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家居

家居收纳总是做无用功,你不知道的在这里

2022-04-21家居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第一次看到吴昕的房间。而散落一地的衣架、满屋子乱扔的衣服,以及整个杂乱无章的空间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而她绝不仅仅是个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多:

站在门外的朋友催促着出门,自己却因为找不到一件东西而手忙脚乱,明明记得就是放在这里,但为什么没有呢?

朋友打电话说要过来,挂了电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洒满整个屋子的衣服鞋子和零食塞到一眼看不到它们的地方。

拉开衣柜门,里面的衣服会像瀑布一样奔泻而下,千辛万苦找到那件衣服后,再无奈的一堆衣服再次塞进去。

是喜欢脏乱吗?是享受为了找衣服的手忙脚乱吗?是愿意一次次勉强把衣服塞进去吗?

不,只是因为不听话的房间总在不经意间就到达「收纳破产临界点」,而自己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收纳破产临界点」?

日本畅销书女作者胜间和代首次于【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提出「收纳破产临界点」, 即房间的收纳功能由正转负的节点 ,数学领域的类似术语叫做「拐点」。

以A、B、D三点为例,B点是收纳功能最为充盈时刻,D点是收纳功能破产时刻,而A点的拐点正是「收纳破产临界点」。

收纳空间使用率以百分之一百(A点)为准则,正常的收纳空间使用率应该控制在 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大约是B点向A点的2/3处。

但胜间和代拥有巨大收纳空间的新房,仅仅经过四年时间,收纳空间使用率就已经达到百分十一百零五甚至一百一十。

远远超出了A临界点,这时的房子变乱速度必定会直线加速,收纳不再发挥作用,房间彻底陷入「收纳破产」状态。

而「收纳破产临界点」出现的周期极有可能是循环往复、不受控制的,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就会经常陷入它所带来的绝望中。

「收纳破产临界点」循环往复的根源——「入」与「出」的极度失衡

  • 「入」——不断入
  • ①多就是好

    不知为何,我们中的大多数总是在 推崇盈余 ,觉得钱和物品都应该越多才有安全感。但其实越有钱的人,越容易冲动购物,一步步在陷阱里越陷越深。

    胜间和代的房间有八成物品是不用的,那么这八成就是在推崇盈余。比如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数量令人咋舌的鞋子和衣服、十几顶头盔等等。

    肆意放进家中的物品数量增长过快,多于丢弃的东西,预留的收纳空间被用尽,也就到达了「收纳破产临界点」。

    ②越多越买

    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家里这个东西有两件啊,怎么找不到了?算了,再买一件吧,但下次还是找不到 。然后像这样重复的物品越买越多,家里越来越乱,越乱越找不到,越找不到越买。

    听起来很拗口,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恶性循环很容易导致原本就有限的收纳空间被快速用尽。

    ③冲动消费

    冲动消费是指顾客在 外界因素促发 下所进行的事先没有计划或者意识的购买行为。

    这些外界因素可能是超市促销、别人的热情推荐、以为自己用得到的假象思维等等。

    但当自己对这件物品的需求远没有达到必须购买程度的时候,极有可能这件物品的命运就是安静的呆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从而占据收纳空间。

  • 「出」——出不去
  • ①惰性作祟

    惰性存在于每个人,但表现的点却各不相同。

    比如有的人对于吃很懒,但是却愿意花大把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比如有的人任何事都愿意付出努力,但除了家务,而这时就会出现 「收纳破产临界点」。

    ②「批量处理」大于「及时处理」

    当家里出现第一袋垃圾时,不会及时下楼扔掉,而是先堆放在门口,直到下次出门时再批量搬运。

    自以为高效的处理方法其实并没有减轻自己的负担,反而会让自己工作量更大。而心情感到不爽之后,下次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垃圾暂时留在家里。

    ③「物用所值」的伪节约

    买了就得用到极致,即使它的功能已经不全、作用已经不明显,甚至已经到了影响生活体验的地步。

    节约本来是一种优良品质,但达到这种地步就会演变成一种极度不健康的「伪节约」。这种「伪节约」会让物品淘汰速度大大降低。

    从最初的「井井有条」到最后「收纳破产」,绝望背后暗藏着的几种心理陷阱

    一、 拖延心理

  • 一种由恐惧引起的心理综合症
  • 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心理最终促使我们将事情推掉。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虑不安的小心脏,可我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想,再待一会儿,就一下下…」——引用自简·博克、莱诺拉·袁【拖延心理学】。

    如果现在把衣橱整理干净,过几天会不会又被打回原形?这个电话拨过去,对方会不会说出更让人为难的话?

