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游戏

恋爱复盘及王者荣耀数据分析+对Fi功能的部分解释(浅析版)

2024-05-04游戏

非常好理性功能,使我一旦谈完恋爱就要进行复盘分析——沉迷复盘,使我也沉迷脑交,而非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实体交互——其实这也非常符合荣格原著里的典Fi原型。

一、关于Fi

这方面的定义澄清、原著复读目前笔者观察到的是F功能优势人(不论Fe还Fi人)做得比较多,但发现部分T人对自己的劣势功能存在相当的误解甚至是全无了解,故写此文。

怀疑大伙的输入流是真的很不一致,那我们首先对一下信息,统一一下语料。

原著本身就不谈了,首先讲到八维最权威的最终解释权肯定归荣格的原著所有,里面有对内倾情感型的详细描述和内倾情感是一个理性(判断)功能的全部讲解。

这边直接摘录一些易混淆、最需要澄清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已有现成回答,故直接引用而不赘述。

感谢以下答主对原著的搬运和解读。

我以为这种语料是大家都在看的,所以认为应该没什么人还认为Fi是情绪化的代名词了——认为Fi情绪化、infp是小蝴蝶、日常没事只会嘤嘤嘤,是落后于不知道多少个版本的刻板印象。

这就如同, 搞AI,却不知道LLM。让我非常难以忍受。

众所周知,情绪是一种激素分泌水平波动所导致的生理行为,如果要研究这种现象,为什么不去研究神经科学,而是荣格八维?

你是否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能混用的模型?

如果要搞交叉,让我来教你怎么搞:

首先你要抓大量的足够多的实验样本( 且不要以身边统计学和个人社交圈 为例,说自己微信好友9999+的也可以停一停了, 你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但是你没有足够严谨的科研方法,你的一切推断,全是基于自身分析方法论的「个人结论」,并不能因为你是什么日月升瓶,就代表你足够客观,或者绝对客观)。

N取多少自己看吧。我的建议是1000+以上。

对他们全部进行荣格八维的测试,然后再对他们的情绪波动起伏和神经活动进行观测、记录,设置一个观测周期,保证每个受试者被参与的(可能造成情绪波动的)事件一致,控制好变量,再将受试者的激素水平变化、红外热成像图谱和他们自我表达的主观感受(个体自身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和描述)都收集起来,尝试去找和他们的八维模型之间的对应性,至少也要等这个实验做完了,再来说有没有「Fi和情绪更相关」的规律。

可是这科学吗?目前有心理学或者学界主流观点认可的「荣格八维测试」吗?并没有,这在学界就被认为是伪科学,说难听一点,我们所有搞这些的人都可以当作是巴纳姆效应下的自我安慰和银趴式自嗨,玩一下就 差不多得了。】

心理学界就不承认荣格的精神分析那一套,心理学界承认的是行为分析和认知疗法。虽然精神分析有其意义(我个人也曾经是它的爱好者),而且行为学流派未必就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去支撑。这只是主流的研究方向罢了。

虽然个人一直在期待有学者能够把两者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缝合),但确实太难了。如,怎样定义荣格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共时性」和「历时性」?学心理学的人可能对这些名词和概念熟稔,可我们要怎么和一个物理系或数学系或天文系的学者解释这个?

怎么证明?如何设计实验?

其实个人认为 神经科学已经是最好,也最相关的交叉了。

当然,物理也是,eg.关于意识的物质层面解释,共形循环宇宙假说下的多元时空观,「时间不存在」,我们的「上一秒」究竟流向了哪里?宇宙是否一直在膨胀?它是否是有型的,有没有边界?它遵循着怎样的规律膨胀(或是坍缩)(或是一边——一部分在坍缩,一部分在膨胀?)这与质量、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如果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对于人类的活动行为来说,存在的只有一个个「事件」,那人类又是通过什么来感知时间的呢?这不就是现在的神经科学所研究的领域吗?

如果弄清了这一点(指,人们究竟如何感知时间的流逝),那对于荣格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概念是不是也会有更科学的理解呢?

我举一个例子作为思路:虽然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并不存在(指的是它不是一个具有真正所指的量或者说概念,它连矢量都不是,它是一个「间接量」,用来描述运动规律或某种效应的标志/参数)。

力是一种效应(或者说它是一种效应的表现),但时间甚至连效应都不是,可以说它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东西。但是我们却用它来描述运动,用它来标定一些「效应「——它和数(numbers)一样是一种标识物/抽象概念【个人认为,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和「数」本身一样抽象】。

可为什么人 似乎能够「感知」到「时间流逝的快慢」?

