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暑期档电影「大溃败」,宣发要背锅吗?

2024-08-30娱乐

作者| Mia

编辑| 赤木瓶子

暑期档即将行至尾声,剧集市场「高开低走」,以6月两部爆款【玫瑰的故事】【墨雨云间】始,到9月热度一路下滑。综艺市场除了【披荆斩棘4】一度引发热议,同样缺乏关注。

电影市场更是惨不忍睹,还有两天即将画上句号,档期票房不足120亿,正如我们之前分析过的 「一朝退回十年前」,相比去年几乎是腰斩。 毫无疑问,今年暑期档,最大的爆款属于游戏行业的【黑神话:悟空】。

不可否认的是, 今年的惨淡有疫情后产能不足的影响。 去年因去库存而呈现井喷之势,破30亿元的影片有两部,20亿元—30亿元之间的电影有两部,15-20亿元的影片有一部,头部集中程度为史上罕见,今年则面临着头部严重缺乏的情况,30亿+项目只有一部,20亿元—30亿元档缺失。

多部大导新作、种子选手、圈层口碑作品,市场表现不尽人意,其选题判断、内容取舍等固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宣发层面同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许多影片「与己相关」的切身关联性、话题度挖掘严重不足。 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宣发或许难以逆袭改命,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部影片尽可能地触达自身上限。

短视频营销降温, 路演频频「贴脸开大」

是奥运分流了观众注意力吗?回溯2016年、2021年两大奥运年,会发现当年度电影票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诚然,今年作为疫情后的首届奥运,关注度空前地高,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个平台的「资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娱内容的曝光量,但依然有【抓娃娃】【误杀】等爆款诞生,说明 观众观影意愿下降,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内容吸引力不足。而在内容疲软的基础上,平平无奇的宣发,更难以点燃观影热情。

影片热度和营销热度是相辅相成的。去年刷新历史纪录的暑期档,在营销层面也出现了诸多现象级案例。

同属「东南亚犯罪宇宙」「犯罪奇观+强话题」之作,【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均引爆了短视频平台,从「治好恋爱脑」到「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简单粗暴,直击大众内心的恐惧,成为公认的「抖音爆款电影」。

而在今年,唯一拥有相似气质的可能只有【默杀】,该片主打量大管饱,塞满众多争议话题与大尺度场面,情绪话题先行,「胶水封嘴暴力场面」「MVP结算名场面」等在抖音上出圈,激活下沉市场,成为档期上半场第一匹黑马,实属意料之中。

其他影片在本身话题度有限的前提下,又逐渐在短视频营销层面陷入了「路径依赖」和同质化,宣传创意有限。 此前现实话题向、爱情催泪向题材被证实在抖音有较好的发酵度,今年【逆行人生】没能再现现实题材的奇迹,两大流量主演的爱情片则接连扑街,从于适的【欢迎来到我身边】,到朱一龙的【负负得正】, 从内容到宣发,没有真正击中观众的情绪痛点。

除了「XX探班、XXX泪洒、XXX震惊」的三件套,多部暑期档影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有一定相似性:幕后花絮、高光情节拆解、演员造型等。「诈骗式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行活式营销」也不再可行。

近两日黑马、科幻惊悚恐怖片【异形:夺命舰】直奔8亿,甚至有概率成为年度进口片票冠,但该片官方抖音账号粉丝仅有4.7万,同样说明了实际票房热度和抖音热度不一定直接成正比,类型卖点清晰更重要,观众更为看重身边亲友「口口相传」的真实口碑。

线上短视频营销逐渐降温的同时,以路演为主的线下宣发同样陷入了低转化率的无用功,以及流水线同质化的重复,甚至负面争议。

在【负负得正】路演中,最出圈的是「朱一龙连说了两遍我挺好的」热搜,以及朱一龙粉丝的「贴脸开大」,直斥官方宣发不作为,「我现在破除朱一龙的信息茧房……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个巨屏,这个宣传,不是片方去投放的宣传广告,是由朱一龙的粉丝深圳龙映这个群体花钱去做的推广和宣传!我就请问!废物宣传和官方,你们的脸疼吗?」一番尖锐的话打破了路演一贯商业互吹的惯例。

陈思诚在【解密】路演中不断回答「本人为什么出现在彩蛋中」的问题,回应票房不达预期,表示自己以后会尽量后退,减少在宣传中出现,徐峥则在【逆行人生】路演中回应了「消费苦难」的问题。 对于本身可能存在争议和风险的影片,尤其需要注重「风控能力」和能够加分的应对方案。

