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为什么谢苗不火?

2020-11-18娱乐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对谢苗和武侠动作电影来说,如今的网大其实就是他们的容身之处。体量规模、内容调性、观众预期、呈现方式,都是如此。然而,网大能带来的级别和声量毕竟有限,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客观上的「不火」观感,并不是没饭吃,但终究感觉有点「low」。

恰好在春节档上,谢苗拍了一部【目中无人2】,这完全可以看作是他「鲤鱼跃龙门」的野心之作,在资源上整合了网大所能提供的一切,在创作上靠拢优秀的院线电影逻辑,在运作上则尽量走爆款路线,短视频化强话题。

然而,前作ip、短视频宣传模式、谢苗的「敬业老打星」形象开发、制作与宣发体量,合力引出了将之推上商业院线+春节档的巨大野心,却换来了最后时刻撤回网大平台的结局。主打「敬业」的拍摄现场短视频这种大家都用的套路,甚至出现了火候过度而被网友痛斥的尴尬效果,仿佛成为了作品整体结果的注脚:努力贴合,却适得其反。

对谢苗而言,这成为「不火」的又一次力证,甚至可能是棺材板上的有一颗钉子。

它的叙事野心就体现了对院线的适配努力,也以不佳的结果证明了其徒劳,在现有可整合的资源级别之下,反而不如退回到成熟的网大思维之中。受限于体量的它终究没能做出匹配野心的完成度,反而因「吻合院线」的种种改动而失去了第一部的很多亮点,变成了一部「不够好」的「院线作品」。这或许也是它被打回到网络平台的原因。

在第二部中,谢苗饰演的都尉有了更多的内心变化。一开始只是沉沦在大环境里,收钱办事,驱使他抓人的也不是正义而是奖金。小孩的悬赏伴随着「现在谁不图钱」的店家台词出现,谢苗则只是默默离去。抓犯人时对方说「现在都为了钱」,二人随即大打出手。

这样的倾向是明确的,最开始的谢苗放掉真正的正义,只是在图财的动力下才能出手。这让他的打斗变成了无奈生活的表现形式,即使犯人是他曾经的部下,也依然要无视对方口中的「都尉」而杀之,沉默回答对方「我们得到了什么」的怒斥,他自己已经不再是曾经浴血沙场的正义都尉,与曾经一样的动作只是为了求生存,甚至不会再有当年在沙场上看到官府黑暗而产生的愤怒,有的只是「为赏金杀死同命运者」的苟活。

而小孩则改变了他,先救他免于掉下悬崖,后帮助他战胜了对手。小孩象征的纯粹力量带来了谢苗的质变,让他回归正义,再次「目中无人」地横扫一切邪恶,参与自己本无赏金的案件。小孩第一次走进他的生活,在意外的翻车事件中帮助都尉爬上了山崖,拯救了主角的生命,即是如此用意:机缘巧合之下,她才是都尉人生的扭转者。

第一部里,谢苗的正义心境是相对结果式的。这从他第一次出场的「雨夜杀人」即可看出,对方欺负弱小,他则是消灭一切,是对于正义的绝对单一形象。从剧情上看,开头时点的谢苗已经处在了「为女主角报仇「的阶段,而更早发生的种种则以倒叙的方式交代。从剧情发展角度上看,这也与第二部里同样的「夜里救人「形成了对比。第二部里救出小孩后,谢苗拒绝了她的求助,甚至弃置不顾,需要对方更漫长的软化 ,而第一部则对环境不公有更明确的愤怒,虽然第一时间拒绝,但马上在看到小孩受害后出手,人物的「结果」在开头部分已经给出。

而第二部则显然有所「成长」与「觉醒」。如此一来,人物有了弧光度,叙事有了复杂性。在最后的一小时中,这一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影片为都尉和小孩设计了更加复杂的关系与寓意,让后者成为了前者内心发展阶段的持续象征与推动力。小孩是对世间美好希望的化身,在第一阶段不被都尉所接纳,这意味着都尉对世界的全无期待,眼中只看到其黑暗面。而随着小孩的强行进入,我们看到了都尉抓捕人生活的积极变化。他依然在进行着深度触及黑暗的工作,在生活环境和工作体验上却都变得轻快明朗起来,这也是电影在呈现相应段落时采取幽默向的用意。

具体到「动作」层面,曾经只带有肃杀的武功也被小孩演绎成了轻松的调子。这正是小孩给都尉黑暗生活投下的阳光,其结果却是另一个极端:他与小孩一同开始期待长安的美好一面,希望能放下一切回归。此时,小孩与他拥有了相同的期盼、武术,甚至工作,就像牧马人所说的一样,成为了「小瞎子」,便化身成了都尉理想化一面的象征,与他本体的「认知黑暗一面」形成并立关系。

