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為啥山西不把煤企整合成一個企業?

2019-12-21旅行

先放一張圖

由上圖可知,自1997年以後,山西煤礦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到目前為止,煤礦數量保持在1000處左右,其中生產礦井數量保持在600處左右。

接著談談山西煤礦發展歷程。建國以來山西煤炭產業發展共分為五個階段:

初步成形階段(1949-1978)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各行各業亟待恢復生產和建設。煤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和工業生產的主要食糧,盡快恢復煤炭生產,是當時國家的一項重大任務。山西作為煤炭大省,經過30年的建設,煤炭產量由1949年的267萬噸猛增至1978年的9825萬噸,增長了36.8倍;外調煤炭7298萬噸,比1949年的62萬噸增長了116.7倍。從1957年開始躍居全國第一,並一直持續保持至2012年。

能源基地建設階段(1979-1997)

198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建設山西能源基地的重大決策。山西省積極響應,為加快地方煤礦的發展,全省地方鄉鎮煤礦像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很快成為煤炭工業的半壁江山。到1986年,山西省共有地方非國有統配煤礦6724處,原煤產量1.23億噸。山西形成了以國有重點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眾多地方煤礦共同支撐的煤炭工業體系。到1997年,全省各類煤礦發展到歷史最高峰10971處,原煤產量達到3.3億噸,占全國煤炭產量的比率提高到24.9%,外調量增長到1.93億噸,煤炭產量和外調量分別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

改革整治階段(1998-2004)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前期高強度開發影響,全國煤炭嚴重供大於求,煤炭市場持續疲軟,山西煤礦「多、小、散、亂」的弊端集中顯現,大量的中小煤礦停產,全省煤炭銷量下滑,價格下滑,外欠煤炭貨款達100多億元,不少企業外欠款超過了全年的銷售收入。1998年至2003年,全省共取締和關閉布局不合理、安全不達標的小煤礦6192處,壓減產能1.1725億噸。煤礦數量從1997年頂峰時期的10971處降到2003年底的4267處。

資源整合階段(2005-2014)

2005年開始進入所謂的煤炭行業「黃金十年」。但由於歷史原因,煤炭生產中粗放經營、資源消耗高、浪費大、安全事故頻發、礦區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在山西仍較突出。2005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推行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促使煤礦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道路。透過五年整合重組,2010年底,礦井數量由2005年底的4278處壓減到1053處,年產能30萬噸以下小煤礦全部被淘汰,平均單井規模達到年產能100萬噸以上,保留礦井全部實作了機械化開采。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至131家,形成了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和3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此後,山西原煤產量連上台階,2010年突破7億噸,2011年突破8億噸,2012年突破9億噸,2014年達到峰值9.77億噸。

轉型改革階段(2015至今)

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國家在2014年6月提出能源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山西作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積極全面地推進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紮實有效地實施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減量重組和減量置換,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在「減」字上下功夫,2016年至2018年山西3年內又關閉104處礦井,結束過剩產能1.13億噸,結束產能位居全國第一。

談完山西煤炭發展的五個階段。我們回歸正題。如果把山西所有煤企整合成一個企業,那麽就意味著山西煤炭資源將全部國有化。 目前山西煤企主體所有制如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經過十余年的資源整合後,全省目前共有煤炭主體企業131家。非國企雖然產能只占總產能的20%左右,但企業數量仍占全省總企業數量的半壁江山。如果全部國有化,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同時也阻礙了行業開放,使得民間資本難以進入,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而且行業壟斷妨礙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也妨礙了企業擴大規模的積極性,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況且國有煤企之間整合也是困難重重。目前,山西國有煤企共分為幾類,一是省屬煤企,以七大煤企為代表;二是央企,以中煤、華潤為代表;三是外省煤企,以皖北煤電為代表。不說央企、外省煤企如何整合,僅僅是省國資委旗下的煤企重組都有很大阻力,主要涉及到產權股權贖買分割等一系列問題。例如:近年來傳出晉煤的「燃氣板塊」要與國新能源重組成「山西燃氣集團」,但因為誰主誰輔、股權如何分割、人員如何安置等問題一直難以達成一致導致重組失敗。

那麽資源整合還面臨哪些困難呢?

1、整合成本高

對於整合主體企業,在資源整合兼並重組煤礦時,動輒需要成百億上千億的資金投入,待到煤礦建設期,又是數億數十億的投入,造成主體企業資金困難。例如,透過資源整合,2010年底山西形成了七大煤企的格局,雖然七大煤企資產和產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由於在整合中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導致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2016年,山西七大煤企負債總額達1.3萬億,甚至超過了山西省當年的GDP。

2、人員安置難

資源整合開始以後,全省煤礦數量從2005年的4278處降到2010年底的1053處,短短五年間75%的煤礦被整合、關閉,意味著數十萬人口面臨失業或分流。到目前,山西仍有煤礦從業人員110萬左右。如果進一步整合,煤礦數量必然大部份減少,用工量大幅縮減,農村剩余勞動力如何轉移將會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