这其实仍然是一个生物学或神经科学的问题……

这种感知的本质是神经递质的传导所造成的兴奋——焦虑、冲动、激昂、兴高采烈,或是某种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状态萎靡」。在不同的状态下,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似乎不一样了,所以人主观地认为「时间似乎流逝得不一样快」了。但是其实,我们标定「时间流逝快慢」的,是我们在所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事件多寡,而单位时间如何被定义呢?了解铯原子种原理和对物理学上「时间」单位(秒)的定义的就知道,我们用来定义「时间」这个物理量的,正是某个事件本身——比如秒的定义是 铯-133 原子基态的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迀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我们用一种物质的变化(状态)去衡量更多种物质的变化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间,「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好用工具,就像换元法引入的参量。

而决定了「单位时间内」能够做成事件多少的正是我们的「精神状态」(激素水平/神经活动)。如果能够从微观层面去定向「不同神经活动下人对时间的感知「,那这个问题就有解了。

比如一个人解同样难度的数学题(不过定义「同一难度」也有点复杂)所花的时间不同,我们对不同的时间进行记录,让受试者手冲(或其他方法,显著提高体内某激素水平),记录该个体的神经活动和做题时间,进行对比。这样的实验反复做,扩大到多个事件上,我们就能够大致地得出细微神经活动如何影响人的时间感知。不过这个实验只是展示了激素水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宏观结果——如,雄性激素升高提高做数学题效率、降低做题用时,但并没有解释人的主观感知,所以在受试者做题时/做完题后,我们还要采访他对这次做题的感受——是否觉得自己做得飞快,如有神助?在何种情况下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将这种感受与他的神经元活动对应,然后再在多个个体身上反复试验,即可得到结果。

二、恋爱复盘

不想分析了,一坨勾屎,每次,不管和谁谈都这样。我他妈的,直接不谈了。暴躁。滚!

属于是,本来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有问题。但一想到对方说出「Fi人就是情绪太不稳定了」这种鸟屎言论,我直接他妈的就是:你他妈自己傻逼关我屁事啊?滚!

个人行为不要上升到群体,纯纯是我自己情绪化而已;其实很多Fi人平时都冷静、抽离得一匹,抽离这个词真的不是们Ti人专属,真的,几乎所有人都会抽离,都有可能陷入虚无主义。自己的问题能不能不要拉上我。差不多得了。

算了,冷静下来仔细反思,发现还是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但我不想管了。

三、发现了一种低评分但是高胜率的打法(模型),但是下次再写

OK,没睡着,写写写!冲哇。我觉得这个结论好有意思哇。爱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秒自嗨上头女人可还行。

这是我朋友的评分和胜率:

特别有意思。

因为我看第一眼:70评都没到,这就是个不及格的分数。

但是看第二眼:诶,等等,这个胜率?我草……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了公司里某个同事说的话——那天他和另一位同事在聊王者,另一位同事的抱怨和主流玩家的差不多,大概是队友很菜,经常不配合,系统总是在晋级赛的时候搞事情,经常晋级失败什么的。

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一个曾经在知乎讨论度也很高的问题,就是王者以前的elo匹配机制(虽然现在好像已经改了,已经有分路匹配这种东西了),那是当时乎上很多国服和2300以上选手都在极力吐槽的一个机制,总的来说就是,他们虽然比我们(普通人)看似要更不受机制的困扰,但实则不然,因为他们打单或是打榜的时候实际上一把都不想输(注重效率),而以他们的实力,反而更能看出来那些是系统为了平衡胜率做的局——因为匹配队友跟自己的实力差距过大,就很明显。到了那个水平,会特别明显。

而像我这种水平,甚至没资格吐槽机制,因为我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它的受益者。

但是,想到我那个同事说的话,他的意思就大概是:每次在自己确定能够稳赢的局,就会在后期悄悄送几个,把隐藏分拉低,这样就可以不在后面的局被系统制裁,而是会匹配高分队友,所以他非常轻松地高胜率上王者。

我也想采用这种思路,但这种思路不仅要有很高的游戏理解——首先意识要至少略高于当前段位,才能仅凭自己判断出是否稳赢,判断正确的前提下还要确保送的不在关键点上——类似于,一张卷子,我要有能够拿到满分的实力,才能控分。想起来我的某个intp朋友= =又是一位高考控分选手。。。

直接上结论:我用这种思路我会玩不过系统。

我最多在感觉快要输了的时候下线,用日活和打匹配做平衡。但是我这辈子也没达到过55%+胜率。

所以还是,挺羡慕的。

我这个赛季的数据:

挑了一些还能看的截,其他分路直接被爆杀了(咳)

总之他那种高胜率模型,要么就是(单排,但)非常善于和机制周旋,要么就是有很厉害的车队带躺(人脉和实力,任一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