这是影片非常重要的设计,小孩代表了都尉的光明之心,她与都尉的马对视并御马飞驰,也能与牧马人留下轻快的互动,而都尉本尊则「跟着我它跑不快「,自己需要小孩引领着纵马。第一部里,都尉的「目」中没有权贵和规则,睁眼即看清不公并将之根除,而第二部的他却未曾睁眼,与马的眼睛交流、看到世界一切的是小孩,后者代替他去认清凶手、驾驭快马,象征的正是第一部里的「都尉」。这一面的都尉拥有对世界的期待,却完全放弃了对黑暗面的迎击,只是走向了「对世界另一极现状的接纳」,而不是去改变黑白皆有的世界。

小孩独自报仇的段落充分影射了都尉的这阶段心境,她与妓院的声色犬马之影隔绝开来,却也只能对反派束手无策,因为其与都尉本体的「合并」才是完整的形态,足以秉持希望之心去洗涤黑暗,强化光明。由二者分歧所象征的都尉反向极端转变发展到极致,便是对复仇和抓捕人工作的放弃。理想化身小孩不愿为了报仇而杀人太多,已经「付出代价」而堕落的都尉也就决定回归长安。此时,抓捕人这样一个接触并洗涤黑暗的工作被舍弃了,都尉离开了黑暗世界,就像分别时的「拜金」扭转,牧马人不要他的钱,不再是店小二的「锱铢必较「,却也由小孩放弃了对「战胜黑暗」的念头。

而在最后的决战中,电影也充分发挥了小孩的作用:她对「洗涤」的不放弃强行带回了都尉,而语言提醒与关键援手则帮助都尉获胜。在开打之前,导演安排小孩吸入药物而虚弱不堪,暗示了都尉在刚抵达时的信念不足 ,只是被迫地前来救人,而随着小孩的助推,都尉的渐占上风构成了内心信念的坚定过程。在二人抓牢同一根武器的时候,小孩对都尉的「心灵补全」得到了直接的展现,再由间或的分开与最后的合力而展现信念强弱的曲折过程:对敌如此多的敌人与高阶层的权贵,都尉也会一时地陷入「逃遁回长安」的单面念头,并最终由小孩而重新坚定。

在结尾,影片试图将第一部的质感进行中和化的延续,都尉终究无法回到长安,能实现它的是都尉打扮的小孩,是以其年龄而象征的「未来都尉」。在关于「眼睛」的设计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表达:小孩说报仇成功就给给都尉一只眼睛,这是积极的洗涤黑暗之报仇,足以让都尉重新获得与马对视的小孩之目,即与小孩象征的「积极一面」合体,但直到结尾,他也只能以盲人的状态死去。

未来是有希望的,而现时则是黑暗上风的,这是影片试图达到的落点,也由都尉死时的黑白色调与大雪得以表现。第一部大战中黑白两色的极致地狱,在另一个角度上正是单纯的正义与邪恶,将世间的一切都简化了,这也正是同样被白雪笼罩的昔日战场,只有敌我与生死。而眼盲方可贯彻自我的设定,更带来了一种对世界的讽刺之意。显然,第二部的大战试图带我们回到第一部「极端世界」的氛围之中,随后才是代表未来的阳光明媚。

第二部设计了更丰富的内容,这是院线电影的标准程度,但也恰恰形成了它的问题。八十分钟的内容显然不足以承载这一切。都尉并没有真的处于「正义行为」和「糊口举措」的夹缝之中,甚至不太有动摇。他与时代的关系只集中在了对待小孩的态度转变之上,而整体环境则仅仅停留在了对路人的镜头上,他会看到市井百态,与其中的几个配角说出「谁不图钱」的台词,也偶有「相熟店家依然纠结一分一厘」的小细节,但都比较表面而片段化。而真正的「官府黑暗」,则依然是第一部里的极度戏剧化模式,是韩国电影风格的「高官不像人」之癫狂。

它与主角的生活过远,缺乏真正与他交互的细节内容,只能是对立的「打压」,随后「对抗」。进一步地说,当剧情甚至要靠「二人分别一个月后」这样的字幕进行过渡时,资源在叙事层面的严重缺乏就体现无遗,不足以支撑任何表达了。

