1] [2] ,最晚也可追溯到1萬5千年前 [3] ;而貓的馴化,則可能始於4千年前到1萬年前 [4] [5] [6] [7] [3] ,也有觀點認為,貓的馴化至少在9500年前就開始了 [3] ,但總歸還是短於狗的。
(2)馴化起源與末世氣質
狗的祖先:狼,最初可能是被人類營地的殘羹冷炙所吸引 [8] ,如吃剩的骨頭等,而開始逐漸聚集到人類營地周邊。
狼與人這兩個群體,互相都保持著警惕 [9] ,在尾隨人類撿剩飯的過程中,狼透過叫聲預警危險的本能,在無意間,很可能也為人類帶來了好處;甚至在人類捕獵時,這些「營地狼」也提供了一些幫助,隨著人類選擇性地接納那些、攻擊性更低的狼,人為篩選的作用開始介入自然選擇,於是,狗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成了原始人類狩獵采集生活的好幫手 [8] [2] [3] 。
而貓的祖先,則是被人類的農業發展所吸引。人類在農業上的成功,帶來了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的定居,以及糧食貯藏技術 [10] ,而保存著糧食的糧倉,則引來了嚙齒動物,例如老鼠 [5] ,而老鼠又引來了貓,於是,糧招鼠、鼠引貓,事就這樣成了。
當人類馴化狗(狼)的時候,還過著狩獵采集式的生活,又由於需要經常遷移,因此,如何捕到獵物、以及如何在遷移中保護自身安全,都是人類迫切要解決的生存問題,而這樣的場景,恰恰暗合著末世題材。
從某種角度來說,末世背景往往也意味著回歸原始
——「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撿」
同時,狗的 3個技能 都與末世場景非常契合:
①預警技能,暗示著環境的危機四伏;
②搜尋技能,暗示著物資的短缺;
③協助狩獵的技能,暗示著叢林法則。
而貓與人類農業的緊密聯系,使其相比狗而言更具「現代氣質」,若非人類農業文明的豐饒,人與貓,或許就不會相遇,因此在貓與狗中, 後者顯然更具「末世氣質」 。
(3)馴化造就鏡頭表現力
——狗面部肌肉的前進演化(演化)
漫長的馴化,不但改變了狼的行為,同時也改變了它們的解剖結構。例如,狗與狼相比,在眉毛的位置多了一種肌肉,讓狗的眉毛能做出更多運動 [11] ,形成一些類似「眼神」的表情。
雖然電影中的貓或狗,完全可以透過特效來制作,不一定需要動物演員,但為了更加逼真,還是得盡量貼近現實中的動物,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狗可以做出更多的「面部表情」,在「表演」方面的發揮空間更大,也就更具鏡頭表現力。
(二)人對社會關系的需要
——獨立的貓、依賴人的狗
(1)編劇原理與社會需要
在【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一書中,將諸如【鐵達尼號】這樣的災難電影,歸類為「麻煩家夥」型影片,意指:身處特殊環境中的普通人,遭遇了一個大麻煩 [12] 。問題中所列舉的 【我是傳奇(I Am Legend)】 顯然就屬於這一類別(但【芬奇(Finch)】應該不算)。
在「麻煩家夥」型影片中,最關鍵的一條法則就是:麻煩越大,效果越好。主角面臨的挑戰難度越大,就越能彰顯主角的偉大,影片往往也就越精彩 [12] ;同時,主角所對抗的力量越強大、越復雜,也越有利於人物和故事的充分發展 [13] 。
因此,像【我是傳奇】這樣的電影,通常就要把主角置於比較絕的絕境中;比如,不僅要讓主角處於喪失病毒泛濫的末世,還要讓他「孤身一人」,沒有(或缺少)人類同伴。
但,我們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有很強的歸屬需要(need to belong) [14] ,我們希望與他人建立持續且正向的社會關系,以產生歸屬感 [14] [15] ;與人產生聯結,也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14] ;而加入一只動物角色,通常就能在不給主角帶來太多助力的情況下,展現出人物在絕境中對社會關系的需要。
而從「人對社會關系的需要」這一角度來說,相比偏向獨居的貓,狗通常是更適合的選角。人和狗都是社會性很強的動物,同時二者構建社會群體的方式也非常相似 [9] ;通常來說,人在家庭中飼養狗的同時,狗也將人納入到了自己的社會體系中 [16] [17] ,動物行為學家- 康拉德·勞倫茲 (Konrad Lorenz)認為,狗對飼主的「信賴」可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將飼主當成父母,二是將飼主看作「狼群」中的一員 [18] 。
在電影【我是傳奇】中,主角的狗:山姆(Sam),一出場就追隨主角左右,作為主角在末世中最親近的朋友和精神寄托,山姆的存在凸顯了主角內心的孤獨 [19] 。
而【我是傳奇】原著小說中的狗,則是主角在求生過程中所遇到的流浪狗。小說中對人狗初次相遇時的描寫,同樣深入展現了在末世之下,主角的孤獨和無助:
[20] 在那段漫長的歲月裏,他一直很希望能夠找到一個伴,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一只活生生的狗,卻在片刻之間又失去它了。就算那只是一只狗。只是一只狗?對羅拔·尼維利來說,那只狗是整個地球演化的最巔峰。(2)安全基地效應
——獨立的貓、依賴人的狗
