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游戏

野生神奇宝贝如何升级并进化的?

2019-01-05游戏

(多图预警~篇幅略长)

勉强回答一下:

「携带兽学学界」学者们实际上对精灵野外进化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野外的Pokemon有各自的类似「道场」的地方,定期聚集在一起战斗,提升等级。而野外精灵进化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可以通过等级、进化石成分和特殊进化方式完成 。这里必须援引库库伊博士、小田卷博士、塞加博士、西野森教授以及观察家绿川先生的研究成果。下面一个一个说,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成果:

1.野外环境中,精灵升级与自发性战斗问题;(阿罗拉地区库库伊博士研究成果,案例研究:爪痕之丘)

2.野外环境中,需进化石介导的Pokemon进化机制;(城都联盟,塞加博士研究,草原上美丽花/霸王花分布问题研究)

3.野外环境中,需特殊道具介导的Pokemon进化机制;(丰缘联盟,小田卷博士研究,伊吕波三岛的珍珠贝分支进化研究)

4.野外环境中,弱小精灵(鲤鱼王)的进化机制;(橘子群岛观察家,绿川先生研究,鲤鱼王回游机制研究)

5.野外环境中,其他特殊进化机制研究;(石英联盟,西野森教授研究,呆壳兽的进化机制问题)

阿罗拉地区库库伊博士研究成果——案例研究「爪痕之丘」:Pokemon在野外会定期互相战斗,提升技巧和经验

库库伊博士长期在阿罗拉地区从事有关于「Pokemon招式」方向的宝可梦研究工作,对于野外精灵的对战有丰富的观察经验。其中一个经典案例就是阿罗拉地区的「爪痕之丘」,这里被认为是野生Pokemon自发组织的「道场」。

这里的精灵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相互战斗,提升各自的战斗的技巧,甚至于提升自己的等级。「战斗」是Pokemon的「天性」之一,无论是否有训练师存在,他们都会彼此之间相互战斗,提升等级。

此外,根据在阿罗拉地区的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知道岩狗狗一般的「进化历程」 。相关记录如下:

岩狗狗进化之前,会变得「更加富有攻击性」,而且会常常「单独行动」,直到最后在某一天以进化之后的形态归来。

不难推测,岩狗狗「单独行动」便是去了类似于「爪痕之丘」这种地方,在这些地方,精灵之间相互战斗提升等级,于是有了类似于「进化之前,更有攻击性」的描述,自然是因为在等级提升的关键时期,变得「好战」而已。

库库伊博士在阿罗拉地区对于「爪痕之丘」的观察和岩狗狗的进化记录,揭示了一类问题,即野生Pokemon自发性战斗和相互提升等级的问题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野生精灵中会有正常的「切磋」,这种级别的「切磋」并不会伤及Pokemon的生命,但是会大幅增加等级和经验。

这里野生Pokemon「生态」的一部分,彼此都不会下狠手,彼此锻炼技能和提升等级,被库库伊博士认为是「人类不应该干涉」的一种野生精灵生存模式。

这项研究揭示了野生精灵即使没有训练师主导,也会自发战斗,通过战斗,提升等级,锻炼技能甚至于最终进化。但是,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性」,这项研究只能解释野生精灵中依靠等级进化的机制,没有解释那些需要进化石的精灵是如何进化的 。然而,有其他地区的研究者揭示了这个问题。以下,就要提到城都地区塞加博士的研究成果了。

城都地区塞加博士研究成果——野外由进化石介导的野生精灵进化机制,案例研究:草原上面的美丽花和霸王花进化机制

库库伊博士的研究揭示了野生精灵的升级机制,但是没有揭示需要进化石介导的进化是如何在野外环境中发生的。而塞加博士在这一点上面则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塞加博士是城都地区,专攻于草属性Pokemon研究的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集中在草原上的美丽花和霸王花分布问题。 在他的观察中,不仅仅发现了野生的臭臭花可以自己进化为霸王花或者臭臭花,而且发现了进化分支与风向有密切关系。

塞加博士发现了,分支进化其实是由风向决定的,大体规律如下:

