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游戏

整个过程的总结与思考

2024-06-11游戏

整个文章的总结:

  1. 【舒适区应对】需要分析思考,依靠经验得到答案。

  2. 【挑战区应对】需要大量接触练习,需要收集问题本身信息+自身已有积累经验,从而得到答案。

  3. 【恐慌区应对】需要对问题进行再拆分,把问题从当前状态下对学习者来说抽象的问题,变的更具体更加可执行,提高可执行性。

    需要去【消除抽象性+探寻他人成功经验+问题本身信息+自己已有积累】来得到答案。

  4. 【实践】确定目标后需要去实践,实践才会产生问题,由问题来产生解决方案以及思考。

  5. 【恐慌区伪装】部分问题会披着挑战区的外皮,实际上是恐慌区的问题,而由于过于轻视其存在,导致不断的试错产生的收益远远低于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会产生畏难甚至回避的心理。

  6. 【恐慌区补充、问题】由 5 引申的问题——恐慌区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大量接触的练习来解决——或者说,恐慌区的问题,单纯依靠大量的练习来解决,效果、效率都会很差,并且会出现各种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一定要小心,单纯的恐慌区问题远远没有伪挑战区问题危害性大。

  7. 分离 线性练习 与 单点练习 ,线性练习带来的是 多个阶段衔接过度的知识积累 ,单点练习带来的是 每个阶段独有的知识和技巧 ,两者杂糅在一起【构成、组成】现实问题,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离两者的方式,来提高练习效果,从而更高效的达成目标。

      1. 以游戏为例:

      1. 调试、修改代码后,不断的让BOSS一个招式(例如反身斩、水鸟)重复,通过短时间大量的接触同一个招式,熟悉反身斩。重复上述过程,单点的一个个跳过衔接知识,把单点问题优先解决。

      2. 开锁血,降低自己的试错代价,并且控制招式的种类,尽量的进行单点练习。

      3. 在熟悉每个单点问题之后,开放线性链接练习,积累多阶段的衔接变换知识,从变化中汲取新的知识,开始向现实问题逼近。

  8. 线性练习的缺点就是: 概率连乘 会迅速放大后期节点的训练成本,造成大量时间被迫投入边际效用递减的部分——资源分配不合理。他本身积累的应对模型经验是没有问题的,是贴合实际环境变化的经验,但是由于【单节点不熟练形成的低通过率】+【长链条形成的大量连乘】造成的极低通过率,同时拖慢了 单节点模型训练 以及 整体的衔接模型 的训练。

  9. 【跳劈】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单点练习与链接练习的完美案例。

  10. 【问题的相对性】——任何一个问题,在个体知识、熟练度有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是不同人的【舒适区、挑战区、恐慌区】的任务,甚至可以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的任务,不能太教条的去思考问题。

  11. 【问题的相对性】——本质是同时间不同人、不同时间同一人的抽象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问题,故而应对所有三区问题的方式本质上大概率应该都是相同的。

  12. 基础知识和高阶知识的关系以及作用,两者均来源于恐慌区,差别在于掌握的熟练程度,而两者相辅相成的构成了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共同的表现了一个人【学习的能力】。

    1. 基础知识负责微调高阶知识的适用方式,以及减少高阶知识的暴力存储。

    2. 高阶知识直接作用于实际生活,是生产实际问题中我们直接使用的工具,是直接接触问题的第一层手套,它直接表达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弹反通过BOSS玛莲妮亚】的呢?

1.任务确定:到底需要使用什么方法,完成什么目标?