在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中,有一種現象叫「 安全基地效應 」(secure-base effects),例如,當幼兒在感到害怕時,就會向著母親爬去 [21] ,這時母親就像環境中的一個「安全基地」 [22] ,可以讓幼兒感到安心;有研究表明,狗可能會對飼主有類似的需要 [23] [24] [25] ,而貓則不太有這類需要 [26] 。
因此,從貓與狗不同的行為表現來說,在末世背景下,狗與人更容易演繹出「相依為命」的戲劇效果。
(三)西方文化中的貓、狗形象差異
雖然在今天看來,將西方文化簡單地視做一個整體,是粗糙且不嚴謹的方式,但本回答並非專業的學術文章,同時也是為了方便,所以我就不做細分了,望知友們諒解~
在西方文化中,「人狗平等」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觀念 [27] 。狗被視作家庭的一員 [8] [28] ,還有人主張不對狗使用「寵物」這一稱呼 [8] 。
在他們的語言中,也有這種平等觀念的體現,例如「You lucky dog!」意為「你真是個幸運兒!」 [29] ,以及「Every dog has his/its day」意為「人人都有得意時」 [29] [30] ;與此類似,狗在英語中通常帶有褒義 [28] [31] [30] ,同時也是忠誠、警惕、乖巧的象征 [32] [28] [30] 。
而在西方文化中,對貓的印象則多偏向於負面 [33] ,貓被認為是虛偽的和懶惰的 [34] [18] [33] ,是不詳的象征 [33] [30] ,通常被與巫術和神秘力量聯系在一起 [35] [36] ,甚至還成了惡魔的化身 [35] [33] [31] 。
因此,從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如果要塑造一個正面的動物形象,狗比貓的出場率更高,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作為一名「 動物行為學 」愛好者,我更贊成 康拉德·勞倫茲 在【所羅門王的指環:與鳥獸蟲魚的親密對話】 [37] 中所提出的觀點: 真實的、自然的動物,要比「擬人化的動物」更加有趣且迷人。
參考
- ^ Pavlos Pavlidis, Mehmet Somel. Of dogs and men[J]. Science, 2020, 370(6516): 522-523.
- ^ a b 馴化:十個物種造就了今天的世界/[英]艾麗絲·羅伯茨(Alice Roberts)著;李文濤 譯.—蘭州:讀者出版社,2019.1(Tamed:Ten Speci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
- ^ a b c d 親密關系:動物如何塑造人類歷史/[英]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著;劉詩軍 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12(The Intimate Bond:How Animals Shaped Human History)
- ^ 貓內科學(第7版)/[加]蘇珊·E. 利特爾(Susan E. Little)著;張海霞,夏兆飛 主譯.—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6〔August's Consultations in Feline Internal Medicine(Volume7)〕
- ^ a b Carlos A. Driscoll, Juliet Clutton-Brock, Andrew C. Kitchener, Stephen J. O'Brien. The Taming of the cat. Genetic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hint that wildcats became house cats earlier—and in a different place—than previously thought[J]. Scientific American, 2009, 300(6): 68-75.
- ^ IIona Rodan, Sarah Heath. Feline Behavioral Health and Welfare[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5.
- ^ Carlos A. Driscoll, Marilyn Menotti-Raymond, Alfred L. Roca, Karsten Hupe, Warren E. Johnson, Eli Geffen, Eric H. Harley, Miguel Delibes, Dominique Pontier, Andrew C. Kitchener, Nobuyuki Yamaguchi, Stephen J. O'Brien, David W. Macdonald. 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 Cat Domestication[J]. Science, 2007, 317(5837): 519-523.
