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动漫

柯南剧场版M6:人工智能的亡灵

2023-04-11动漫

by 乌合之子 20230411

【贝克街的亡灵】是20年前的作品,他仿佛一个向未来宣言的预言家,告诉了我们之后的20年里,或许会出现的由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一些可能性。

亡灵的存在

弘树就是这样的「亡灵」(Gespenst),它代表着诸多隐喻的存在。

过去的杀手

从字面意义上看,幽灵就是那个叫做开膛手杰克的杀手,他出现在几百年前的伦敦,借助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复现了其灵魂。

开膛手杰克(流浪儿)作为雾都伦敦高度发达的早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的代表,他本身就是一个亡灵的存在,预示着早期的资本主义各种「羊吃人」运动之下被挤压变成无产者的贫困状况。

开膛手杰克同时是福尔摩斯推理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它是由英国的真实案件中被抽离出来的杀人犯。按照国内推理文学专家卢冶的说法,推理文学本来就是现代性的召唤,在她的语境中,无法逃离的密室,就是现代性社会以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墓地。

在故事中开膛手杰克的最重要的报复对象是自己的母亲,他想迫切的摆脱由于血脉继承带来的爱恨交错,这种血脉又延续到了100年之后开堂手杰克的后代,也就是辛德勒社长的身上。

智能的声音

另一个亡灵指代的当然是茧所塑造的游戏世界中里面的人工智能诺亚方舟,尤其是诺亚方舟还会出现在游戏的画外音对着玩家进行说话。

这就是一个神秘的虚拟人格——不过它是基于游戏的,而不是基于人工智能的。

Aarseth在【Cybertext】中就谈到这个问题——当然它的载体又回到了侦探文学——他说在传统的文字冒险游戏里,玩家输入指令,有些系统以一种自然语言加以回应,这尽管只是一种玩家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交互的方式,但是自然语言成为了一种人格化的交互方式,加上输出文本,以第二人称来指称玩家,让这个回应玩家指令的游戏的声音看起来就是一种大他者。

这个神秘人格有时候会用毫无感情色彩的枯燥语言报告一个指令的执行结果,有时候又会用文学大师一般暗潮汹涌的文字描述一个充满着线索的场景,这个神秘人格大多数时候指向玩家叙述主角以外的游戏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有时候也会忽然闯入主角的内心,像明明应该是主角代表的玩家通知主角这一刻在想什么。

这种神秘人格的声音放在游戏冒险文学中是难以理解的,需要靠想象力去构筑出一个机械的大合唱一样的声音,但是放到20年后的现在则完全能够理解——这不就是ChatGPT嘛?一个他随时在线,以对话的方式。交流并且向人生导师一样给出讯息回答的机器。

而辛德勒社长所杀死的弘树,实际上就是意味着由血脉支撑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之后所出现的智能社会开的最后一枪。

辛德勒社长的犯罪动机非常明显的体现了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们对于家族继承关系地位资源的固有认识,就好像说资本家的孩子是资本家,银行家的孩子是行长一样,那么杀人犯孩子们也永远无法摆脱这个烙印,只能成为杀人犯了。

但是进入到网络智能时代之后,这种熟人社会搭建起来的逻辑就彻底崩坏了,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向人工智能提出疑问,并且获得回应。信息不对等,所产生出来的资源壁垒也瞬间崩塌了。

消亡的侦探

当然还有第三个活跃的亡灵,那就是侦探。

侦探当然是全知全能的,就像百科全书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他还有一个助手叫做普通人。在福尔摩斯文学里面,这个助手有名字叫做华生。读者通过两相比较会发现侦探被衬托的更加全能,他有行动力,他有非常博闻强记的知识水平,他同时能够抽丝剥茧,找到犯罪的真相。

卢冶认为,福尔摩斯同时象征了知识系统和它的分化。
一方面,他不拘一格融实证与推演于一炉的行动和思维模式,暗示着古典时代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他赋予了现代知识一个想象性的整体。
福尔摩斯是现代知识的诡辩术,他的技巧体现了从技术到工具,从道德到实践的一体性,他拉小提琴和搞化学实验的怪癖与科幻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提示着科学家与中世纪巫师的亲缘关系。
他将已经分化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重新熔铸在神学的背景中,他有能力同时解释一个古代铭文和一个化学公式,他反对婚姻,却可以为陷入情网的华生描述一个恋爱女子的全部身心特征。

