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看过一个调研机构的数据,在经历居家隔离之后,76%的受访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有所提高,并且会因此考虑购入更多智能家居产品来提升生活品质。
同时根据IDC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4.9%。伴随着需求测的增加,全屋智能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大。
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道理—— 在大环境的改变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被改变了,这些新的生活方式通常是与新科技密切相关的,而且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一点都不过分。
也正因为如此,才催生大家了对「全屋智能」的需求,并且使得「全屋智能」从1.0、2.0阶段迅速飞跃到现在的3.0阶段。
1.0阶段,意味着智能产品能做到普遍标配 WIFI互联、APP和‘云’系列服务 ,拿摄像头举例,它不再是只能简单调用某个时间段视频的工具,而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人在线观看的智能监控。
这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一种进步,但是坦白说完全不足以称之为「智能家居」,因为在不同种类的产品之间没有搭建任何协同,这些单品仍只是需要人为操纵的一对一远程操控工具,只不过是操纵起来方便了一些、能实现的功能多了一些;
2.0阶段「AI」、「协同」这些概念就初具雏形了,「智能家居」也变得有模有样了一些。还是拿安防这块的布局来举例,2.0方案跟上面的1.0方案相比,区别就在于,它是针对全局的场景来做全套设计的,不仅仅包含摄像头,还会包含比如门禁、智能锁等产品,它们都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相连接,协同完成安防任务。
其实当下的「全屋智能」市场很多厂商目前就停留在这种2.0阶段——虽然单品跟单品之间串起来了,有协同能力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确实方便了很多,但本质上智能服务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用户提供指令来唤醒,用户与整个家的交互实际上是一个机械化的 「触发-响应」 过程。
这样的「全屋智能」,为了把硬件控制权统一到一个中心节点,通常都会存在一个触发功能的「入口」。 看似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上用户在享受服务之前还需要主动培养习惯,如此一来,其实这个「培养」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容易造成「入口闲置」的,因为它只是「相对便捷」,本质上还是对用户行为的捆绑。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扫地机器人来说,1.0、2.0阶段的全屋智能能做到的充其量是你用语音呼叫它就可以自动开始工作,但大多数人想要的终极版「智能」,其实是扫地机器人在感应到你离开家,家里处于一个空旷的、方便打扫的状态的时候,会主动开始打扫卫生。
这句简短的话里包含了三个关键要素:感应到人离开家(人不需要「记得操作」,机器具有主动工作的意识)→家里处于一个空旷的、方便打扫的状态(机器能通过场景中人行为的变化判断目前场景的状态,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主动开始打扫卫生(机器具有准确判断并自动操作的能力)
这就是当下厂商们都在追逐的「全屋智能3.0阶段」——一种「没有入口」的全屋智慧。 这个阶段的全屋智能倡导的是 「无命令式主动服务」 ,令人心动的点在于能够让全屋智能场景拥有「感知用户想要做什么、需要什么」的能力。
坦白说,之前我觉得上面谈到的这种「全屋智能3.0阶段」其实离我们还挺远的,毕竟当下全屋智能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实还挺多,比如说前装在消费侧的信任度与认知不够,还比较难说服消费者、智能终端存在「信息孤岛」,后装互联不成熟等等问题,都会影响行业前进的脚步。
前几日在三翼鸟|海尔全屋智能体验店体验了一波后,「海尔兄弟」让我感觉「全屋智能3.0」好像确实也没这么远了。
其实在了解三翼鸟|海尔全屋智能体验店之前,就全屋智能2.0阶段,我们听说华为智能家居的「1+2+N」解决方案可能会比较多。在他们的概念中,「1」是集连接、计算、储存和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智能主机;「2」是空间的交互硬件和软件,方便消费者管理家中各种设备;「N」则意味着把全屋分为若干子系统,根据分类来丰富使用的场景、提升用户的体验。
乍一看考虑的还是蛮全面的,尤其是「N」,算是初步考虑到分区提供场景化需求了。但是「1」和「2」仍存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入口」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人的「管理」,系统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说到这又不得不绕回3.0阶段说说了,这一次我为什么说在三翼鸟|海尔全屋智能体验店体验了一波之后对3.0阶段又燃起了期待,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提出了比较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的 「1+3+5+N」全屋智慧场景全方案 。
这套方案包含 「1个智家大脑屏」、「3大全屋专业系统解决方案」和「5大智慧空间解决方案」 ,从简单的定义就已经可以看出,三翼鸟这套全屋智慧方案的服务重心是「定制场景化体验」,关键点在于「提供更主动的服务」。
场景化体验跟2.0阶段的全屋定制、全套智能服务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做的不是简单的智能联动,也不一定要全屋定制,它是可以根据你需求调整的、介于全体与部分之间的模块化个性设计方案;
而服务的主动性,一是体现在消费者无需自己设计方案,只需要提出需要,二是体现在定制好的智慧家居「脑内」会形成对用户习惯的分析、记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主动提供服务。
个人体验过后觉得支持这套方案的最核心的中枢就是智家大脑。因为无论是「3大全屋专业系统解决方案」,还是「定制场景化体验」,其实都是基于智家大脑的「脑内储存物」的。
没有智家大数据分析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和习惯,全屋智慧系统就不能精准地定位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只有在智家大脑掌握、学习专业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技能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场景化的定制,提供无感服务。
这个智家大脑的载体叫 「智家大脑屏」 。是行业内首套分布式场景屏、首款智慧双屏,也是全球首个场景屏。
https://www.zhihu.com/video/1539226930838974464分布式场景屏可以融入到全空间里,让全屋家电的终端和智能硬件能有更深度的互联;同时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也能够实现跨空间的交互。这是我觉得跟2.0时代很不一样的一点。
什么叫跨空间交互?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们家很大,有好几层,你在一楼做好饭想要叫楼上所有人下来吃饭,他们分布在各个房间,这个时候如果有分布式的场景屏,那么只需要你对着屏幕说一句话,所有人都能接收到你的信息了,不需要你挨个敲房门去呼唤。
有人可能看到这里会产生一些疑问了——海尔三翼鸟这套方案,不也是有一个总的控制中枢吗?本质上好像跟「入口」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吧?