西北风起,草原的臭臭花会进化为美丽花;

东北风起,草原的丑丑花会进化为霸王花;

众所周知,臭臭花的分支进化是由不同的进化石所主导的 ,太阳石进化为美丽花,而草之石进化为霸王花。而实际草原上面,并没有这两种石头,也没有训练师存在,所以野生的进化机制应该与风中颗粒物有关。

塞加博士提出的学说认为,风中夹带的不同颗粒物是导致野生臭臭花在没有进化石的时候进化的重要原因,野生精灵依靠长期接触风中的进化石成分完成进化过程 。塞加博士的学说认为,草原的东北应该为富集草之石地区,草原的西北应该为富集太阳石地区。

所以,根据这个推论,东北风中夹杂着草之石的颗粒,而西北风中夹杂着太阳石的颗粒。 塞加博士认为,每一次风中夹杂的进化石颗粒物很少,但是日积月累中,可以达到精灵进化需要的阈值,而在累积到阈值的情况下,臭臭花就可能在一次西北风或者东北风中完成自己在野生环境中的进化

塞加博士的研究极其富有代表性, 这解释了陆生的Pokemon,如何在没有训练师的干预下,通过进化石颗粒进化 。即使没有训练师对其直接使用进化石,野生精灵也可以在野生环境中接触到细微颗粒物完成自己的进化。详情可见以下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然而,即使是这项研究依然还有一些「局限性」,未能解释水生生物以及特殊道具、通讯进化的精灵,在野生环境中是如何完成进化的,而这一点,丰缘地区的小田卷博士有其观察和研究。

丰缘地区小田卷博士研究——特殊道具介导的野外进化机制,案例研究:伊吕波三岛的珍珠贝分支进化研究

还有一类野生精灵,需要特殊道具介导进化,还有一些精灵需要通讯进化,这在野外没有训练师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不过这种机制已经被丰缘地区的小田卷博士研究清楚:

丰缘地区的小田卷博士是专门研究「Pokemon分布与野外栖息地」方向的博士, 他曾经在到伊吕波三岛观察到了比较「奇怪」的进化模式,这里的精灵进化分支由所处不同「栖息地」决定, 而非其他外在环境条件。

在丰缘地区的伊吕波三岛,珍珠贝在波岛会进化为猎斑鱼,珍珠贝在吕岛就会进化为樱花鱼,这种分支进化完全由其生存环境决定。

而众所周知,珍珠贝是通过特殊道具介导的「通讯进化」(需要训练师交换)

珍珠贝,携带道具「深海之牙」,进行通讯交换,就会进化为猎斑鱼;

珍珠贝,携带道具「深海鳞片」,进行通讯交换,就会进化为樱花鱼;

小田卷博士为了弄清楚在没有训练师的情况下,野生的珍珠贝为什么会根据栖息地的不同,完成不同的进化,亲自到访了伊吕波三岛,并且在三岛的珍珠贝栖息地收集了一些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中的水样分析,得到了以下的结论,与塞加博士的学说「大同小异」

波岛洞窟中水分,还有「深海之牙」的成分;

吕岛洞窟中水分,含有「深海鳞片」的成分;

这项研究揭示了水生Pokemon,在浸润在特殊道具(如「深海之牙」以及「深海鳞片」)的水源中,不通过训练师的「通讯交换」也可以完成进化过程 。而栖息地的「生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支进化的方向,详情请见以下回答,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以上三项研究,基本可以涵盖大多数野生Pokemon等级提升和进化的情况, 然而,还有一些自然界中较为「弱小」Pokemon以及略为特殊的进化机制与上述三项研究不一致,这里需要单独说明,主要是橘子群岛的鲤鱼王进化研究和关都地区的呆河马进化研究。 这些野生精灵既不依靠等级,也不依靠道具和进化石,进化机制非常特殊。

橘子群岛观察家绿川先生研究——鲤鱼王回游与进化机制

自然界中,还有一些「野生」的Pokemon能力较为弱小,而且进化不能单纯依靠等级,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鲤鱼王:

鲤鱼王的生活史大约是这样:

首先,在海岛诞生,然后游向大海 ,在大海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体力;

其次,一年后回游到海岛中,逆流登上瀑布 ,这一过程中,凡是登上瀑布的鲤鱼王进化为暴鲤龙,未能登上瀑布的鲤鱼王保持原先的形态;

最后,进化后的暴鲤龙和鲤鱼王产卵后再次离开海岛 ,未能进化为暴鲤龙的鲤鱼王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一年后,再次回到海岛。

橘子群岛的观察家绿川先生,专门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标记,来研究不同年份鲤鱼王的行为:

根据标记指示,前一年中未能成功进化为暴鲤龙的鲤鱼王,在后一年中,会再次回到海岛中,继续逆流瀑布而上,追求最终的进化 。凡是未能进化的鲤鱼王,都会重复这一过程,除非在大海中死亡(被其他精灵捕食,毕竟是食物链最低端),或者最终进化。

鲤鱼王这种「进化生态」是一年一度的,在一年中,鲤鱼王不仅仅在大海中躲避被捕食的命运,还要磨炼自己的体力,比前一年更为强壮,才能真正克服瀑布这一天然障碍,最终完成自己的进化。 所以说,鲤鱼王虽然不会通过在野外战斗提升等级的方式进化,但是对它们而言,进化也一点都不容易。

鲤鱼王的研究中,尚存许多空白与正义,比如「水溅跃」在进化中的地位 。同为观察家的小建一度认为「水溅跃」是鲤鱼王回流机制中用来「导航」的机制,但是绿川先生认为「水溅跃」可能是一种「进化的仪式」, Pokemon学界至今尚无定论 ,详情可见以下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鲤鱼王虽然是比较特殊的案例,但是也绝对不是个案,还有一些需要牵涉不同种类宝可梦进行互动的进化模式,比如关都地区对于呆壳兽进化机制的研究。

关都地区西野森教授研究——特殊的野外「互利共生」进化机制

与上述所有情况都不同,呆呆兽的进化,既不需要等级,也不需要特殊的道具, 但是需要另一个与其达成「互利共生」关系的精灵参与——大舌贝:

呆呆兽的进化,是依靠大舌贝附着在自己尾巴上面,当大舌贝咬住呆呆兽的尾巴的时候,呆呆兽就可以进化为呆壳兽。这种进化, 需要两种精灵进行互动,既不需要特定等级,也不需要特定道具,但是两种精灵需要达成特定的关系。

关都地区的西野森教授(西野森五世,图鉴编写者之一,精灵球发明者西野森一世的子孙)认为,这种进化存在的基础来自于两者「互利共生」关系 。在进化过程中,无论是大舌贝还是呆呆兽,都获得了好处,才有这种进化模式。

进化之后,好处很明显:

呆呆兽,从原先的四足爬行变成了「直立行走」,双手得到了解放,可以学习到类似于「百万拳击」这类招式;

大舌贝,从原先运动能力很差的海底Pokemon,变成可以水陆两栖的生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野生环境中,呆呆王也可以通过「头戴王者之证」同时被大舌贝咬住头部的方式进化,并不需要训练师「通讯交换」 。在野生环境中,没有训练师参与,也可以通过大舌贝来完成。所以,呆呆兽是整个Pokemon自然生态中,比较复杂的一种进化机制。

然而,关于呆呆兽的研究,Pokemon学界空白很大, 尤其是特定的进化方式机制还不甚明了,诸如 大舌贝为双壳贝,进化之后变成螺贝,这其中的机制还没有搞清楚, 就连研究界权威大木博士,对此亦不甚了解。暂时被称为Pokemon世界「七大不可思议」之一,详情可见以下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野生Pokemon进化机制大致就是以下几种:

一般精灵会定期聚集起来,相互切磋战斗,提升等级而进化;

需要进化石的精灵,一般通过风中夹带的进化石颗粒物,日积月累而进化;

需要特殊道具、通讯的精灵,大多可以在特殊道具浸润的水源中完成进化;

少部分野生精灵进化机制特殊,需要几种精灵一起参与,但是数量并不多;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们:

再一次感谢各位的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