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有什麽是你去了馬來西亞才知道的事情?

2018-10-02旅行

孫中山先生來南洋的動員群眾基礎離不開反清復明。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兩項和南洋華人一點關系都沒有。至於韃虜是指誰呢?

2024年7.27日我拜訪了馬來西亞新山(位於新加坡上方的馬來西亞城市,僅一水之隔)的華族紀念館(JOHOR BAHRU CHINESE HERITAGE MUSEUM),了解了這座城市的發源。其中,在三樓,我看到了關於新山這座城市建立的時間線:

其他時間節點都有詳細的資訊介紹,唯獨在起點1920,只寫了兩個字,明墓

短短的兩個字,卻在我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是我想的那個明墓嗎?我隱約聽說過明末殘余華夏民族轉向南洋地區的傳聞,但由於清朝銷毀修改了大量前朝史料記載,無法得以驗證。

既然是明墓,為何1920年才於新山建立?是誰修建的墳墓,又是誰被埋葬於此?明墓又和新山這座城市有怎樣的關聯呢?

我查閱了星洲網、東方online、新山報等多家媒體,以及本地論壇等多方資料:

明墓由義興公司建於1921年,義興公司是洪門一個支會,千百年來與新馬華人社會關系緊密。明末清初時期,華夏有識之士拒絕承認清朝的合法性,他們團結起來對外稱天地會,對內自稱洪門。天地會創立於康熙13年,創辦人是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民間傳說是鄭成功),宗旨反清復明。當最後一個南明政權覆滅後,台灣也隨之被清軍控制,洪門誌士紛紛前往南洋避難。義興公司便是這樣出現在新馬華人社會,它最先來到馬來西亞的檳城,當時正值18世紀末。 [1]

不知是怎樣的契機,讓義興公司當時的首領 陳開順 [2] 與當時的馬來西亞的最高統治者天猛公、蘇丹等建立了高度信任,1844年10月22日,天猛公授予他首張港契,陳開順成為了新山的首位港主。並帶領華族開墾荒地,建設城市,發展經濟。

「港」即為潮州人方言中的「河」,沿河上岸落腳點即為「港腳」,為一港區市集所在。而開發此港區的領導人,便是「港主」。

在港主制度下,華人在柔佛地區開拓了一百多條海港,包括陳厝港、黃厝港、鄭厝港等。港主大多為潮州人,如陳開順、陳旭年、林亞相、黃亞福等先賢。這些人都是後來辛亥革命的鼎力支持者。

柔佛處於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借助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吹送,來往於這充滿金黃色誘惑的寶地。明(1368—1644)、清(1644—1911)時代,有文獻記載華人曾到此貿易、遷移、墾荒等。柔佛又名亞洲大陸的「南端地極」。1511年,曾經輝煌燦爛的馬六甲王朝被葡萄牙人擊垮。頑強的馬來統治者乃南遷,建立了柔佛王朝。

於新山華族紀念館拍攝,華人華僑是新山、新加坡地區的早期開墾者以及建設者,陳開順領取港契之後,成為這片土地上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新加坡、新山等地區當時的主要種植物是幹蜜胡椒,後轉為黃梨樹膠,黃梨即鳳梨,主要做成罐頭出口歐美等地區,是當時西餐的重要依賴。廣東潮州人最早從事幹蜜胡椒的種植。

新山開埠之初,潮州人相繼移入,成為新山華人社會的主要社群。潮州人向來善於經商,是早期新山華社最有經濟實力的社群;他們不但壟斷了甘蜜胡椒業,也壟斷了海嶼郊、米郊、巴剎小販和雜貨行。

在早期,中醫藥在傳統華人社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們生病時就用家傳藥方或根據中醫開的藥方到中藥店抓藥,再根據藥方精簡的指示熬煮和服食。除了傳統中藥,一般的中藥店,也有售賣中成藥。在新山,早期的中藥店多是由廣客兩幫人士經營的。

