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如传】还没学会,
又来了部【大坤传】?
审判的风一吹,
吹散了周迅的灵气,
陈坤的「好演员」滤镜如今也快保不住。
时隔6年,他主演的【天盛长歌】接下【如懿传】这一棒,成为吐槽区的重点关注对象。
其中的一段表演被拎出来公开处刑,一句情绪激昂的「我怕了」瞬间升级为爆梗。
#品品视频片段 👇
评论区也是锐评不断:
老艺术家晚节不保?
很快,陈坤就以一句「大家开心我也开心」表态⬇️
这番玩得起的态度稍微阻止了舆论走向,
不过瞅了瞅称赞陈坤高情商的评论区,
显然没有太多人买账…
争议蔓延到表演方式上,
又是一次对老戏骨的公开处刑。
在【天盛长歌】中,陈坤饰演了一个才略过人但失势的皇子,不得不隐藏锋芒来自我保全。
想表达人物不谙世事、天真单纯的形象,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在网友看来是挤眉弄眼、嘟嘴卖萌⬇️
被辣评「感觉说话都是现学的」、
「以为是在故意恶心他父皇」。
后续逐渐露出人物步步为营、城府极深的一面,
表演方式也被评价为「用力过猛」⬇️
网友们再一深扒,发现除了表演之外,似乎还存在着加戏、改剧本的争议。
【天盛长歌】改编自大女主权谋文【凰权】,
原著围绕着女主视角与成长路线而展开,
前朝遗孤背负着血海深仇向上攀爬,
一步一步登上权力顶峰。
但到了剧里,大女主剧成了大男主剧。
让渡出人物高光,
成为男主的挂件,
最后还得在男主喜提皇位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这样的改动也迎来新一轮考古,
发现【天盛长歌】整个筹备过程中就不太安宁。
大女主剧开拍前,先是跟男主团队磨合了接近两年⬇️
倪妮也在采访中透露,戏在开拍前就没有特别完整的剧本,几乎边拍边写⬇️
导演后来表示,这部剧的确把明显的大女主戏改成了男女主平衡。
其实作品在开拍前创作团队与演员磨合沟通实属正常,
不完全遵循原著做出合理改编也是常态。
只是小说改编更换了整体立意,
导演依然相信会有书粉力挺,
造成的舆论对角色和演员都是致命的。
如此改动对于原著作者来说当然是挣扎的,没有作者会希望自己的大女主变味。
作者在参与编剧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不愉快,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被蔑视,
最后在拍摄期间被迫退出了编剧团队。
而后作者本人还经历了被举报泄露剧本、公务员兼职写作,
作品连带着家人都经历了一番言语诅咒。
只得留下一句:「我也几乎没有参与宣传,我早就想过,它若有荣光,与我无关,它若零落成尘,大概就还是我的锅。」
#放个作者原文⬇️
滑动查看
这部不太安宁的【天盛长歌】,特地被放在湖南台的黄金时段播出,但最后播出效果是创下了电视台同时段最低收视纪录。
演技、剧本改动、收视创新低过后,
下一轮审判来到了「人品」这一关,
陈坤在拍摄【天盛长歌】期间的一段采访也被翻了出来。
聊到和剧中女主倪妮的相处模式,
他表示因为不熟,
倪妮一开始还对自己很尊敬⬇️
相熟后就开启怼人模式,
称呼也从「坤哥」变成了「坤叔叔」⬇️
为了「回馈」倪妮,
他借角色之便,
在对戏时利用楚王身份让倪妮跪下⬇️
不准倪妮站起来⬇️
出于剧中人物关系,
倪妮虽有不服还是照做了,
只是拍完之后回击了一下陈坤。⬇️
随着两个人越来越熟,
陈坤还「警告」倪妮:
你要好好珍惜跟我拍戏,因为下一部戏的时候,我会找比你年轻的女演员拍,因为你年纪也大了。
这通发言免不了一通strong审判,
不过两个人并没有在【天盛长歌】之后减少联系,
还会帮忙宣传作品,
成为了邻居互称兄妹⬇️
一起参加由陈坤创立的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
私下被拍也是有说有笑⬇️
二人关系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糟糕。
只是这一连串下来,