    恐惧会让人呆在原地,最好什么都不做,这样就不会出现未知的麻烦。因此,恐惧引起的拖延让人把一件事一拖再拖,甚至祈祷它会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自动消失。

  • 源于厌恶和憎恨
  • 著名心理学家简·博克、莱诺拉·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说:「 如果我们讨厌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对于这个人和这件事消极怠工,作为另类反抗的的一种形式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总会积极地做到尽善尽美。而对于自己没兴趣、又近乎讨厌的事总是能拖就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胜间和代在房间很乱的时候,每次都不得不绕着走,或是挪开成堆的东西才能做事,所以内心对家务这件事有很强的抵触。

    正是这种抵触和厌恶,让她宁愿每天挪出一些空隙继续生活,也不愿意整理房间。只要还能容身,就不必那么辛苦,这样的想法遏制着她对家务的思考。

    二、自我放纵心理

    自由且消极,身体上无拘无束,实则心里会有束缚。 是一边享受自由,一边承受不安的心理。

    而自我放纵心理一般来源于对自我接纳的不客观评价。自我接纳的过程为观察、开放、客观,在进行过程中,自我接纳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成功的自我接纳: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人是向善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积极自我接纳后,内心会对不好的倾向有强烈修正它的欲望,最后拟定计划逐步实现。

    失败的自我接纳,导致自我放纵的根源: 接纳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客观的评价「我就是这样的人」,从而走向自我放纵。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喜欢堆满物品的房间,其实我是知道每件东西放在哪里的(其实根本一团糟)。

    这样的人总是一边在收纳破产的临界点叹气,一边又为不用收拾屋子而感到满足。放纵看似自由,实则并不会让人真正轻松。

    三、 虚假希望综合症

    「虚假希望综合症」是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提出的,即 不做出实质性努力,以幻想自己努力或成功的样子,来让自己得到满足感

    我们总会因为看到一些优秀的人事物,而默默下定决心努力,脑海里还会同步出自己也做到了的美好画面。但最终,根本没有真正行动。

    看到别人家干净整洁,就想象着自己的房间也是这个样子,通过画面让自己兴奋。但迈出别人家门后,就把刚才的想法完全抛诸脑后。

    因为在什么都没做之前,就已经得到满足感了。得到满足感后,就不再想要辛辛苦苦去做家务了,紧随其后便是收纳破产临界点的爆发。

    轻松告别「收纳破产」的六步法

    第一步:现在不用的一律扔掉

    现在不用,但以后可能会用到 」发生的几率很小,所以对这样的东西进行最大程度的处理。

    而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的心情成本高,再次购入需要昂贵的费用;难以再次得到的物品的重置成本高。

    对这类东西的唯一办法是对此制定能说服自己的标准,根据每个人经济条件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价格界线(比如不超过多少钱的)进行处理。

    即便是超过价格界限的物品或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果过去三年没有使用,预计未来三年也不会使用的照样进行处理。

    第二步:使用AI家电设备,让家务零负担

    胜间和代把打扫交给机器人;把洗涤交给洗烘一体机;把做菜交给水波炉和智能电压力锅;洗碗交给洗碗机。

    这样分配下来,实际上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就只是把东西装进机器,再把东西从机器里拿出来这么简单了。

    第三步:从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地方开始,这样更容易成功

    可以先从浴室、卧室,这些自己会长时间停留的、目标明确的、物品本身摆放相对较少的地方开始。

    胜间和代在书中讲到自己的经历时说「要是最初我从最繁琐的粗藏剑开始断舍离,想必我一定会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断舍离务必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进行,这样前一天收拾好的房间也会成为你继续下去的动力。

    第四步: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想着一次性收拾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家里也不是一天就可以从杂乱无章变成豪华酒店,所有事情的变化都是一个渐变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只需做出计划, 每天抽出两小时,每次对只一个地方进行彻底的断舍离 ,并且每次行动都要求精不求快,保证完成质量。

    第五步:形成肌肉记忆,防止反弹

    像握笔写字一样,做家务也有肌肉记忆 。经常做家务的人,看到家里有一点不干净就想拿起扫帚打扫,这就是肌肉记忆。

    所以坚持做家务,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到那时,家务就会成为自觉自发去做的一件事,而并非勉强自己去做。

    第六步:试着把家务变成爱好

    如果在家里时,得到的是神清气爽的舒适感和满满的幸福感,那么,家务很快就会成为你的爱好。

    在胜间和代得到的用户反馈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从开始断舍离后,以前那种一提到收拾就觉得讨厌的心情全没了。

    因为当一切只是为了维持好心情时,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是种负担了。而没有负担,并且能让自己打从心里感受到轻松愉悦的东西,就叫做爱好。

    最后:

    来自【断舍离】:
    「断舍离的改变机制是要这样的: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自己。
    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断、舍、离。而【两周逃出脏乱房间】是在对房间断舍离的同时,也是胜间和代在对自己的人生断舍离。

    就像每天一回家看到的是一尘不染、清爽干净,而目及之地又全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那一瞬间就会脱口而出「嗯,回家真幸福啊」。而整个人也会是「嗯,我真的很幸福呢,继续加油」这样的积极状态。

    所以, 别让房间走向「收纳破产」的命运,给它留一点白 。让房间自由呼吸的同时,也让身体和思想获得自由。

    在做出积极改变后,也许会像胜间和代那样——在香气宜人的舒适房间遇见发着光的爱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