海南人和福州人南來較遲,好的華族行業都給其他的方言群霸占了。他們只好向一些較冷門的行業發展。海南人遂往西方行業發展:他們在麪包西果、西餐、咖啡等行業有傑出的發展。福州人除了在理發業和文娛事業有所發展之外,他們在咖啡酒餐業也有優越的成就。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孫中山先生來到南洋,在新馬兩地進行了大量的宣講。迅速得到華人華僑的積極響應。其中,黃花崗七十二人中有六十八位屬於洪門成員 [3] 。華僑也在革命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孫中山先生給予華僑在辛亥革命中以高度評價,」 時帝制之破壞,華僑實為一最大之力 [4] 。「接下來第二次,他在1916年發給海外會員的一份通告中,規勸他們不可遺忘「 此次推翻帝制,各埠華僑,即捐巨資以為軍費,而回國效命決死,以為黨軍模範者 」。 [5] 孫中山第三回提到華僑的貢獻是在1917年,其為一本有關同盟會的通俗小說【同盟會演義】寫序言時,他宣稱:「 同盟會之成,多賴海外華僑之力……惟吾深知同盟會中無華僑一部份者,清室無由以覆,民國無由而建也 」。 [6] 孫中山第四次意譯華僑的重要性是在1921年12月的一次澳洲墨爾本黨支部開幕聚會上。在那次演講裏,他提到說:「 我海外同誌。昔與文艱苦相共。或輸財以充軍實。或奮袂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歷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以長留於國人之腦海 [7] 。他最後一次明顯凸出華僑的重大貢獻,是在1923年10月15日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說:「 本黨最發達的地方,是海外各埠。海外華僑很多的地方,都有中國國民黨。華僑的思想開通較早,明白本黨的主義在先,所以他們革命也是在先,每次起革命都是得海外同誌的力量。 [8] (註:此五條評價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的黃堅立教授於【華人研究國際學報】刊登的一篇「華僑為革命之母」贊譽之來歷與敘述。)

黃花崗起義72烈士中,有29人為當時的馬來西亞華人,而在此之前的黃岡起義則是新加坡華僑直接組織參與的。

海外華僑最為集中的南洋地區,即是他進行革命活動的後方根據地。新加坡作為南洋的地理中心,不僅是華僑人數最多、最集中,也是財力最富有的地方。
早在廣州起義之前的1907年,新加坡華僑富商許雪秋就在孫中山的授命下領導、發動了潮州黃岡起義,這是由新加坡華僑直接組織、參與的第一次武裝起義。不僅如此,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所需經費的大部份都是南洋華僑資助的, 尤其是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及此前黃岡起義所需經費的全部幾乎百分之百來自於南洋華僑的捐助。 據有關統計數碼,僅1911年這一年,南洋華僑捐助的革命善款就有五六百萬元!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主辦方:當代中國研究所 [9]

孫中山「九次革命、五到檳城」。馬來西亞的檳城是重要的海外革命根據地之一。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先生在檳城召開著名的「檳榔嶼會議」,當時海外政治思想分為兩大派系,一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思潮;另一派則是康有為的保皇黨。由於保皇黨在新加坡詆毀孫中山濫用公款,導致革命活動備受牽制,唯有檳城華人仍然堅決擁護革命,因此,孫中山將革命基地轉移至檳城。
檳榔嶼會議後,華僑在香港設立統籌部作為起義指揮機構、從海外購運起義所用的槍支彈藥並踴躍參加「選鋒」(敢死隊)。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任貴祥在【華僑與黃花崗起義述論】一文中指出,「據統計, 回到中國香港集中準備參加起義的南洋華僑至少有500人。他們爭先返國效力,甚至因人數過多,由抽簽以決定回國參加者 。」 [10]
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四月到訪馬來西亞,出人意表的是,他的其中一個行程是要求會見檳城的孫中山支持者後裔。溫家寶與代表團原本是要北上檳城參觀孫中山遺蹟,同時接見革命後裔,不過因時間不足,因而改為在其下榻的酒店會見這批後裔。
這也是台海兩岸領導人第一次在訪問大馬期間,會見已被人遺忘了的孫中山支持者後裔,為他們帶來驚喜,也有點受寵若驚。會見溫家寶的檳城孫中山支持者後裔逾十人,他們最感震撼的是,當溫家寶在接見他們時,能夠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先輩的名字。 [11]

華人勢力的擴張早已引起了英殖民政府的不滿。1911年,清朝覆滅,義興公司失去了公開活動的正當理由,被迫於1920年解散。為避免信物、神主牌等遭受破壞,將108塊抗清誌士的主神牌等其他資料放入墓中,天地會的所有秘密也被一並封存。至今墓園中仍有數十座刻著「氵月」的無名墓碑。明無日、清無主,這也是反清復明鬥士的常用暗語。

如果細心的朋友還會註意到,墓碑上采取的是甲子紀年。采用甲子紀年而非清朝名號,也是反清鬥士常用的暗號之一。如紅樓夢中也是采用甲子紀年,並借林黛玉之口表達對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推崇,陶淵明也是不願出仕新朝(劉宋),拒用新朝年號,只題甲子紀年 [12] 。紅即為朱,寶玉即為大明子民,黛玉即崇禎皇帝,批詞玉帶林中掛,寶釵即為金、大清。當時的人們為表悼明哀漢之意,透過各種密碼寫就紅樓夢等小說,傳達民族情緒,如文中借香菱之口罵「小騷達(韃)子」等。現在為民族團結故不再提倡這樣解讀,感興趣朋友可自行了解。

註:潮州人供奉的朱天大帝即為崇禎皇帝,每年農歷三月初五都要祭拜 [13]

