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电影【梅艳芳】?

2021-10-15娱乐

先说结论,我觉得【梅艳芳】拍的还不够好,但是这部电影又不是所谓的烂片。其实这部电影是一部优缺点很明显的电影。

【梅艳芳】是一部典型的艺术女性传记片,据说当时导演请古乐天出演这部电影时,古乐天没有迟疑就立刻答应了。导演梁乐民的代表作是【寒战】系列,拍传记片,况且是拍「梅艳芳」,还没上映就被质疑是「吃力不讨好」。

导演耗时七年筹备的电影究竟质量如何呢?今天将从艺术家形象、叙事策略及对华语传记片未来的思考几个维度解读电影【梅艳芳】。

一、艺术家的银幕形象

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传奇性的一生已经足够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梅艳芳被誉为「香港的女儿」,出身贫寒,一路靠自己打拼。其坚强豪爽、不惧困难的性格加上带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生经历给电影提供了原始的立体形象。

1. 人物选角和造型

传记片以真实性作为基本审美规范,在选择演员、道具、服装等造型元素的时候总是试图最大可能接近历史中的真实传主。

要揣摩演员的气质与外形是否与传主相似,演技是否能胜任银幕形象。

电影【梅艳芳】由香港新人演员王丹妮主演,影片镜头与真是录像交织时,其神韵与梅艳芳确实有几分相似,加之服装造型,在王丹妮身上真的看到了梅艳芳的影子。

从声音到动作神情,从形似到神似,要演好梅艳芳这个角色,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选角梁乐民导演非常慎重,他花了三年时间精挑细选,终于敲定在王丹妮这位新人。

王丹妮曾代表中国香港参加多项模特比赛,在亚太区总选大赛中夺得冠军,在国际模特圈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生活经历也和梅艳芳有相似之处,在单亲家庭长大,自小就要赚钱养家。

13岁开始做兼职、17岁参加模特大赛,最后一战成名,签约米兰模特公司。

在爱情方面,梅艳芳一生的感情跌跌碰碰最终无果,而王丹妮也有相似的经历与故事,24岁意外怀孕生下女儿独自抚养,这种经历对演好「梅艳芳」这个角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感受。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提到「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的基本的,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梅艳芳】在选角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古乐天、杨千嬅等明星的出演让电影更加有看点,新人王丹妮的表现也不负众望。

唯一不足的是「哥哥」张国荣的选角,电影未上映前,海报上的「张国荣」与「哥哥」本人极为相似,但荧幕上的「张国荣」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可以说毫不相关。

这也让「哥哥」张国荣的粉丝大为失望。

梅艳芳百变的造型和女生男相的脸是她的标志性外表之一,影片对每个时期梅艳芳的形象进行了精准还原。

从「坏女孩」、「烈焰红唇」时期到后期慈善事业的造型再到梅艳芳最后一场演唱会的婚纱造型,影片都极力向现实靠拢。

2. 性格塑造

电影【梅艳芳】在性格塑造上,把梅艳芳执着、坚韧、豪爽的性格树立得淋漓尽致。

通过声带受损依然坚持唱歌、坚持让【坏女孩】加入演唱会歌单、肚子疼仍然坚持演出、坚决把音乐当做取悦权势的工具等事件塑造出她对事业的热爱和果断。

又通过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朋友之间的互相安慰、爱情路上的曲折以及疾病的困扰,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坚强的「香港女儿」柔弱的一面。面对病痛,她选择隐瞒病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舍不得离开舞台。

面对爱情,她直到病重依然怀念远在日本的初恋。

种种事件的堆叠将一个孤独却不愿表达、既柔弱又坚韧的丰满形象塑造了出来。

人心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何况伟大的艺术家。

平凡个体在生命的旅程中也时常感到彷徨无助,当观众看到银幕上的伟人和自己一样在光明来临之前承受着生命中的孤独和绝望,就会萌生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情,它们刺激着观众勇敢地面对这种心灵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梅艳芳】既能带给观众激昂的斗志又能撬动观众泪点的原因。

二、【梅艳芳】叙事策略

1.围绕经典作品的诞生展开叙事

传记片在【电影艺术词典】定义是「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用传记形式拍摄的故事片」。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认为:「 传记片与一般故事片不同,在情节结构上受人物事迹本身的制约,即必须根据真人真事描绘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传记片虽然强调真实,但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允许想象,推理,假设,并作合情合理的润饰。」