难免会影响观众对陈坤的观感,
审视之下,
「老艺术家」滤镜几近破碎,
演技与人品都颇有「晚节不保」之势。
有人将陈坤与前段时间因【如懿传】饱受争议的周迅放在一起比较,
表示周迅被讨伐还有以前的作品和奖项作为支撑,
陈坤也许只能挨着了。
但要说他完全没有作品和实绩倒也不见得,
当年凭一部【像雾像风又像雨】一跃成为当红小生,
开播即拿下当天电视剧排行第一的成绩。
之后在【金粉世家】里饰演的金燕西一角,
再次创造收视奇迹,成为央视两年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2006年凭一部【云水谣】跻身影坛,
提名了当年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最佳男主角,
拿下了华表奖影帝称号⬇️
之后,在【画皮】【龙门飞甲】【狄仁杰系列】【寻龙诀】各种大导演大制作的电影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主演电影票房至今已有83亿⬇️
都能作为他「红」过的证明。
只是近些年来,
不管是电影作品还是电视剧,
陈坤所呈现的作品似乎都难以服众。
电视剧【风起陇西】开播平均收视不超过0.61%,
成了当年央八的收视倒一⬇️
主演的电影【侍神令】,
在春节档上映但只拿下了2.73亿的票房⬇️
加上最近的争议,
风评近乎跌入谷底。
过往的一切都能被翻出来严刑拷打。
明明都有过辉煌时刻,也留下了能称为经典的角色。
但几十年过去口碑竟然能扭转过来,沦为群嘲对象?
这一代的艺人被起底审判的现象,
或许跟他们走红时期较早有关。
由于时间久远,早期的代表作品与代表角色于当下年轻人而言比较陌生,有着天然隔阂。
于年轻的观众而言,
对这一代演员的认知大多来源于主流声量,
以及从出道至今积累的圈内地位,
多多少少会有一层「时代滤镜」。
但由于当年的位于神坛的「小生」「小花」,
近些年出演的电视剧作品中,
呈现出来的演技和作品质感与认知里的「灵气」「戏骨」等标签并不那么匹配,
而这样的不匹配造成的「幻灭」效果是成倍的: 从前的作品与演技被全盘否定,一棒子打翻所有实绩,再获得奖项也难以服众。
比如周迅在争议之后拿下了白玉兰最佳女主角,
哪怕从前是三金影后也免不了被质疑「配不配」⬇️
加上这几年大众对于艺人的高收入逐渐有了认知,
尤其是对这些地位高、戏龄长、有话语权,
因此片酬跟着年份水涨船高的老艺人,
时代代沟之下,
作品又难以服众,
让「老戏骨」们逐渐陷入了骗局争议。
当观众不再迷恋于演员地位、
作品的制作班底,
不再信奉哪位导演、编剧能百分百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
只以最终呈现效果作为标准,
哪怕之前是荣誉满身的演员,
出演了不合适的角色,
还是难以得到观众的支持。
影视剧市场最近做出了改革,
腾讯视频开创了「市场价+后验激励」模式的合作机制⬇️
换言之,就是制作公司也背上了KPI,需要对电视剧的播出效果负责。
如此一来制作公司从剧本打磨、演员选角、后期制作各个方面,都需要更多考虑观众的体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对平台方负责。
这也意味着演员的实际片酬极有可能在市场的推动下,最终和播放效果挂钩。
但播放效果的衡量标准如何评估,还要打一个问号。
标准之下又如何定义作品中每个演员带来的实绩效益,也未可知。
导演、编剧、摄像等等对作品的质量及播出效果也会产生影响,这一部分依然难以定夺。
陷入群嘲的根本原因,
还是宫斗剧不宫斗,
大女主变大男主,
期间掺杂着对剧情、台词、人物设定的变更,
最终呈现效果好的话是「有想法」,
效果不好难免会因为「越俎代庖」从而引起众怒。
就目前来看,
一个演员过去的实绩不见得能成为他永恒的养老保险,
当下的一部作品就能决定近半年的舆论走向。
但舆论总是在变的,
待到来年交出不错的作品和演技,
风评扭转过来可能就是一部剧的事。
最后一句
咱也不知道这审判的风下次要吹到那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