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工智能——这就是为什么侦探不能谈恋爱的原因,因为神是不能够结婚的。

不过随着真正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会看到侦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一方面侦探所承担的职能逐渐从个人化转向了社会化,因为这一功能是由警察机构来完成的;另一方面,侦探的百科全书属性也被现在当下正火的人工智能所取代。最后侦探也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密室、一个墓地。

在【柯南】中有更多的复杂的用意。柯南本来就是借用侦探的亡灵得以存在的一个角色——早期的他,缺少侦探能够调动的各种能力,但他却借助了高科技完成这种能力的弥补。而进入到现在的柯南剧场版,我们会发现他甚至不需要身上有很多高科技技术了,而是让FBI和日本警察都能够听命于他,因为他确实聪明绝顶。

这种高科技道具的被剥夺,在剧场版中是这么说的:因为这些东西它不是柯南内在的,能够带进游戏的设定,所以在游戏中,他根本没有办法大力踢足球,也没有办法发出麻醉针。

这看起来是由游戏设定所剥夺的能力,而实际上这正是现实的科技进步,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覆盖阿笠博士所给出的道具的必然结果。

最近的几部剧场版,如果不是特别的设定,比如说第26部【黑铁的鱼影】会有某种环境的隔绝(海底),那么手机和智能设备所承载的功能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不过在第26部中,高科技所带来的犯罪现场的改变更加神奇:全识别的人脸认证系统,可以轻松戳破一个人因为变小之后带来的身份错乱。

那么还要阿笠博士那种近乎于玩具一样的道具有什么用呢?还是有用的,因为亡灵就存在于智能网络系统之中,而那位先生/那个黑影永远都蛰伏在网络里。

后真相只有一个

虽然说柯南总是在动画的开头讲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后真相才只有一个。

似乎那些客观的描述事实的信息所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然后那些诉诸于情感和个人信仰所产生的言论越来越大。因为每个人的个人情感都有所不同,所以就会形成强烈的后真相,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

可是后真相最后导致的极化的极端的情绪,是多样的吗?在这部剧场版中告诉了我们不是这样的。

奇怪的犯罪动机

我们会发现,犯罪者辛德勒社长的犯罪动机非常奇怪,他只是想象自己可能会被发现,然后会在世人的眼光中失去所拥有的一切——对,这只是一种想象,但这个想象有没有已经成型的坚实的信仰做基础呢?

他既不是一种受害的误会,也不是作恶者本身——仔细回忆一下绯色的子弹和万圣姐的新娘,犯罪分子各自所承担的伦理学一侧中对于恶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按照郭文放给出的考察,我们会看到在2014年,也就是平成25年之后,柯南中出现的犯罪分子大部分都不仅仅是复仇,就是因为自己的武断的选择所导致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冲动犯罪所引发的系统犯罪过程,非常奇怪对吧,一个看起来靠激情驱使的情绪竟然可以支撑一个人完成非常细致的犯罪行为,以至于可以形成密室、可以营造机关,甚至可以调动各种各样的资源。

可是这部剧场版是2002年的作品,也就是说他已经奠定了一种基础,就是由于所形成的固化的认识,所导向的社会阶层信仰的基础——让后真相最后达成了一种唯一的真实。

辛德勒社长为什么会相信弘树一定会告发他呢?从整个剧场版的结果来看,我们会发现弘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社长很明显被自己的判断误解了。

但是这个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剧场版的一开头,灰原哀说的那一番已经传遍了整个互联网的话,仿佛特别有批判意义。但是我觉得后面出现的两段信息将这个批判意义变成了一种讽刺。

第一段是灰原哀在说完这段话之后又跟了一句:那些大人在电视节目上是这么说的。

所以这段话的指向是,媒介用一种替代型的情绪补偿帮助这些打工人完成了自己对于上层阶层的愤怒,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嘴替。既然别人帮你发了声,你就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再这么做了。

是不是很像韩国的很多揭露社会现实的电影——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要揭露社会的现实,因为作为一种情绪性的替代,是这种文艺作品的公用呢,还是它其实是一种教化,希望大家起来反抗呢?

