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需要天赋,可能不仅仅是达到顶峰需要天赋,小有成就也需要。
楼上诸君总结了,可能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对任何职业和科目来说,有天赋的人总会比没天赋的容易一点。但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我却深切的觉得艺术行业比其他行业对天赋更看重,其实不一定是天赋,也可能是运气,总之是无法用努力抹平的,需要用玄学去解释的偶然性。也因此显得比较残忍。
艺术行业不是人文社科,金融经济理工,不是数学物理化学。可能在后者的这些科目上,尽人事之后的努力,可能让你做到百分之八十的成功,虽然有究极的位面之子,智商超群,天生就比普通人拥有了更好的学习能力,更强大的专注力,更高效的记忆力。可是勤能补拙,持之以恒的话,即使无法超越天才,也是能够做出成绩的。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这些科目的方法论有迹可循,有既定的公式,算法,有前人的研究和论文可依,有一个不出错的大方向可以走。你背的每一科条文,每一章公式,算的每一份草稿,都会向你揭示这个学科的奥秘。
可是创作是神秘的,你学努力,就会发现它越神秘。表演艺术也好,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摄影也好,都是创作艺术。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本教材,都只能教授创作的技巧。即使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指出写作是可以教授的,但是请注意,那依然是对技巧的教授。技巧是创作的台架子,表现派也好,体验派也好,掌握这些理论,知道所有的名词解释,甚至彻底复制式的模仿,这些东西或许能在某一瞬间点醒你,让你知道逻辑的走向。但真正去挖掘出世界的奥秘,打开灵感的宝藏,寻到人性最隐秘的所指,驾驭它,这些是无法用逻辑解释,也无法学会的。这是每个人独特的秘密。
有许多人拥有颇高的学历,读过万卷书籍,但一辈子也无法与世界产生共鸣,无法与他人共情。有的人胸无点墨,但天生就能领悟到最细微的情感。有些人掌握了许多电影学的理论知识,可是也只会结构作品。有些人从来没有踏入过电影学院,但能在电影里发现自己的人生。
你甚至不知道,究竟是有高绝的智商更高,还是更高的共情能力,还是更敏锐的捕捉力。还是需要少年坎坷的境遇,还是春风得意的助力,究竟哪些部分能促成你对人生终极情感的理解。是抑郁症更好,还是傻白甜更好,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答案。
仅仅拥有这些还不够,恰好你选择这个行业,掌握了技术,恰好拥有对艺术的敬畏,可又要带点玩世不恭的随意,你要有钱,要放下很多执着的东西,可能受过挫折比顺风顺水的人生更能体悟,但瓦肯罗德告诉我们天才的领悟力足够弥补体验的缺失。
可是到这一步,你可能也仅仅是活出了自己,距离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天赋就是对这段路上假定的一切无迹可循的事情的无奈解释。这么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