- ^ a b c d 第一位朋友:人與狗的歷史/[美]凱瑟琳·M.羅傑斯(Katharine M. Rogers)著;高洺木,郝娟娣,孔德芳,劉宏,劉顯蜀 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0(First Friend:A History of Dogs and Humans)
- ^ a b 狗:歷史、神話、藝術/[英]凱瑟琳·約翰斯(Catherine Johns);黃英 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1(Dogs:History,Myth,Art)
-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美]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著;謝延光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Guns,Germs,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 ^ Juliane Kaminski, Bridget M. Waller, Rui Diogo, Adam Hartstone-Rose, Anne M. Burrows. Evolution of facial muscle anatomy in dog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16(29): 14677-14681.
- ^ a b 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美]比歷克·斯奈德(Blake Snyder)著;王旭鋒 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Save the Cat: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
- ^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美]羅拔·麥基(Robert Mckee)著;周鐵東 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9(STORY:Substance,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 ^ a b c 社會心理學(第11版)/[美]戴維·米里斯(David G. Myers)著;侯玉波,樂國安,張智勇 等 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0〔Social Psychology(11th Edition)〕
- ^ 自我·群體·社會:進入西奧迪尼的社會心理學課堂(原書第5版)/[美]道格拉斯·肯歷克(Douglas T. Kenrick),史蒂文·紐伯格(Steven L. Neuberg),羅拔·西奧迪尼(Robert B. Cialdini)著;謝曉非,劉慧敏,胡天翊 等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Social Psychology Goals in Interaction(5th edition)〕
- ^ Know Your Dog:愛犬完全教養事典/大衛·桑德斯(David Sands)著;劉珈汶 譯.—臺北市:大都會文化,2009.10(Konw Your Dog:Understand how your dog thinks and behaves)
- ^ 陳紅英, 高民群, 黃宇雄. 從群居性談犬的行為[J]. 中國工作犬業, 2005(5):12-13.
- ^ a b 狗的家世/[奧]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著;胡小兵 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8(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
- ^ 趙德全, 寧誌敏. 電影【我是傳奇】中的隱喻分析[J]. 電影文學, 2008(21):76-77.
- ^ 我是傳奇/[美]李察·馬特森(Richard Matheson)著;陳宗琛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4(I am Legend)
- ^ 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九版)/[美]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 著;鄒泓 等 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1〔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9th Edition)〕
- ^ 王金良, 鄭海燕, 牟宏偉. 兒童依戀類別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戀的培養[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 21(8):7-8.
- ^ Chiara Mariti, Eva Ricci, Marcella Zilocchi, Angelo Gazzano. Owners as a secure base for their dogs[J]. Behaviour, 2013, 150(11): 1275-1294.
- ^ Robyn Palmer, Deborah Custance. A counterbalanced version of Ainsworth's 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 reveals secure-base effects in dog–human relationships[J].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8, 109(2-4): 306-319.
- ^ Emanuela Prato-Previde, Deborah Mary Custance, Caterina Spiezi, Francesca Sabatini. Is the Dog-Human Relationship an Attachment Bond?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Ainsworth's Strange Situation[J]. Behaviour, 2003, 140(2): 225-254.
- ^ Alice Potter, Daniel Simon Mills. Domestic Cats (Felis silvestris catus) Do Not Show Signs of Secure Attachment to Their Owners[J]. PLOS ONE, 2015, 10(9): e0135109.
- ^ 商業設計與動物文化/王江南 著.—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3
- ^ a b c 韓寧. 從中西方狗文化差異視角看狗習語轉譯策略[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 31(5):148-149.
- ^ a b 韋氏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梅裏亞姆-韋伯斯特公司(Merriam-Webster Inc)編;施佳勝 等 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7.1(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 a b c d 陳暉暉. 英漢諺語動物意象的差異性[J]. 科教導刊, 2012(20):172-173.
- ^ a b 曹曦穎. 試論英漢諺語中動物比喻形象的文化差異[J].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3):123-126.
- ^ 英語動物文化考釋/覃先美 著.—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1
- ^ a b c d 朱亞輝. 從中西貓文化視角看貓習語的轉譯策略[J]. 特立學刊, 2012(6):43-46.
- ^ 貓、狗、馬/[英]芭芭拉·漢娜(Barbara Hannah)著;[美]迪安·L.弗蘭茨(Dean L. Frantz),Ann Wintrode 編;劉國彬 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9(The Cat,Dog and Horse Lectures「The Beyond」In Tune with the Unconscious A Portrait of Barbara Hannah)
- ^ a b 貓:九十九條命/[英]霍華德·洛克斯頓(Howard Loxton)著;李玉瑤 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6(Cats:99Lives)
- ^ 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沈/[美]羅拔·達恩頓(Robert Darnton)著;呂健忠 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4(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 ^ 所羅門王的指環:與鳥獸蟲魚的親密對話/[奧]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著;遊復熙 等 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7(Er redete mit dem Vieh,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