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游戏

为什么b站上批判各类消费主义的都有,却唯独没有批判gacha手游这种明晃晃的消费主义陷阱的?

2023-09-26游戏

消费≠消费主义

或者说享受型消费不等于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以消费来定义你的阶层。

或者说消费主义试图灌输给你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某人企图用消费某种特定的商品或者服务(例如去××地方旅游)来证明自己属于某某更高的阶层。

比如消费五星酒店的下午茶就感觉自己属于资产阶级一份子了。比如某奢侈品牌是资本家阶层消费的,但是P民们买不起资本家同款怎么办?这里有轻奢款了解一下,虽然小丽用的是减配的轻奢丐版,但标还是和资本家同款包一样的标,小丽就感觉与有荣焉,自己也算是百万分之一个资本家了,这不一下子就把阶层从P民提升到资本家了?理论上和王思聪可以同桌论道了。例如王漫妮刷爆信用卡升舱,把薪水的大部分用于租住在上海市中心区,从租住的屋子窗外就是CBD,她感觉自己已经是梁正贤这样的资本家阶层的一份子了。

消费主义卖的是这个,或者说卖的是「成为人上人」这种感觉,卖的那个具体的商品反而不重要。

但享受型消费不同,无论一个人经济上如何困苦享受型消费都是不可能完全磨灭的。比如孔乙己经济捉襟见肘那他也会挤出钱要一碗黄酒和一份茴香豆。那你说孔乙己把这钱省下来买个饼吃不行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享受型消费的作用是消除内心积累的痛苦,越是生活困苦的人肉体和心灵积累的痛苦就越多,人本能的就会想干点啥多少减一点痛苦。这个减轻的办法就是享受型消费,最廉价的享受型消费就是喝酒,喝醉了就能暂时减轻内心的痛苦。

所以会出现有人宁愿饿一顿也要省下来钱去买酒,但这并非消费主义。

给手游氪648其实就属于这种范畴,本质上都是在做一些无助于生存甚至加大生存难度的看似无意义的享受型消费来缓解精神痛苦,排解精神压力。类似行为还有钓鱼,买一堆STEAM游戏放游戏库里又不玩,买PS5一年开不了几次机等等,买的那一刻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感觉,内心的痛苦就缓解一点,这就是这类消费的价值。

这与孔乙己省出本就不多的钱去要一碗黄酒和一份茴香豆没啥区别。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那怎么才能跨越阶层呢?或者说阶层内的相互认同是靠什么?不靠消费靠什么?鄙人个人以为靠的是生活习惯。就像曹雪芹家道中落后靠各种从小玩到大的富哥朋友接济过完了一生,曹家没钱了曹雪芹就不是原本阶层的一份子了吗?不会的,他的富哥朋友们还是觉得曹雪芹是自己的朋友,是「我们」之中的一份子。【红楼梦】丢失的结局为何别的作家无法续写?因为其他作家不是那个阶层出生长大的没有那样的经历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就比如小地方的人进城也很难被城市土著接纳为「我们」,因为别人小时候玩的那些东西你不懂,也不可能后来去学,人家闲谈的时候说起来的东西不是出生自这个圈子的人只会一头问号,这种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强烈的提醒别人你不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即便你跟他们住在一起,用一模一样的生活用品,你依旧是「他们」,你再怎么努力也顶多让你的小孩融入这个阶层,而不是你,任何企图融入不是自己原本出生阶层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你没有那样的生活习惯。

这也是外国移民很难融入当地土著社群的原因,生活习惯是无从去学的。就像阿Q去到镇上,觉得镇子上的人把长凳叫长凳,而阿Q村子里叫「条凳」,阿Q就鄙视镇上的人,明明就是条凳镇上的人却偏叫长凳真是可笑。这就是生活习惯区分了人群,也区分了阶级。我们假如一个镇子上的人想融入阿Q他们村,某天一开口说了个长凳那周围所有村里的土著就会本能的反应过来这是个外来的人,而一个外来者不可能靠后天的刻意学习把自己方方面面的习惯都改得和村里土著一样,某个只言片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会提醒土著们你是个外人。