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節起源於兩千多年前,且在漢武帝修改歷法時,把正月十五設定為一個重大節日。入唐以後,在這一天不僅皇宮內所有燈盞燭火通明,民間更是玩燈、賞燈,成為萬民同慶的燈節。作為封建時代統治者所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紫禁城的宮燈無無疑是最精美的,今天請跟隨小編一起來欣賞來自宮裏的花燈吧。
宮燈始於東漢,興於隋唐,至乾隆時期最盛,是宮廷重要的陳設與裝飾。清代皇帝在正月時透過觀燈、賞燈、作燈詞等活動,與皇室成員、朝廷大臣、藩屬使臣等聯絡感情。從北京故宮藏【雍正十二月行樂圖】及【乾隆帝元宵行樂圖】中都可看到宮燈藝術的繁榮。
據【欽定宮中現行則例】載: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內務府總管率員役於乾清宮前安設天燈、萬壽燈。太廟等處為先輩祖宗點亮慶成燈,象征功德慶成,慎終追遠;天燈自安設之日起每晚上燈,至來年二月初三日撤下。除此之外,宮廷內所有宮殿、殿門、兩廊、回廊和石欄桿等處各式彩燈分別懸掛。節後,除日常宮殿照明懸掛之外,其余大部份彩燈則入庫收藏,以備來年使用。
清代宮廷過年安設各類宮燈,材料、造型、款式各異。如懸掛的球燈、葫蘆燈、魚燈、四方燈等,照亮整個紫禁城。宮燈上繪畫題材內容會按統治者的意願由宮廷畫家繪制和更換,題材有福壽延年、天下太平、萬壽無疆等吉祥的內容,也有人物故事、靜物文玩等內容。如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的造辦處檔案記載:"清暉閣九州清宴撤下燈各兩對、淳化軒撤下燈兩對,俱將玻璃拆下有用處,用另換糊畫片,著董誥、方琮各畫兩對、揚大章畫四對欽此"。
在材質方面,除了有金屬、陶瓷、木質、玉石等,使用牛角、琺瑯、玻璃的宮燈在這一時期也迅速發展。工藝上有的宮燈先使用花梨木、楠木、紫檀木、紅木等細木為框架雕刻花紋、鑲飾玻璃、牙雕、玉石、流蘇璆珞;亦有牛角和琺瑯為主體,飾以料器裝飾物或各種質地的墜飾等。有的還會在燈上加華蓋,下部加掛各種瓔珞垂飾或珠玉金銀穗墜,以及在燈罩四周懸掛吉祥雜寶、流蘇結帶。
據乾隆朝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二十九年正月十八日,"郎中白世秀來說,總管李裕交紫檀木畫木玻璃亭式燈一對(方壺勝景),紫檀黃楊畫玻璃方燈二對(雲)......紫檀雞翅木畫玻璃方燈八對(雙),紫檀黃楊木畫玻璃戳燈一對(西峰秀色)。傳旨∶將燈上畫片玻璃拆下,有用處用,另換畫片。欽此。"從此記錄看,當時宮燈使用玻璃材質已經非常普遍,但由於玻璃價高,會重復利用宮燈玻璃畫片。
在過年期間,紫禁城內除固定懸掛的裝飾用燈外,觀燈火戲也是重頭戲之一。燈火戲是清宮廷內年節時一場大型戶外舞燈表演。表演時,由伶人手持仙人燈、塔燈、七寶燈等各種彩燈,按戲目編排,載歌載舞,並不斷變換隊形拼出「太平萬歲」、「天子萬年」等吉祥文字。可表演的曲目眾多,有【萬年如意燈】、 【萬年春燈】、【太平萬歲燈】、【福祿壽燈】等等。
清代宮燈作為一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欣賞了上面這些精美的宮燈,你是否也動心了呢?
本文轉自嘉德拍賣公眾號,侵權刪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也可以搜尋清藝匯檢視更多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