这也就使得传记片的故事表达具有一定限制,影片总体没有脱离实际,但也没做到对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

导演将梅艳芳一生中的几个事件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转折点,其中KTV掌掴事件是全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也是影片的一个争议点,因为掌掴事件对梅艳芳形象有影响。但导演梁乐民在接受采访时说:「传记不应只歌颂功德。」

2.围绕情感故事展开叙事

除了个人的成名史和成就,梅艳芳这个人物身上另一大看点就是她的情感。

影片把她的情感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个大方向来叙述。

亲情方面主要讲了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的姐妹情深,梅艳芳本是陪同姐姐去参加比赛,没想到却得了冠军。

这个桥段看似很有戏剧性,但也把两人的性格展现得明明白白。梅艳芳是个要强的女人,从姐姐和她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她并不是随便陪姐姐参加比赛的,她对舞台的热情从幼时就开始积累了。

姐姐作为最了解梅艳芳的人说: 「我要是选上,梅大小姐恐怕就要闹别扭了。」

从两人的对话也不难看出姐姐一直让着梅艳芳。

梅艳芳一举成名,两姐妹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其实姐姐心中肯定多少会有不平衡的,而梅艳芳也羡慕姐姐可以结婚生子。

两姐妹心中互相羡慕的情愫被导演用一段姐姐结婚前的「吵架」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而这种「小心思」的展现也显得人物更加真实、立体,传记片的主人公同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这种不全是「高大全」的表现才让人物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亲情层面导演没有过多描绘梅艳芳的「吸血鬼」母亲,部分观众觉得不完整,但这一部分的确不适合放在这部电影里,因为电影想传达的主题是梅艳芳的坚韧和豪爽,强加这些剧情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同理的爱情也是如此,但爱情方面对梅艳芳真正意义上的初恋进行了美化,现实中的近藤真彦是个十足的渣男,与其说导演在美化渣男,不如说在美化初恋。

经过美化的这段感情掩盖了梅艳芳的「恋爱脑」,增加了初恋的遗憾和美好。这也许是导演想传达的东西,但坦白讲这种美化对一部传记电影来讲并没什么好处。

友情方面,导演花了大量的笔墨展现梅艳芳与张国荣之间的友谊。一度被质疑消费「张国荣」,部分电影情节也的确与现实不符。张国荣出道早于梅艳芳,初期的确受到过唏嘘,但梅艳芳指点张国荣着实是导演为衬托人物故意而为之。

还有张国荣出演【胭脂扣】十二少,影片表现的是张国荣因梅艳芳的原因被加戏,但事实上是导演欣赏张国荣。在这一点上,【梅艳芳】违背了传记电影事件的真实性。但这也是导演为衬托人物所运用的叙事策略,没有必要把「消费偶像」与此关联。

毕竟传记片市场小、受众面窄。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的是线型叙事,其叙事手法并没有太大亮点。相比于传记片【阮玲玉】的「套层结构」与间离效果稍显不足。

三、对华语传记片未来的思考

纵观华语传记片艺术女性传记片都有着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塑造出的人物也最具表现力。展现了人性的丰富,临摹了女性复杂感性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女性传记片一般会选择成名之路坎坷的女艺术家,其创作难点在于即要体现传主自身的女性意识和艺术思想,又要表现创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态度。

显然,【梅艳芳】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

其故事和主题浮于表面,有点像百度百科式的讲解,观众在影片中看不到不为人知的故事。【梅艳芳】算不上一部高质量的传记片,但算得上一部好电影。

华语传记片目前缺乏与类型元素的融合和深层次表达,【梅艳芳】如果借用「女性主义」的眼光来审视创作,相比能上升一个高度。

中国女性传记片的种种过去式和现状都在吸引着研究者使用「女性主义」的工具。但是这种工具的使用往往容易停滞在批评者的阶段,没有真正结合到女性传记片的创作中去。

同时,看待中国女性传记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应采取开放的姿态。和其他电影类型的融合上极其有限。

观众在心目中形成了「传记片必然不是好看的电影」的印象。在此情况下,创作者应加强类型元素的融合。

【梅艳芳】总体来讲节奏恰到好处,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发挥良好,7.0的评分不偏不倚。

梅艳芳本人的情感和经历让每个坐在电影院的观众都产生了代入感,由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重点有所缺失,希望以后的华语传记片可以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前进,也希望梁乐民导演能给影迷们带来更多佳片。

文/舒克

配图/书生

编辑/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