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这个大IP,大家耳熟能详的「梗」真是数不胜数。无论刘关张、诸葛亮、曹操、吕布、袁术,还是上将潘凤、邢道荣等都有自己的「名场面」。
然而下面这位却是网络上三国世界中认可度最高的第一「梗王」,有请主角登场——
「大魏吴王」、「合肥战神」、「孙十万」、「渣权」、「孙柯基」……你能猜到这些都是谁的外号?大家好,今天的主角是曹操看了会沉默、刘备见了会流泪,天下英雄都想生的「别人家孩子」——孙仲谋。
在介绍孙权的诸多「名场面」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孙坚、孙策和孙权三父子。
孙坚骁勇善战,外号「江东猛虎」,当过破虏将军,人称「孙破虏」,封乌程侯;
孙策更是勇猛无敌,二十多岁横扫江东,人称「江东小霸王」,当过讨逆将军,封吴侯(注意:吴侯不是孙权);
孙权则做过讨虏将军,封南昌侯。父兄的武勇基因孙权也没少遗传,大家应该听过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那首词,其中有一句「亲射虎,看孙郎」——说的便是孙权常常乘坐私人定制的「敞篷射虎车」,遇到扑车的老虎猛兽都以亲手搏击为乐!为此没少挨张昭骂。
孙权这一生也算是「三朝元老」,东汉丞相曹操册封他为大汉的南昌侯,魏文帝曹丕册封他做大魏的吴王,最后他自己建国称帝,谥号「吴太祖大皇帝」(简称「吴大帝」),「大」这个谥号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是独一档了(挺别致)。
那么孙权究竟有哪些「梗」呢?
1、「大魏吴王」的由来
在以魏国为正统的【三国志】中,魏武帝曹操去世称「崩」、汉昭烈帝刘备去世称「殂」,都是皇帝专用词汇。轮到孙权却只用了诸侯的「薨」,原因其实很简单——公元220年曹丕称帝,221年刘备称帝,孙权一看也着急了,但苦于没有称帝的依据。曹丕是正儿八经走了禅让程序的,刘备是效仿刘秀延续汉室正统的,而孙权的官职只是汉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虽然割据一方,却连王位也没有,更不用说称帝。于是在刘备称帝的同年,孙权遣使请求成为魏国藩属,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自此孙权成为魏国属臣,被戏称为「大魏吴王」。
2、「合肥战神」「孙十万」的由来
孙权父兄战绩彪炳,而吴大帝本人的军事能力就有点堪忧了。自208年起,孙权五次亲征合肥全都无功而返,多次被张辽、臧霸、满宠狂刷经验,但其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世人动容,因此获封「合肥战神」的美誉。
而「孙十万」的外号则是来自第二次合肥战役——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此战,大帝孙权率领东吴全明星阵容及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对阵张辽的七千兵马,可谓占尽优势。
但没想到的是,张辽精挑细选了800人敢死队,直接冲击东吴10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军溃败如山倒,最后孙权侥幸依靠他的马奋力跳过断桥才得以逃命。张辽800破10万一战成名,威震逍遥津,从此「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3、「渣权」的由来
「渣权」的绰号有很多缘由:
(1)第一是不讲武德,鲁肃死后孙权在魏蜀之间见风使舵、摇摆不定、反复横跳,尤其是背刺关羽、偷袭荆州,妥妥伤害了数量最多的蜀汉粉;
(2)第二点刚才提过,军事统帅能力差,妥妥战五渣;
(3)第三是「善待」功臣。B站UP主「星彩她爹讲三国」统计过,孙权上位后,对孙权有威胁的东吴第一将领几乎全部莫名死亡,依次是舅舅吴景、岳父徐琨、弟弟孙翊、藩属太史慈、二堂哥孙辅(终身监禁)、大堂哥孙贲、孙坚第一将程普、孙策第一将周瑜,直到真正的心腹鲁肃上台才终结。尽管阴谋论氛围很重,但孙权对张昭一会儿拔刀质问、一会儿用泥土封住张昭家的大门、一会儿又放火烧张昭家等等这些都是史书记载的。
(4)第四点也是最被人诟病的,即孙权晚年昏聩滥杀。太子孙登死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因偏爱四子孙霸,同年又立为鲁王,促使「太子党」与「鲁王党」的形成。无论是由于昏聩还是故意挑起党争打压士族,直接的结果都是造成惨烈的内斗,几乎把孙权的子女、东吴四大家族以及朝廷重臣全部卷入其中,最后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下狱、流放、处死、灭族者甚多,也为孙权死后东吴一系列的宫变内斗埋下伏笔。丞相陆逊也在这场争斗中忧愤而死。
4、「孙柯基」的由来
这个外号有多个出处,都是形容孙权的长相。【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有精光」。【献帝春秋】记载张辽在逍遥津追赶孙权时,问吴军俘虏「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紫髯其实是指孙权长了一脸络腮胡,看上去很威武,并非真的有紫色胡须。至于【三国演义】说的碧眼紫髯则是虚构,绿眼睛就不是黄种人了。
「长上短下」是说孙权上半身长、下半身短。除了张辽外,在裴注【三国志】中,刘备也说「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去过江东的汉朝使者评价孙权「体态魁伟,相貌奇特,骨架不凡」。张辽、刘备和使者刘琬都看到孙权坐着时显得很高,学者黎东方认为孙权站起来矮、坐下去高,这「长上短下」的身材不正像短腿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