【在这个目标里,我确定下来的目标是:弹反通过BOSS】

2.任务拆解:【XX方法完成XX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内容,其完全没用任何可以落地的可能性,必须把这个内容进行具象化的操作:要完成这个抽象目标,需要达到什么标准/拥有什么能力

【我的行动是:

①实践去探寻问题

②总结问题:

(1)探寻问题本身也出现了问题——血量问题造成的极低容错,效率极低

(2)弹反需要学习

(3)水鸟需要躲避

(4)神经刀需要解决

③尝试一个个的解决问题,根据实践过程产生的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1)【效率极低】舒适圈问题:稍微分析——得出结论:提高血量,创造能够吃血瓶的机会——防具+满血减伤

(2)【弹反学习】挑战圈问题:大量练习+试错+接触——完全不害怕、不在乎脸面、不回避的接触、练习、试错

(3)【水鸟躲避】恐慌区问题:

1.先参考他人解决方案

2.问题进行再拆分:

2.1它为什么难:完全不是以往认识中的攻击方式,完全和游戏中其他攻击方式不同,并且根本不符合游戏给与的角色机动性,试图依靠翻滚无敌应对,在长时间的高伤害+高频率追击下必中。

2.2难在哪:伤害、频率、反应时间、机动性

2.3怎么难:扛不住、来不及躲、反应不过来、跑不掉

2.4机制如何、如何工作的:锁定→依靠高机动性+高频率+高伤害进而产生难度

2.5有几个阶段:指令录入→起跳特征→攻击锁定→释放一二三四阶段→结束

2.6水鸟存在什么纰漏、特点:高机动性带来的难以控制→(产生目标)回避锁定

2.7如何摆脱锁定:参考他人方法

2.8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利用特点

2.9如何利用纰漏:错位回避伤害

2.10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利用纰漏进行处理:绕空气柱+翻滚+产生错位

2.11如何大量接触水鸟:如何进行高频率的反击压低BOSS血量,触发水鸟

2.12水鸟的出现特征是什么:血量+跳跃+距离+操作即将结束

问题的再拆分目的——

①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把大问题拆解为熟悉的小问题以此拖入舒适区与挑战区,解决自己出现的恐慌和混乱。

②拆解问题,使得恐慌区的抽象的问题【如何躲避水鸟】变成更具体的目标:如何预判水鸟出现、水鸟出现的特征、水鸟第一二三四段分别如何躲避、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3)【神经刀】挑战区问题:大量接触练习

遇到的特殊问题、情况:

  1. 在不断的练习中,普通斩击——回身斩完全不能够格挡,甚至最后产生畏惧心理,开始害怕甚至逃避这个招式,开始尝试使用其他方法(例如翻滚、跳跃、走位躲避)的方式来回避格挡该攻击。——

    分析:这个招式难度过高,对于我个人来说,稍微接近恐慌区,而我又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于是在大量的失败里,开始产生根植于心底的恐慌,开始不能客观正面的面对该问题,于是开始进行回避以及躲闪。

    并且——由于其出现频率不高,导致我接触的总量很多,但是接触的频率很低,完全不能形成系统的模型建立,被大量的其余信息干扰了模型的形成

  2. 随着问题递归的加深,学习难度不断加大,表现更差,而这刚刚好对应上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我被喂招的频率、总量。

    也就是说,这个BOSS的很多技能由于放在更后面的阶段,导致我每次接触到后面的阶段、招式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而造成我见到这些技能的频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我学习的成本被迅速拉高。

    (自我评估)

    1. 第一阶段普通攻击应对最从容(95%)

    2. 第一阶段后半段的水鸟应对差一些(80%)

    3. 第二阶段的旧攻击的更新应对更差(60%)

    4. 第二阶段新的独特攻击(20%)

假设:BOSS分为8个阶段,进入2、3、4、5、6、7、8阶段的熟练度形成的通过频率抽象为概率。(第一阶段必然进入,就是100%=1,计算意义不大)

假设分别为:0.95、0.90、0.80、0.70、0.60、0.45、0.20。

那么我进入D(i)阶段的概率,在这种线性模型中分别为:

D(3)=0.855

D(4)=0.684

D(5)=0.4788

D(6)=0.28728

D(7)=0.129276

D(8)=0.0258552

也就是说,假设我接触每个技能一百次,并且一定不遗忘的情况下,一百次我就能学会,我想要把第八阶段的一个技能的应对模型成功建立,我需要开100局游戏,才能见两次,那么,我学习第八阶段的内容,就需要平均开5000把游戏。

如果学习之间相互产生负面影响(比如A技能的学习影响B的表现,需要额外花费时间进行梳理),同时如果考虑遗忘的话、各个技能出现频率不等,这个数字会大大提升。

当然,我在不断接触前方内容的同时,也会提升前方成功通过的概率。但是问题是:每一个部分的优化产生的收益肯定是在初期最容易提升,根据边际递减效应,如果我想要整体提高概率在短时间内提高,把线性练习变成独立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3.但不可否定的是,线性链接也有它的优点,它会把几个节点进行串联,在这个过程里,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何应对衔接问题,如果实际问题中需要应对衔接问题,那么线性链接也是需要的,但是链条不能太长,太长了会快速放大单节点学习成本以及整体模型的训练成本。

4.跳劈——为什么它会十分有效?是什么情况带来的了那么好的效果?

在艾尔登法环里,跳劈是一个十分吃力不讨好的操作,除了略高于普通攻击的打断、削韧效果以外,既没有翻滚的无敌,前后摇也很大,锁定也很差容易空,消耗精力也多,破绽也很大,并且还很容易被打断。

我在接触女武神之前,从来没有用过这个攻击模式,随便一个战技,都能达到比它好很多的效果,例如无限挑飞敌人的的狩猎巨人、一刀就砍的敌人在地上睡觉的狮子斩,这些技能,消耗一点点魔法值+稍微多一些的精力,就拥有非常实用的攻击距离、攻击判定、打断效果、伤害,并且前后摇和跳劈都差不多且难以打断。

但是接近通过这个BOSS的时候,也即是我的训练模型即将能够很好的拟合这个BOSS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我稍微几次的尝试,就很好的把跳劈轻松的融入到了我的处理模型中,我发现由于我非常熟悉这个BOSS的各种行为方式,凭借平时训练的技巧。我很能好的把跳劈融入到我的操作中:

  1. 跳劈之后,精准格挡BOSS攻击,继续跳劈,将失衡处决和格挡处决同时激活,以急快的速率拉低BOSS的血线(在BOSS甚至来不及放出掉三分之一血量的情况下,把她打至半血)。

  2. 连续使用代价极大、十分笨拙的跳劈,并且精准躲避,不吃任何伤害,见面直接连劈五次,BOSS的每一次反击都能被我恰巧打断、翻滚躲避,直接把BOSS拉到处决状态,进行处决。

最终,我是使用跳劈+弹反+翻滚,把BOSS一二阶段轻轻松松过掉,效率高的吓人,BOSS甚至没有打到我一下进行吸血,连续的跳劈打出伤害+跳劈造成失衡的处决+弹反造成的处决,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把BOSS战拉入了尾声。

为什么呢?我会能够很轻松的把一个【明显就很难的】东西融入到我的整个操作模型内?

假设:一开始我就把跳劈和所有的东西杂糅在一起,我的训练效果会更好么?——我认为不会,相反我认为效率会进入一个极低的情况。

而我的跳劈表现很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单点练习】,因为我前面的链接都是完备的,训练接近完美的,其余原来的单点也是熟练度足够高的,导致我在加入最后一个点的时候,很轻松就能‘高频率、多次数、高质量’的去训练一个点。

我可以凭借高质量的格挡、翻滚、输出,快速的在跳劈模式下,通过长时间的存活+快速的压低BOSS血线,不断的看到一个又一个阶段的BOSS状态,并且长时间的使用跳劈以及体验跳劈带来的试错。——本质上是:有大量试错的机会

所以————并不是跳劈十分有效,换成任何一个技能,都会变得十分有效,而有效的原因,除开这些操作更加适合解决这个问题以外,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其他节点的训练+各阶段衔接的训练,是足够熟练、有效的。