蛟騰起鳳播吉地,綠水青山度綿長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果實,孫先生還想搖人革命已經搖不到了,對於受了兩千年華夏文化熏陶的漢人來說,只要推翻大清,目的已然達到。至於是誰上台都一樣,他們不再有興趣博一個從龍之功。無論幫誰,都是等於謀殺另一邊的中國人,這是違背其民族主義的。

我看到知乎上有個問題是:為什麽說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階級的妥協性? 其實,推翻大清,動員南洋華僑的最大公因數已然不存,才是真實原因。

此時孫先生也發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不利於中國邊境地區的民族團結,必須提出一個新的最大公因數,凝聚人心,才有了三民主義。

南洋華人下一個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情緒高漲時期是抗戰時期。

南洋華僑捐款占抗戰總經費的1/3,南洋華僑機工在抗戰中起到了重要的物資輸送作用。

「抗戰頭三年,華僑匯回國的各種捐款就達到20億國幣,平均每月6000萬元,占當時全國軍費開支的85%!」這是廣東省僑辦提供的一組數據。
1938年10月,上海、武漢、廣州相繼失守。海上運輸全被日軍切斷。當時的祖國大陸缺乏工業基礎,空運補給能力有限。另外中國的對外貿易也依靠陸路運輸。為此,國民政府決定加緊在西南大後方修築滇緬公路。
訊息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南洋華僑青年積極響應,報名踴躍。據陳嘉庚先生回憶:「有一修理機工在南洋10余年,招同伴10余人,並內建其機器器材前往祖國」。「檳城檳榔摩汽車修理廠的一位師傅,還帶著兩位徒弟一道回國」。由於對機工年齡身體素質要求較嚴,一些不符合條件的青年甚至想盡辦法,蒙混過關,如虛報歲數,小的報大,大的報小。機工要求男性,有的女青年如李月梅、白雪嬌等就幹脆學花木蘭「女扮男裝」。 [14]

我也在tt上看到過來自大馬華人對這段歷史的視角:中國當時許多青壯年打仗已經快打沒了,滇緬公路為20萬雲南婦孺老少手拉肩扛給修出來的,滇緬公路80%為山路,懸崖峭壁多,陡坡急彎多,而且為躲避日軍轟炸,他們只敢在夜間開車,開近光燈,聽到飛機聲音就立刻熄火關燈。危險性可想而知,再遇上暴雨時期,路況條件更差,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為路。汽車一旦跌入山谷就再也找不到了,傷亡慘重。華僑機工殉職事故欄經常出現翻車二字。除此之外還有瘧疾等熱帶疾病。1940年日本控制滇緬鐵路後,對其狂轟亂炸,其中有一座跨越怒江的橋被炸斷,但華僑機工僅用十個小時,就用汽油桶、木板等重新搭建完畢。

日本在東南亞地區也對馬共、上面提到的義興公司等華人華僑組織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和謀殺。

2024.7.28於新山華族紀念館拍攝
「家雖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懷念熱愛的……這次去,純為效勞祖國而去的……雖在救國建國的大事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女版男裝之華僑機工白雪嬌 [15]

如果說中國兩千年來的威脅一直在北方,那麽南方便是華夏民族的血淚史。

我想起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記者在飄【Gone with the wind】借女主Scalett父親之口說: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為之工作,為之戰鬥,為之犧牲的東西。因為,它是唯一永恒的東西。 女主Scalett說哪怕去偷,去搶,嫁給不愛的人,去殺人,她也絕不賣掉父親留下的農場。一個手無寸鐵的姑娘對父親買下的農場都能如此堅持,更何況今天的大馬華人呢?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與海洋作鬥爭的歷史,先祖先輩們辛勤耕耘,不忘祖國,今天的我們更要在這片土地上好好生活,將血脈延續下去。

銘記歷史,弘揚中華文化,吾輩有責。

參考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義興會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陈开顺
  3. ^https://www.rfi.fr/cn/中国/20100417-洪门的黑与红
  4. ^ 海外出版社編【華僑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台北:海外出版社,1981),頁23–24。這可能就是常被一些學者誤認為的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誌書」,此信沒能在任何孫中山選集內尋獲。
  5. ^ 【華僑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台北:海外出版社,1981),頁23–24
  6. ^ 孫中山在1917年4月為趙公壁的【同盟會演義】所寫的序言。來源同上,頁24、165。
  7. ^ 〈美利濱分部黨所落成並開懇親大會訓詞之一〉,胡漢民編【總理全集】(上海:民智書局,1930)
  8. ^ 〈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8冊,頁280。
  9. ^http://hprc.org.cn/gsyj/zhutiyj/xhgm/xhztyjlw/201202/t20120213_4019593.html
  10. ^https://www.chinanews.com.cn/hr/2023/04-27/9998380.shtml
  11. ^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封面專題/2011-41/1364211348701/南洋華人是辛亥革命之母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陶渊明
  13.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tyjzz/2012-09-07/33266.shtml
  14. ^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kangzhan/gushi/202008/t20200827_5767676.shtml
  15.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623/c443712-3245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