但其实不然,功能想要整合,必定会有一个总的控制中枢,这很正常, 但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它是否有「整合」的这个载体,而更应该去关注这个载体是怎么提供服务的、服务是否足够主动,以及系统是否存在「学习」这一过程。
这种「智慧」只有真正体验过才知道有多舒爽。
就简单谈谈我刚进三翼鸟|海尔全屋智能体验店时第一幕的感受吧,指纹唤醒系统识别到主人信息就马上自动开启回家(氛围),是不需要使用者再发布任何命令的。
而我作为没有录入信息的陌生人,一不小心「尾随」他进入还触发了安防系统的警报,同时门锁也马上紧闭,整个就是非常智能。
进入房间之后,窗帘关闭、灯光打开、空调打开、电视唤醒,整个流程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如果我想,场景屏甚至还支持类似像专用空间打开专属空气定制方案这样的服务。
https://www.zhihu.com/video/1539227031300116480我还体验了一下,当我表示自己要观影的时候,智能家居不仅会自动打开大屏,还会调节好氛围灯,就连客厅里的空调都会变成静音模式,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除此之外,我后来还发现除了指纹之外这个智家大脑屏还支持很多种交互模式,看(人脸开门、虚拟试衣)、听(声纹&方言识别)、触其实都支持,这样一来相对于单一的指纹识别来说会更加自然。
首先,看、听、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我们人类本身的自然行为,可以尽可能地在服务环节中减少我们「发出命令」这一环节,在最大程度上弱化全屋智能的「入口」概念;其次,这种交互模式对老人、小孩来说也会更为友好,因为即便是不会操作,也能无障碍享受全屋智慧带来的便利。
以上,其实到了上面提到的这个程度,已经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体验了。毕竟从全屋智能2.0阶段到3.0阶段,智能家居扮演的角色能够从类似「机器人」那样根据指令完成任务,转变到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佣人」,本质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海尔三翼鸟的「全屋智慧」,他们想要做的是更懂用户的「管家」—— 智家大脑有「类脑学习」的功能。
管家和佣人的区别,大家都知道,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在于职责范畴。作为佣人,只要把常规的体力活干好就行了,不要求做太多创造性的工作;但作为管家,需要主动地去记忆雇主的生活习惯,为雇主考虑。
就拿「21:00前为我放好洗澡水」这个要求来说,如果你对佣人说这句话,佣人只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就已经尽了应尽的职责;而作为管家,就必须考虑雇主今晚是否加班,需不需要提前打电话询问、平时习惯用几度的洗澡水、什么时候放洗澡水能够正好赶上那个时间点等等细节。
智家大脑屏扮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它的主动性的优越之处在于,用户没有主动提出要求的时候,它会根据日常积累的经验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当用户有所要求的时候,它不会仅仅只是执行这个指令,而是会结合当前的时间,推测你即将进入的状态,再把其他的系统参数调整到当下对用户来说最舒适的区间,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不得不说,无感确实才是最好的智能,真的要体验了才知道有多香。「全屋智能」想要进化为「全屋智慧」,跳出「固定入口」的思维方式是必经之路,该如何让「固定入口」转变为智慧中枢学习人脑的「入口」,我想海尔三翼鸟目前已经给出了一份比较具有前瞻性的答案。
最后,对于全屋智能4.0阶段,我也私心有一些期待,个人觉得强调跨品牌互动和良好的交互是下阶段一个很重要的提升点。毕竟全屋智能的生态系统的延续性需要保持开放状态,只有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才能够带动整体升级。
不断更新的传统设备和新接入的智能设备的网络协议和标准等跨系统运行要如何统一,对未来的全屋智能行业来说仍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