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之前先看一些品牌。
冰熊、小天鹅、金星、牡丹、燕舞、水仙、新飞、春兰、万燕、白菊、古桥、容声、科龙、熊猫、远大、荣事达。
想必没有电商的存在,可能大家连九阳、奔腾、飞科、长虹、格兰仕、樱花、先科、志高、奥马、雪祺都未必想得起来。有多少品牌在这几十年间沦为二三线甚至倒闭,这个数字我统计不出来,但我能看到和想到的也是非常可观的。
在我看来国产家用电器之所以打败世界其他名牌,甚至反向出口占领世界的原因就是因为竞争,没有任何保护的放开竞争。任何一家如今存活的家电企业都是在一片红海中赤身上阵奋勇拼杀的成果。
有人说家电技术门槛低,诚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对的低技术门槛造就了无数家电工厂,从地方企业到街道工厂都可以生产家电,很多品牌都是地方品牌。生产好产品的企业用的进口核心零部件,一般的企业只能说是土造零部件。产业链的上游不完善,使得家电虽然在功能、外观上不输于国外品牌,但是质量上还是有些差异。所以整整几十年,国产品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用价格换市场。但是这个思路没有错,只有先解决了0-1的问题才能解决1-99的问题。打开市场永远是生存的第一要务。就像日本车进入北美一样,就是便宜足量还省油,遇到石油危机一下就崛起了。而国内市场的环境就是穷,所以价格就是打开国内市场的敲门砖。
96年的时候长虹的高端电视进口的日立显像管,一台4:3画幅的显像管电视可以做到34寸,难以想象。需要2-3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才能搬得动。一台电视售价15000多。质量没得说,那电视用20年都没修过。但是你要知道96年的1万块是个什么概念,2000年的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300来块钱。显然这个市场被康佳、创维、海信占领一点都不亏。
除了肉身上阵,像格兰仕、九阳、飞科、万朗、奇帅、奥马、奔腾这种职业代工更是开遍了大江南北,从小作坊到人工流水线应有尽有。贴着大牌的标志,用劳动力换取了很多技术和设计。
高占有率的下游市场带动的是上游市场的逐渐完备,逐渐的我们有了生产高性能电机、压缩机的企业,有了生产高性价比面板、电路板的企业。更好的钢、铝、铜,甚至更好的油漆和塑料件。带来了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0度保鲜,说起来是个创意,但是没有高精度的温感做不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烤箱。你大可以在网上平台买一些从100多到1000多的各种品牌烤箱来用一用。设定一个温度,然后放两个温度计进去看一看,十个里面难有一个准的,包括国外品牌(甚至也是国内代工)。做好了温感才能做气流的设计和温控逻辑设计。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保持0度不结冰,这不是冰箱企业的一个宣传口号,它背后是一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真空保鲜也是这样。我是做注塑的,我最明白,一个可以长期保持真空的容器可不是随便拿个厂子就能做出来的。这是从设计到模具精加工再到产品精加工的复杂过程,拆解开来还有非常多的环节,统统要做到精确无误。哪怕是气密胶垫一个批次的材料指标有问题,都可能做不到。
现如今的国产家电,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比比皆是。占有国内市场是应该的。
但是这些还不够。
如今你们能够看到的海尔、美的、格力,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跟国际品牌拼刺刀,仅仅依靠高质量是不够的。他们在国内的肉搏战中已经领略并纯熟应用了创新的技巧。
这可能就挑战了题主关于国外核心技术先进的认知了,这个认知已经过时了。曾经家电行业是个相对门槛较低的电器行业,但是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在变化,门槛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今的国产家电拥有着市场和产业链的双重优势,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土造的印象了。
很简单的一句广告语,有凉感无风感。你说它毫无技术门槛,单纯的把倒流通路设计的不对人就行了。我觉得有兴趣的人可以DIY一下,把你家空调出风口的导流板改造改造不对人直吹感受一下。差不多和做好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技术积累,是门槛。
压缩机的静音,也是一个NVH工程,不是多加隔音棉密封垫就能搞定的,这也是门槛。
格力的董小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她们的空调再销售到南欧某国时被大量退货,原因时当地梅雨季很多,空调的室外机都锈了。于是格力就研发了一套从外壳到冷凝器到压缩机的全防锈设计,然后就彻底打开了该国市场。这是门槛,研发实力的门槛。
随手品牌加独创你可以找到很多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不但领先国外品牌,甚至是引领行业的。
产品又好,又便宜,技术还领先,凭实力占领市场,我觉得这很公平,没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