路演的本意是获得更有利的排片,推动主创和观众的交流,不断产出物料,提升影片热度,去年的【封神第一部】,属于路演带动票房上涨的正面案例。

而对于今年这些路演交流而言,虽然上了热搜,有的带来的是负面舆情,有的已经偏离了影片本体,走向影片之外的争议,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上的票房增长,这种时候或许 需要重新思考路演的意义,是否应更场景细分化、交流深度化,以及是否需要线下宣发模式的创新,拒绝千篇一律。

一窝蜂点映, 宣发「重点错」与更复杂的舆情

【异人之下】【逆行人生】前期宣发重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又进一步加重了舆情危机。

如果说【异人之下】在内容上试图对标的是漫威和DC的异能超英大片,而在宣发上,试图对标的则是去年的爆款之一【封神第一部】,映前便已释出大量传统武术训练的「异人训练营」幕后花絮,大力宣传结合AI的2.5次元真人摹片——然而这却是很多二次元群体不喜欢的部分,宣称还原「国漫巅峰IP」原著——观众走进影院看到的却是自行魔改、放大原著男凝糟粕的漫改大片。

力气用错了地方 ,效果只有适得其反。平心而论,影片基本达到了爆米花大片的水准,但 内容不符合预期、宣发放大了落差感 ,原著粉加路人的双重愤怒,加速了负面口碑出圈。

在上映之前,【逆行人生】的宣传重点在于「现实主义」「底层图鉴」,围绕外卖员的艰难不易展开,影片未上,网上对其「消费底层」的质疑先至。在上映之后,观众发现影片更接近于「中产坠落记」,此时的宣传方向逐渐向「中年人生困境」转变,试图击中更普世的大众情绪。如果一开始打不同的宣传点,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此外,如果说【八角笼中】成为了大规模点映的受益者,今年 更多影片实际上「被困在了大规模点映」里。

看起来颇有黑马相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作为高口碑短片神作【李献计历险记】导演李阳时隔十年的长片,内容层面颇有创新惊喜,被视为「国产版【瞬息全宇宙】」,一度在媒体、KOL、影评人群体揽下了很高的口碑,在超前点映早期,其上座率接连上涨,一度高至90%以上。

此时,与其同期上映,同样二次元气息浓厚的【异人之下】遭遇了一波差评,此时如果【从21世纪安全撤离】立刻提档,借助其在B站、豆瓣的高口碑,以及观众对【异人】的逆反不满,或许有望成为圈层小黑马。但可惜的是片方并没有这么做,随着点映规模持续扩大,「抽象」、「看不懂」、「头晕」等标签在普通观众群体扩散,其上座率持续下降,最终定格为影迷群体的小众之作,无缘黑马。

同样提前一周开启大规模点映的【解密】,周末点映上座率低于【抓娃娃】,热度口碑表现不突出,从点映表现来说不算黑马,「未看先扣分」的刻板印象、负面评论,先于影片的工业大片属性引发热议,成为场外干扰因素。

另外,在舆情危机空前、几乎每部影片均被舆情所困的今年,片方应对突发事件的 危机公关能力也不容乐观。

前面已经提到多次路演争议。【逆行人生】上映期间,「杭州骑手与园区保安发生冲突后下跪」事件爆发,影片中刻画了保安和骑手「底层互害」的场景,但现实中,主创们保持了沉默,这一「安全至上」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错过了一次「正面公关」的机会。

近日,选角和剧情都很迷惑、被一星差评淹没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导演胡玫发多条微博,力证「黛玉不丑」,陈述了自己18年的创作艰难,并声称「有人使用AI虚拟数据群发1分点评。有账号从几个月前就注册好,似乎专为抹黑或者狙击这个电影」, 这一做法进一步将影片推向大众情绪的对立面。

当然,票房成败并非评判影片唯一的标准。 无论是【逆行人生】对现实的关照,还是【异人之下】【解密】对国产电影工业化拓荒的贡献,或是【从21世纪安全撤离】【负负得正】的作者气质,大导踏出舒适区,新导演融入自我表达,多元化的内容创新,自有其意义和价值。

不过,「选题弱」意味着对宣发策略更高的要求,注意力碎片化时代,观众越来越难以「被吸引走进影院」,电影宣发也到了不得不创新求变的时刻。

长达一个月的9月淡季后,国庆档能够力挽狂澜吗?压力给到了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