同时,至关重要的男女关系也受到了体量的巨大限制。它显然在有意无意间走上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路数。莱昂是职业杀手,也接触到恶警这一社会失序堕落的标志性存在。都尉则深度接触世界的黑暗,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丝隐约的光明,否则他不会一开始救下小孩,做出与莱昂一样的行为,更不会与小孩发展出温情的关系。

而在影片的发展中,小孩不断激发出都尉和莱昂的潜在光明渴望,让他们越来越具有温度。不同的是,都尉更多了一层表意,即不丢失对洗清黑暗的信念。因为坚信黑暗可挽救才是真正的积极,而回避黑暗、遁入「光明」,则只是对阴暗面内里的视而不见,是一种自我麻痹。

相比起来,莱昂与恶警的再战是与玛蒂尔达离开之前,由后者偶遇而促成的意外,但都尉与莱昂还是拥有了同样的结局:为自己的「光明面」--具象化的小孩,或借由与玛蒂尔达之爱而得到的展现--做出努力,却倒于黎明前的「社会黑暗」之力。都尉死于集团军的黑军,活下来的只有小孩,而莱昂则对恶警避无可避,钻不进玛蒂尔达容身的狭窄管道。

「未来」有希望,但「现在」的成年人却会倒在巷口光明的咫尺黑暗之地。他带着帽子、墨镜,以及象征内心善意的花草,最后由「未来自己」的玛蒂尔达全部继承,就像小孩的结尾状态一样。

但是,【这个杀手不太冷】显然有着高的多的完成度。恶警的状态是癫狂的,他本能地哼唱贝多芬的钢奏,以逆转贝多芬创作中「极致情感」内驱力的「极致疯狂」而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类天性」。这与【目中无人2】的反派表现手法略有吻合,却显然比后者的「单纯抽疯杀人」来得更加言之有物,更富有细化的质感。而恶警的运作也得到了更具体的展开。社会黑暗面之强有了完整的铺展,都尉和莱昂的初始抗拒与拒绝接受「希冀存在」才会自然,他们面对的阻力打压才会更确切。

并且,作为「激发希冀」的最重要途径,玛蒂尔达和莱昂的交互无疑是完美的法兰西式浪漫,落到了非常具体而可理解的爱情角度上,莱昂「为爱激励」是非常落实的解法。【目中无人2】里的都尉和小孩则明显十分刻板,只有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粗浅交互,沉默的冷男只有木讷,感动是不确切的,阳光的小孩接近「执拗」,坚持更像是「不听话」。

这其中肯定有创作能力层面的问题,但也必须要看到片长不足的客观因素。甚至这种积极的落点本身,其实多少就带有对院线观影的考量。比起黑深残,院线观众显然更容易接受正面结局的离场感。这也影响了动作和节奏环节的风格,第二部的动作显然轻度了很多,不见第一部里的大尺度。而第一部里侧重于沉静、肃杀等意境渲染的剪辑与构图,在第二部里也灵魂尽失,短平快的流畅与中庸更像是普通的标准类型片。

第一部中,主角的沉默与饮酒,他在各种远景里的停留和慢走,大漠孤烟直的观感,都让人想起了古龙作品里的傲然浪子,追求着古典的武侠韵味。而到了后半部中,画面美学的风格进一步拓展开来。作品开始大量采用舞台式的顶光,将场景的明暗对比愈发突出,以此创造出政治力量笼罩的阶层社会环境的地狱感。到了高潮的部分,影片则将明暗对比做到极致,用雪和影带来了彻底的黑白两色,人物的身形仿佛只是一个剪影,让人不得不想起了【罪恶之城】。这实际上也辅助了表达,主角身处于特权者笼罩的绝望世界中,试图用一己之力奋战出一片正义之地,冲破周遭无处不在的黑白地狱。这无疑是更有格调的东西。

相对简单的第一部,人物特质立场明确,关系简单,集中于动作和氛围,反而有更多资源去慢慢渲染或古风或冷酷的质感,以及更多的动作内容。第一部是更有特色的「网大逻辑作品」,而第二部则是被剪掉太多内容一样的「残破院线逻辑作品」。不上院线是它正确的选择,毕竟只有「完整」的作品才能获得如此的待遇。

这部作品身上集中的一切,前作ip、短视频宣传模式、谢苗的「敬业老打星」形象开发、制作与宣发体量,合力引出了将之推上商业院线+春节档的巨大野心,然而其结果却依然是上文所述的尴尬。

这无疑是一次打击,对试图跃出网大的谢苗与动作武侠电影都是如此。它似乎反而证明,即使在可实现范畴内集结了一切资源,传统的武侠与动作电影也已经力道不足,反而会顾此失彼、两头不靠真的只能停留在「网大」的池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