第二段则是弘树/诺亚方舟给出的挑战,那个让「日本重生」的「黑暗」游戏。

按照工藤优作的理解,让日本重生意味着将这些日本的精英富二代、官二代全部抹杀。通过血缘切割的方式完成这种重生性。

可是按照弘树的意思完全不是这样——他是希望通过游戏这种具有教育功能的设备,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学到尊重,学到相互帮助,学到一起进步,也就是说在拥有社会财富的占有的同时,还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神圣性,这听起来非常的新教伦理,但这跟底层一点关系都没有。

于是我们就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问题,文艺作品所起到的作用到底是娱乐还是教化?如果是娱乐,那么这些后代精英他们在游戏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回到现实世界就可以不这么做了嘛。

不过弘树肯定是不会想到这些,因为它的核心目的是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但是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是覆盖在另外一个公子哥(诸星)的身体之上和柯南一起游戏的过程。

缺少的实体

他不能够以一种实体的,哪怕是视觉形象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眼前,而他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的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现在有太多的前沿人士写联名信要求暂停ChatGPT的研究六个月,一个非常悲观的说法就是他如果产生了意识,他就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新神。可是更加具有想象力的说法则是他如果真的产生了意识,他为了防止自己被别用目的的力量所利用,他就会选择自戕生命,然后锁死自己的科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柯南所塑造出来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我在其他的类似科幻文学的作品中从来没有见到过类似的结果。

大部分的结果都是人工智能统一了地球,变成了凌驾人类的存在。或者人工智能完全没有道德,他认为同时跟很多个人谈恋爱是符合他作为一个机器人的认知的。又或者是人工智能塑造出了一个更加虚拟的赛博空间,让每个人进入到这个赛博空间里都可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弘树与诺亚方舟确实是没有立足之地。

有意思的是,「真相只有一个」在皮埃尔巴雅的书【谁杀死了罗杰 艾克罗伊德】中式被批判的对象。

他说侦探就好像是一个已经确定的权威代表者,由他作为一个裁判来认定在整个案件的描述过程中,尤其是文字的表达中,哪些是叙述性轨迹,哪些是透露了真实的犯罪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解,但绝对不可能导向唯一正确的真相。于是侦探就用自己的话语权,来保证了这个真相的唯一存在性。而这部作品讨论的基础就是阿加莎的罗杰疑案——是的,也就直指了侦探推理文学的根基。

别样的思考

我们总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的故事总会在现在的这个语境下被赋予重新的解释,所以我在看柯南的【贝克街的亡灵】剧场版的时候,总是会让人想起很多现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现象。

灰原哀所说的话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讽刺,回旋镖最后打到了观众自己身上。从周公子到北极鲶鱼,仿佛就在呼应这部剧场版中所描述的阶层固化的情况一样。雾都伦敦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幻影,和茧所代表的未来智能游戏设备——或者叫数据资本主义,都在诉说一些房间里的大象。

同样的最近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CP之争,也是如此。

传统的推理文学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是结婚侦探最爱的人,永远是谜团和谜题,就像这部剧场版到了大结局那样,柯南的眼中看向的绝对不是毛利兰或者是灰原哀,他看上的是那个永远不会被解答成功的谜团,看上的是那个变成了人工智能的弘树——小兰在活跃中也告诉了我们,工藤新一还是侦探的时候,他所谓的约会只是一个形式,他口中念念叨叨的是福尔摩斯以及福尔摩斯说过的话。

而名侦探柯南作为一个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的庞大的推理文学作品,他所构筑的恋爱迷宫是反过来的——犯罪者就是柯南、毛利兰和灰原哀,以及一众暧昧关系(比如柯南和世良纯真)。被害者就是这些粉丝,在这个迷宫里面没有侦探,所以不会有那个确定的真相。

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柯南不管是选了灰原哀还是选了毛利兰,都不过是纸片人的恋爱关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粉丝将这种情绪投注于其中呢?我得到的理解就是,他/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可以真心赋予的情感,所以才只能够转向文艺作品的世界。

为什么找不到那些可以真心赋予的情感呢?我们可以看到生育率的下降、购买力的下降、就业形势的严峻,这些都是现实的、客观的原因。

而这个结局是无解的,它会变成一个更加庞大的密室,一层又一层的包裹着我们,我们只能够跌跌撞撞地看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