故而得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从挑战区来得到试错来容纳新知识,从恐慌区分解问题,从而递归的处理原本不能处理的问题,舒适区的知识用来辅助、无意识处理简单问题。

一个思考:拆分也许是需要有限度的————维持分解的问题落点于挑战区

之前讨论了拆分不完全的恐慌区问题带来的畏难、回避、害怕甚至是无力的心态的形成,以及恐慌区带来的低效学习。我就在思考,那么我们极端一些,是否可以把问题全部拆解成舒适区的问题呢?

————我认为也是不合适的

原因很简单:模型得到的训练量、效果会非常少和弱,以【分析血量佩戴护符和装备】为例子,这个过程完全没有任何挑战性,对应的,我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也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收获。

并且在这个过程里,我没有形成任何挑战区知识(例如解包分析、数值查询、伤害公式计算、游戏机制了解),导致对于该问题形成模型的泛化能力很差,由于我把难度拉到了舒适区,于是我解决的这个问题就被拆解的很碎,变的十分特殊。导致我几乎只能通过暴力的方式去尝试(带什么装备伤害怎么样,效果如何,血量剩多少),那么如果换一个BOSS,我要执行同样的操作,我就需要重新很呆板的去重复整个过程。

在考研的过程中,我看考研数学老师张宇就说过类似的问题,在这里给了我启发:

【张宇说:你要背公式,还有很多二级结论】,而我其实一直觉得不用背,因为都可以用初级知识组合出它们,而按我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张宇说的【太慢】,你所有的问题遇到了,都需要回溯到很底层的情况,再进行重组,虽然你需要掌握的结论和知识变的很少,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你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去进行二级结论的合成,这在平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例如炮击精准的方式,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当前位置建立射击诸元表,然后射击过程中进行查表开火,而不是当场用射击理论知识来现场计算开火角度)

但是也要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到: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你灵活根据环境重新评估、自定义、个性化自身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例如炮车所在地表被部分破坏,炮架位置发生倾斜、改变,如果炮架不能再移动、来不及移动,理论上精通射击理论的炮兵可以根据当前炮架的形态,快速根据原有射表进行线性变换直接得到当前不规则地面上火炮的射表,进行快速且有效的调整,再度进行精准射击,而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就只能两眼抓瞎)

至此,当初YJANGO的学习观视频系列缺少的一块拼图就被我找到了:

①在学习一个东西的过程中,高级结论(挑战区结论)是实践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是用‘【记忆空间换取时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

②而基础知识(舒适区知识),是我们用来灵活适应当前环境,快速修正高级结论的根本

③基础知识也是降低我们学习量级至关重要的工具,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的规模,来快速调整、修改、组合高级结论,而不需要一个个的去记忆高级结论。

④挑战区结论和舒适区结论两者相辅相成,用来真正的【学会一个东西】,而恐慌区,是挑战区以及结论区不够健壮的情况下,出现的不适合当前模型的一个个过于复杂的问题,分解他们,实例化他们,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它是前两者的原料。

⑤任何一个恐慌区问题、挑战区问题、舒适区问题,它们产生分类的原因: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的抽象解压能力有强有弱——也即一个人掌握该问题方面挑战区、舒适区的知识的数量的多少

【例如对我来说,格挡攻击就是一个具体的挑战区问题:用格挡帧抓对面攻击判定帧。

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恐慌区问题,对于新手,什么是格挡、格挡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格挡、格挡需要注意的特征是什么、什么能格挡、为什么有些不能格挡、什么按键方式的格挡最舒服

而这些,都是这个新手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对于我来说,都是不言自明的,是舒适区的知识】

【恰如我对于水鸟产生的问题是一样的,水鸟对于我来说,就如格挡对于新手来说一样,只不过更复杂,更抽象更隐蔽,但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